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话说读书     
快乐大叔 《党课》2014,(15):107-109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过“敬惜字纸”,在古代文人抑或说古代读书人的眼睛里,凡是对待有文字的纸张,都应该采取一种小心翼翼进而神圣珍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无数种香味,  相似文献   

3.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力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毫无疑问,酒香也是一种“香”。如果说巴黎香水的无数种香味,挥发的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神气精。“养气”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的比喻。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汲取、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养气”学说中的精华,从“养气”入手,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学习月刊》2014,(15):54-55
自荐,古人也叫“自举”,就是自我推荐。在古代,那些饱学贤能之士.大多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自身抱负.避免留下“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遗珠之憾,他们往往会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向为政者推荐自己,以期争得声誉或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6.
继承古代的用人思想具有现实意义□胡德成我国古代帝王君臣不管他们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曾起过什么样的作用,但是他们当中不少人在发现和使用人才上“任人唯贤”的思想,至今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请看———一、古人“用贤则治”、“将贤国则安”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借鉴。春秋...  相似文献   

7.
杂谈三则     
人生有德自然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佛堂前看到这样一段话:“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我对佛家的理论知识缺少学习研究,但是对佛家劝世的言论,尤其是“有德自然香”的观点深信不疑。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8.
讲究修养。中国古代哲学家强调人的“内美”,西方古代哲学家如康德,赞美人的道德律,他们都主张加强自我修养。什么叫修养,用民间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以公德、伦理、法律为修养的最基本要求。自我修养有着鲜明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话说廉洁     
康国平 《共产党人》2009,(19):54-55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人屈原的《招魂》一诗中。古人把廉洁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明人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人之不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古人讲的是对廉洁一词的高度概括,我们现在讲的廉洁,就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谋私利,清白为官。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这才是廉洁自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世纪桥》2012,(21):27-28
30年代的上海经济突飞猛进,一切的事物都被冠以“摩登”的字样,新感觉派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们的都市摩登女郎,新感觉派作家将女性他者化、异己化、神秘化,借此来表达对都市的感受。40年代是平民化的时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女作家的登台,带来了海派女性形象的质变。小说明显体现着一种“从女性的观点出发”的意向,并开启了女性自我书写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文献》2012,(4):9-10
我们的传统是艰苦奋斗。革命是怎样搞起来的?还不是艰苦奋斗搞起来的。现在的人比从前的人“聪明”一些,像五四运动的青年,一二九运动的青年,统统是“傻瓜”,冲锋陷阵,得不到一分钱的福利。战争中的青年,一批一批地倒下去,他们都是“傻瓜”。  相似文献   

14.
志当高远     
理想,我国古代叫做志。有志,就是有理想;没有志,也就是没有理想。我国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十八罗汉闹宁晋﹄随想刘炳香去年“阳春三月日,桃园花开时”,河北宁晋县18名党员上演了一幕“拜把结义”的丑剧。他们虽未焚香跪磕,饮血誓盟,却也用一纸“结义书”保证了被他们称之为“友协”的紧密联系,明确其目的是遇事鼎力相助,即一事当前,不讲原则,不论是...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0,(12):53-53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520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女儿办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来一香,原来是满满两箱书。王夫之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以书为嫁妆,是对知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这是前年的事情。某日,一位青年朋友同我聊天。他说:“老曹,现在做人都要学会推销自我。”那时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推销自我”这个说法,不禁茫然:噢,人成了商品啦? “推销”的概念,总是和商品联系在一起的。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用不着推销。凡属商品,都要出卖,都要推销。如今的人难道是需要“推销自我”的商品吗?  相似文献   

18.
“穿本色衣。”这是龙清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真挚而朴实的语言,不仅道出了一位女共产党员的心声,同时也是这名优秀公务员廉洁一生的生动写照。听来不禁催人泪下。穿本色衣、住本色房、吃本色饭,说白了其实都只是一种形式,龙清秀在物质上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其意图并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刻意标榜自己“身无长物”,以期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她只不过是在时刻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做一个“本色”的人,当一名“本色”的干部。龙清秀有一句名言:“人格,比生命还重要。”在病床上,她对前来看望的同志说:“鲜花我收下,钱,你们拿回去,不…  相似文献   

19.
金石 《廉政瞭望》2008,(5):49-49
红极一时的《水煮三国》证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精神一直被人们学习,尤其在职场方面。就拿孔子、庄子等古人来说,他们虽然不能坐在格子间里打电话、敲键盘,却有足够的理由当好榜样,对他们“水煮”一番,定能“营养”你的为人处世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先分析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再分析现在的德治和法治与古代的德治和法治的区别,指出现在的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而不是互相排斥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