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精神,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深入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过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要义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由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必然反映。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由中国国情──不均衡性所…  相似文献   

2.
列宁十分关注党内民主运行的环境条件问题。他提出,政治自由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的政治前提,小农经济和物资匮乏是制约党内民主建设的经济根源,教育水平低下和民主文化传统的缺失是阻碍党内民主建设的精神因素;党内民主建设不可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单独进行,应在积极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3.
民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不能超越经济、社会性质和水平,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民主不仅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要受到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意识特别是政治意识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社会条件对民主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又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有力的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所以我们党在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又提出了政治文明,提出三个文明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重要条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一作为中国民主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基层民主",曾经长期处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几乎被遗忘的角落";随着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基层民主越来越展现出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①。然而,"法律的知识由社会决定"②,所以"在乡土社会,建立民主自治制度,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需要作为依托才行。"③加之民主观念的接纳,并不意味着民主能够成为自觉的行动,民主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安全的政治制度④,具有有效监督和防止权力失控、防止大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转型,人大民主同样在转型,从传统的工具色彩向现代的公民政治迈进,民意和民生的基因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大民主的价值取向。"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2008年,  相似文献   

7.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在依法治国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特别是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等重要环节上,逐步实现立法民主化、执法民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知不强、民主意识相对薄弱、法制观念较淡薄、宗族思想较严重等方面是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文化水平、民主政治现状、社会公正情况、历史文化积淀等方面是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的成因;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进行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建设,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民主不过是世界上多种政治游戏规则中的普通一员,在它的身上可谓优点和缺点并存,光辉与阴影同在,谈不上有何神圣,或"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政治如何发展?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西式民主改革。笔者认为,该认识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尚不具备实行西式民主改革的条件,我国应走稳健型政治发展道路。之所以持如是看法,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性认识:一是对西式民主(以下简称民主)本身的理性认识。民主有真、假、优、劣之辨,唯有优质民主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但是,实行优质民主是有条件的。首先,经济必须发展到一定程度。虽然谁也无法  相似文献   

10.
在汗牛充栋的西方民主理论中,有一种所谓的"民主进化论"十分流行。这种理论一方面将民主政治与各种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现象联系起来分析,貌似迎合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要求。但另一方面却又完全忽略了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本质中存在的矛盾属性,把民主政治的发展看成一段平缓、漫长、和睦的"政体进化史",彻底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矛盾法则,直接导致了诸多对民主本质的错误认识。"民主终结历史论"、"现代化理论"、"民主文化论"、"公民社会民主论"是四种最为典型的"民主进化论",通过对其的理论批判与经验考察,可以看出,民主本质内部普遍存在的矛盾属性是无法忽视的,民主本质的特殊矛盾是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之间多方面的利益矛盾,其中又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矛盾。构成民主内容的是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之间利益矛盾的解决机制与制度安排。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发展路线在理论逻辑上的合理性和现实经验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特征是包容性及其国情适应性。其包容性具体表现为"和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多元并存"的政治体制、"协商共治"的政治生态和"主辅互动"的政治机制。其国情适应性主要体现在适合"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族群结构、适合我国"大一统"基因的政治传统和文化、适合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和治理需要、适合社会主义实践中"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思想正好在十六大召开前夕提出,它表明,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是其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条件绝对不可少;二是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特别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密切相关;三是与人们解决温饱和初步实现小康目标后,对政治参与和民主的要求增长密切相关,这些条件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优质"土壤"和适宜"气候".同时还表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是绝不能搞大跃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小康》2011,(4):8-9
专家点评这次两会我看到的不是"一民",而是"四民"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有人认为这次两会的主题是民生,即一民,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这次两会的主题是民生、民主、民族、民权,即四民。切记不要把民主、民族、民权与民生混为一谈。四民分别对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对于民主,温家宝总理说:"我们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牟洪章 《人民论坛》2012,(23):212-213
通过对李普塞特《政治人》的解读,探讨了政治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困境中的政治人的行动策略。文章指出,民主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思想意识条件;作为民主参与的主体,不管是大型组织,还是单个的选民,都在民主参与活动中进行着理性的计算;随着民主的发展,意识形态将发挥越来越复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现阶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文化,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现代民主思想,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因时制宜的协商实践,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文化上的传承、实践上的积累、理论上的创新以及制度上的臻化,诠释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完整内涵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刘永前 《前沿》2013,(10):26-28
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尝试,本文对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作了八个方面的解读。即:民主政治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其在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政治保障和根本特征;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样式"及基本路径。民主政治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形态的东西,有其普遍性原则,但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且应该具有多样性。本论认为,胡锦涛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民主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民主政治建没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对民主政治提出更为本质的利益要求和参与要求的形式下,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应逐渐提上日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共领导体制的内在规定性,统一战线理论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和制度传承,以及中国传统"和"、"合"、"中"政治文化在传习过程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的持久影响等多种因素,为现阶段进一步将传统的政治协商制度向更完善的协商性民主发展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性民主而非竞争性民主,可能成为当今中国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性战略选择。发展协商政治,把商议性民主镶嵌入开明的权威政治框架内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经过若干年的积极探索,中国诞生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是完全可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特定的思维模式、政治文化和制度环境,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中国深厚的文化根基,同时要面向世界,汲取进步的民主政治文化;中国式民主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文化模式以及指导思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本土资源主要扎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的思维,因此必然有不同于西方式民主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二、加强地方人大课题研究工作的背景分析(一)推进我国地方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课题研究作先导。必须研究地方民主和政治建设的内涵、民主和政治的生态及变革、民主和政治相互作用、民主和政治的时代特征、中国民主政治特色和地方特点等。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任务将会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