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久昕 《世纪行》2013,(2):39-42
1942年5月末的延安,天气感到有些燥热。26日黎明时分,毛泽东在枣园窑洞里面色冷峻,略露倦容。桌上的一碗麦片粥热了又热,也凉了。到现在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入睡,一直在等候太行前线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1945年,黄炎培曾与毛泽东在延安促膝长谈10多小时,留下了至今闻名的"窑洞对";5年后,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  相似文献   

3.
红色寻思     
黄莺 《传承》2007,(9):23-24
1942年,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他在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吃过蒋介石"款待"的800元一桌的宴席,在毛泽东的窑洞里却仅仅吃到两毛钱的客饭,他感慨万千,回去后撰文写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验证了这位爱国华侨的预言。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4):34-34
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是9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一切人民军队对日寇实行“广泛的进攻”.10日,日本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进修班学员赴延安考察,这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间虽短,但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在延安,触动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大家情不自禁地与延安人一起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延安的大嫂拉着学员的手,讲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朴实的陕北汉子叙述往事,令学员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戎装的讲解员把学员带入中国革命关键的 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我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崇敬,来到延安进行了5天学习培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延安精神。过去,延安给人的印象是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黄土高坡和漫山的窑洞,还有扎着头巾的放羊人唱着陕北民歌信天游。然而,这次踏上延安的土地,眼前的景象已大为不同:现代化的城市呈现在延河两岸,马路宽阔,楼宇林立;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延安     
窑洞到延安后,我们住进了“窑洞宾馆”。只是,除了宾馆这个名称,一切都和窑洞沾不上边。霓虹灯的门楣招牌,铺着地毯的楼梯和房间,房间里有沙发、电视、空调、席梦思床以及颇上档次的卫生间,再加上装潢讲究也很有现代气息的餐厅……一句话,如果你不主动推开厚重蔽光的双重窗帘放眼窗外,不去注意已经退为背景而隐身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后面的起伏山峦,很难想像,你已经置身延安了。延安的变化确实令人惊异,尽管和飞速发展的祖国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尚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是难以比拟,但毕竟也在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方式 “与时俱进”,不断变…  相似文献   

8.
各地争相欢庆日本投降8月15日,在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前一小时,中国政府正式出面表态蒋介石穿过狂欢的人群,亲自前往重庆广播电台,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发表了广播演说。9月3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同一天,延安万众欢腾,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掀起了狂欢的浪潮。入夜,游龙般的火把、窑洞口的灯光,使延安像开满了鲜花一般火红艳丽。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各界放假3天庆祝抗战胜利。两天后,延安各界两万多人集会,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用激动的声音宣告:“我们中国和日本50年的血海深仇,今天已清算了。我们已得到了胜利!”15日,在…  相似文献   

9.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民主人士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如何跳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当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共商国是。这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史珍 《同舟共进》2008,(11):48-49
一般认为,延安时期的丁玲与萧军观点对峙,时有冲突,其实两人关系有一个变化过程,并非始终剑拔弩张……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萧军与丁玲在延安是处于观点对峙的状态。最突出的表现是1942年10月18日,两人在延安鲁迅逝世6周年纪念会上发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是9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一切人民军队对日寇实行“广泛的进攻”。10日,日本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解放区“:盼了七八年,出头的日子到了”各解放区在8月10日晚得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后,立即掀起了狂欢的热潮。在延安,街上张灯结彩,国旗飘扬,万人欢腾,人们纷纷自发…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安市吴起镇.进驻的过程并不顺利,后有国民党追兵不断威胁着红军队伍,直到延河对岸的红军赶来支援,才总算摆脱追赶.当时的吴起镇,街道荒凉,人烟稀少,红军看到在一孔窑洞口悬挂着"赤安县六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从此,中央红军在陕北延安这片饱含革命深情厚谊的土地上驻扎了下来,和陕北的老百姓一道深耕厚植十三载,住窑洞,睡土炕,开荒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自救,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13.
正盛夏的延安,烈日灼灼。8月3日下午16点,在陕北梁家河小村庄的几孔窑洞前,一群人围坐着聆听一堂名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与时代情怀"的现场教学课,大家听得异常专注,全然忘记了高温炙烤下额头上冒出的  相似文献   

14.
延安,是一个具有特殊时空含义的历史名词。从时间上来讲,它是指从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一直到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的这个历史时段。从空间上来讲,它是指延安以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随单位赴陕西考察,一路走来,感受颇多。 我被革命先辈及延安精神所感动;巍巍宝塔之下,我们再次举手向党旗宣誓;滚滚延河水畔,我们追思前辈流连忘返。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大量史料,让我们历历回顾了那风雨同舟的十三年;王家坪、杨家岭,处处都有伟人的身影,枣园窑洞前更浮现毛主席挑灯夜读的画面。洛川会议旧址、八路军办事处,革命先辈的音容笑貌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16.
我要去延安     
正我要去延安,这是我多年的心愿。儿时从书本中了解的延安,过去从影视里感知的延安,早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圣地。今年9月,终于成行。来到杨家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窑洞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运筹帷幄、日理万机、披星戴月的毛泽东,却写下了那么多光辉的论著。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  相似文献   

17.
延安,我心中一首激越的诗──访莫文骅将军陈欣德莫文骅同志接受本文作者采访在一个风清日和的上午,我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延安精神研究组”的同志一起,在北京城西的一个幽静庭院里,访问了曾在延安战斗、生活十年之久的沙场老将一一原装甲兵政委、中共十四大特邀代表...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西部,黄土高 原上辛勤劳动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 风格独特的窑洞文化。姜氏庄园,位于 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刘家峁村, 驱车前往,一路上,掠过眼帘的是典型 的黄土高原农家窑洞,每家窑洞门前悬 挂着五颜六色的门帘格外引人注目,形 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同车的男士无不为 心灵手巧的米脂婆姨的手工活而折服。 远远望去,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 水,姜氏庄园像个土城堡盘踞在一个山 峁之上,整个建筑群占地40余亩,据  相似文献   

19.
1944年9月5日,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在延安因烧炭塌方而牺牲。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团千余人集中在枣园西边的操场上,隆重为这位平民战士召开追悼会。  相似文献   

20.
延安随想     
去年到延安参加会议,第一次来到这个神往了半个世纪的革命圣地。1937年,延安不过是一个万余人口的小县城,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