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侦查权的性质主要有司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兼行政权三种观点。侦查权性质的不明确,导致警察权性质的不明确,进而导致公安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定位的模糊。因此,确定侦查权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侦查权的职能、特征和运行规律上看,侦查权应当是一种行政权,同时具有一定的司法倾向。  相似文献   

2.
侦查权的本性及其演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关于侦查权法律性质的讨论没有跳开行政权、司法权概念分析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分析的问题所在是没能追问行政权、司法权概念的实质。本文运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工具对行政权和司法权概念的实质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得出侦查权是一种行政权的结论。行政权性质的侦查权是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一种权力作用形式,这种权力的实施要受到市民社会的制约,这种制约的结果是侦查程序发展的司法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侦查权权力属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它是属于司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行政权。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因此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类方法只具有纯学术研究意义。以这种三权分类来划分侦查权,必须注意中国不同的国情和司法制度。侦查权力属性争议其实意义不大,我国当前更需要解决的是侦查权权力内容的法定、如何对侦查权进行制约与监督、侦查权行使中的人权保障和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属性上讲,侦查权具有公权性、国家性和法定性,这决定了侦查权是典型的国家公权力。从内部权能构造上讲,侦查权分解为侦查设定权、侦查决定权和侦查执行权三部分,这三部分权能跨越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领域,是传统国家分权理论在公私法融合不断加剧的现代社会中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调适的产物。从外围法律关系上讲,侦查权既不属于行政权,也不属于司法权,只是在部分领域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各有交叉,它应当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国家公权力。  相似文献   

5.
黄强  葛牧 《公安学刊》2004,(4):82-84
目前理论界普遍倾向于侦查权应归属行政权,但鉴于侦查权具有司法属性的观点在实践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存在其"现实的合理性",拟针对将侦查权界定为具有司法属性的权力这一观点作一简要评析,并揭示我国司法权定位的混乱现状,以期进一步明确划定司法权的范围.同时,从深层剖析侦查权的本质特征,分析其同司法权之根本分歧所在,并据此对侦查权作一明确的定性.  相似文献   

6.
侦查权性质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刚 《公安研究》2007,157(11):63-68
侦查权究竟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这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侦查权应该归入司法权范畴,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控制和预防犯罪这一刑事诉讼最高价值的实现,让刑事司法活动真正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我国检察权性质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菊 《岭南学刊》2010,(2):65-68
目前针对我国检察权性质的定位问题,在学界和业界存有司法权、行政权、多权合一以及法律监督权等分歧。我国检察权具有司法权性质,但应取消其侦查权,并增设公益诉讼权和强化司法监督权。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用司法权来控制和约束行政权的问题,也就是力图通过法律方法来制约行政权,避免或根除行政权所固有的弱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约束也是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军 《人大研究》2003,(4):40-40
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司法制度。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 ,与此相关的还有犯罪侦查权、裁判执行权 ,这两项权力又具有行政权的性质。因此 ,在侦查、检察、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中 ,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最主要的。要维护法制尊严 ,树立司法权威 ,保证司法公正 ,首先必须改革和完善审判体制和检察体制 ,合理划分公检法司机关的职权 ,科学配置审判权、检察权、统一规范侦查权和执行权 ,建立起权责清晰 ,有利于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 ,从体制上防止和杜绝行…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的侦查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行政权,我国公安机关侦查权监督制度应当基于特殊行政权的定位来建构和完善。司法审查侦查是一种趋势,但目前制度兑现仍然存在若干困境,未来应当在逐步试行司法审查侦查制度的同时,从微观层面强化检察监督。鉴于侦查权的特殊性,侦查信息只能有限公开,据此应当强化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监督权,淡化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袁曙光  张静 《青年论坛》2009,(1):104-107
我国刑诉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面对审讯人员的审讯:“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由“口供本位”转向“物证本位”,彻底改变目前的侦查模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夤岽┱觳檠Х⒄构痰氖贾?标志着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侦查学理论的特珠性质,表现着侦查学理论的特有认识方式和侦查活动一般规律的问题;侦查学的基本问题被侦查活动历史所证明;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利益矛盾和冲突是构成侦查学基本问题的根本原因;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决定侦查活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是侦查学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存在的依据在于: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贯穿侦查学发展过程的始终,标志着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侦查学理论的特珠性质,表现着侦查学理论的特有认识方式和侦查活动一般规律的问题;侦查学的基本问题被侦查活动历史所证明;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利益矛盾和冲突是构成侦查学基本问题的根本原因;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关系问题的解决,决定侦查活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级别管辖权限的确定原则上以争议标的额为标准,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作出特别规定,并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作为对级别管辖补充和变量的管辖权转移,应取消管辖权向下转移,进一步完善将下级法院的管辖权转移给上级法院的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而加大诉讼标的额以规避级别管辖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案件应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上一级法院.  相似文献   

15.
初查作为刑事立案前的职权行为因为缺乏法律规定而引起学界的争议,特别是初查的性质,对初查性质的界定不同直接决定了对初查程序的完善方式不同。警察机关的初查行为是警察权的性质,而检察机关的初查行为则是法律监督性质。  相似文献   

16.
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行使侦查权,在基本法律依据、目的、内容和原则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依据、行使主体、行使对象、具体内容、管辖权分工以及平战区分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为切实保障侦查权的行使。不仅驻内地的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互涉案件的密切协作,而且驻港澳特区的军队保卫部门与特区执法部门在行使刑事案件侦查权时也要完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证据种类中,鉴定结论因其较高的证明力,在具体审判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今司法鉴定体系较为混乱,在司法鉴定活动中明确法官权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从法理上分析了法官在司法鉴定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同时借鉴外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侦查公开     
在国家本位主义诉讼观念的支配下,我国的侦查工作长期在封闭、秘密的状态下进行,侦查过程不仅对外严格保密,而且对犯罪嫌疑人也绝不透露。侦查公开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鲜有学者论及。文章对侦查公开的必要性、侦查公开的范围和特点、公开的途径等相关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外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司法体制入手,以刑事案件的受理权限的分工为切入点,通过对代表性的国家立法与实践的分析和考察,为通过诉讼程序处理和规范国家职权运用和我国立案管辖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程序借鉴。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已有一年多时间,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在现实推行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以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为切入点,以本溪地区为例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