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证据能力是指在诉讼上可允许作为证据的资格。诉讼证据能力有的也称“可采信”、“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等等,虽然说法不同,但没有性质上的差异,都是指“事实材料”能够成为刑事诉讼证据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资格。刑事诉讼证据能力的法律性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是指必须是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证据的合法性)。法律性是证据能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证据不具备合法性特征,不能成为“证据”。合法性特征主要含义有:它首先表现为在证据的形式上必须符合证据法律制度所规定的证据表现…  相似文献   

2.
缪戎 《法制与社会》2010,(11):275-276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表述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本文认为此种规定存在不少缺陷,首先它在认识论上体现的客观真实标准越来越受到法律真实的挑战,其次它又不能体现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本应有的阶段性、层次性差异。因此,文中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健全应加强对证明标准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或构成要素应是刑事诉讼证据本质所决定的,而不能是外加的其他条件。证据的属性除客观性和相关性外,所谓“合法性”或“法律性”这个属性就是外加进去的,不是构成刑事诉讼证据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论是刑事实体法律规范还是刑事程序法律规范都不具有判定案件事实是否真实的功能。“法律真实”所陈述的基本内容与判定证据是否充分的标准重复 ,所以“法律真实”证明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法律真实”这个概念是一个伪概念。“客观真实”标准是判定证据是否真实和是否充分的有机统一 ,对传统“客观真实说”作一些必要的限定之后 ,客观真实标准仍然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是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的重要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规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指行政执法证据具有进入刑事诉讼领域的资格,无需刑事侦查机关再次履行取证手续.“等证据材料”的范围既包括实物证据,也包括言词证据,凡是不能在刑事诉讼中重新收集、调取的行政执法证据,都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应从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方面对行政执法证据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6.
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证据法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制度之一.有学者认为其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样,具有天然的正当性.然而此种“类推”无疑忽视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本质区别.如果说在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护为主要价值的刑事诉讼中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国家法治化的体现的话,在民事诉讼中“移植”类似规则就属于“法律教条主义”的体现.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民事诉讼中,一般并不能限制公权力,相反地,它还可能导致实体上的非正义.因此,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民事诉讼本身在诸多方面存在矛盾之处,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问题,论者颇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只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与案件的相关性这两个基本特征,而不承认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之所以成为诉讼证据,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8.
反思一:以事实为根据还是以证据为根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人们对该原则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其中的“事实”为客观事实。其实不然,一者,案件事实由于发生在过去,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着它不可能重演,客观的案件事实本身即是待证事实,是需要运用证据来加以证明的;二者,客观真实永远只是办案所力图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它或许能够在某些案件,或者对于某些案件的个别证明对象能得以实现,但对于大多数案件来说,它只能是可望而不及的目标。打个比方,案件事实的发生就像一个花瓶被打碎,而证据就是这个花瓶…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认定案情和处理案件的基础。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它的全部活动都是围绕收集证据、核实证据、运用证据进行的。它是正确适用法律的依据,是刑事诉讼活动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依照法律的要求收集证据;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深入、细致地收集证据;严禁刑讯逼供或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等几个方面对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这一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证据有无法律性,我国法学界对此看法截然相反。一种观点认为: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你认识它,它是证据,你不认识它,它仍然是证据,证据不具有法律性;相反观点则认为:证据必须经过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运用,证据应当具有法律性。笔者认为,按照辩证唯物论观点,不能笼统地谈论证据的属性,应当对一般证据和诉讼证据进行具体分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证据是个种概念,诉讼证据是个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非常活跃 ,成果斐然 ,涉及到了刑事诉讼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 ,现仅择其要者进行介绍和简评。一、关于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一 )关于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陈光中教授认为 ,“客观真实”是指在诉讼中司法工作人员运用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案件发生的客观情况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查明 (判明 )案件事实真相 ,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真实。“法律真实”是指司法工作人员运用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视为真实的标准。法律真实也可称为主观真实或推定真实。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对“客…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待违法取得的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即以违法方法和程序取得的证据材料能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使用,这无疑是刑事证据制度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除了不能不深深地带有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策变化的烙印以外,还直接鲜明地反映着刑事诉讼制度的阶级实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刑事诉讼制度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性质目前尚无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证据应为一种根据,其本质是主客观的结合体,它既不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也不是客观物质的具体形态。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而异,即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对于非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证明,则只须达到优势证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文章分析了设立刑事证据规则的目的、功能 ,认为其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 ,而发现客观事实是其首要目标 ,并指出 :认为认识论会导致刑讯逼供的观点是错误的。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不同于刑事诉讼证明 ,但也应当以认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近、现代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史上,国内外通常使用“证据的判断”或“判断证据”一类提法。这类提法,不仅在有关书籍、文章和司法实践中长期流行,而且深深地渗透到刑事诉讼立法中。例如在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一九二一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条例第三○六条规定:“证据由法院自由判断之”。国民党政府一九三五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法第二六九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法院自由判断之”。新中国诞生后,刑事诉讼证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证据能力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证据能力初论邢怀柱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以下简称“证据能力”)问题是刑事诉讼证据(以下简称“证据”)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因而这一领域历来为各派学者必争之地。著述颇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不揣冒昧,愿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以资求教。一、证...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查处犯罪,惩罚罪犯,保护人民。采取什么样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对于能否真正实现刑法之功能,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一般都称之为“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办事,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以确实充分的证据为依据,准确地查清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应该说现有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指导办案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口供的证据价值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永海 《法学论坛》2003,18(6):72-79
论及口供的证据价值,"刑讯逼供"如同魔影随行在刑事诉讼程序的进展中,尤其是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垂青于"零口供规则"的人,藉此对口供的证据价值给予全面的否定。作者认为,口供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证据价值,对口供的证据价值应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认识,为获取口供而不惜刑讯逼供固然错误,但因此而否定口供的证据价值也不足取。  相似文献   

19.
王铮 《法学研究》1984,(5):45-48
在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理论问题的讨论中,有很多争议导源于对证据性质中主、客观关系问题的不同认识。这一问题很有必要进一步探明。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当然也是我们研究刑事诉讼证据(以下简称证据)的指导思想。只有用这一思想来研究有关证据问题,才能统一认识,得出正确结论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