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坚持国际市场导向和地方文化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渡假、体育、科考等旅游项目,促进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并以此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江三峡地区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中,有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有世界特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电站和世界第一工程三峡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建成后,还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象这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在世界上亦十分罕见。在  相似文献   

3.
《重庆行政》2013,(6):I0016-I0021
云阳县位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腹心地带,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21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旅游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发展。到2020年,把长江三峡旅游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峡巫文化,就应以人文精神来尊重和关怀它,而不是简单地归之于迷信.三峡地区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三峡巫文化历史悠久.三峡巫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至今仍然影响着三峡地区人们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生产出发,直接服务于生产、世俗化和制度化、宗教化、思想的理论化.三峡巫文化还在如下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功能:医学、功利、政治、社会控制与整合、礼仪规范与娱乐等.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长江三峡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几年,长江三峡旅游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一些企业盲目竞相建造旅游船舶,三峡涉外旅游运输出现了经营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健全、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保证旅游船舶安全航行,提高服务质量,使长江三峡旅游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8.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陵峡口的葛洲坝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长江三峡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人文景观方面,宜昌有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巴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所有这些都是宜昌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举世瞩目,三峡旅游热再次升温。可以预见,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大力发展宜昌旅游业,是宜昌乃至湖北省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湖北省不仅把宜昌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而且要求把宜昌建成具有三峡特色的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9.
王耀辉 《政策》2003,(8):12-15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地处祖国中心腹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名胜绚丽多彩。从誉为"仙山琼阁"的武当山,到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湖北的山,绵绵莽莽,峰峦叠嶂,气象万千;从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到婀娜多姿、妩媚迷人的武汉东湖,湖北的水,浩浩汤汤,柔情千种,风韵万般。  相似文献   

10.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1):81-82
一、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这就明确指出了三峡地区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1.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3):73-7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祖先曾在三峡两岸创造和遗留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明 ,将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水位的升高而永远沉没。时日无多 ,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向社会和我们的后代展示和讲述这段沉没水底的历史 ,如何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这将是我们共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抢救文物———科学规划长江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 ,三峡地区作为长江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 ,蕴藏有丰富的地下、地面文物 ,并与雄伟绮丽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 ,三峡工程所涉及的文物保护工作已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研究三峡文化对促进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了三峡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三峡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峡大坝建成蓄水,虽改变了部分次级景点景观,但三峡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未受影响。“高峡出平湖”的系列变化,使许多次级河流形成的秀美风光和“久藏深闺无人识”的景点逐一展现,这既为天生丽质的长江三峡锦上添花,又为三峡旅游空间向腹地拓展奠定了无可比拟的资源基础。按照《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三峡旅游建设成以新三峡为品牌,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揽胜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科考探险和体育竞技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体育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并引导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体育旅游经济圈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从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深入分析了其构建基础,同时从指导思想、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模式、战略体系等六大方面提出其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20,(1)
正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产品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湖北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炎黄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神农架原始文化、长江三峡文化、鄂西生态文化等。文旅融合开启了湖北旅游新时代,促进了文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南 《小康》2007,(11):66-69
未来13年,湖北省将投资269.29亿多元,建设40个大型旅游项目,把长江三峡旅游区建成"世界知名"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三峡旅游,无法告别,一切将会更好地开始。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长江三峡文化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布局结构合理、重点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