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涛 《政府法制》2009,(7):43-43
在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这句话便开始风行网络,热度难减。云南省有关方面组织了网民调查团参与调查。2月19日,事件发生转变——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最近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2月中旬,云南青年李荞明被关进晋宁县看守所后非正常死亡,警方称是玩躲猫猫游戏撞墙而死,引起舆论强烈质疑。在网民和社会舆论的追问下,云南有关方面经过认真调查公布了结果:李荞明是被看守所的牢头狱霸殴打致死。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这句话便开始风行网络,热度难减.云南省有关方面组织了网民调查团参与调查.2月19日,事件发生转变--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7日,在云南"躲猫猫"事件已基本查清,李荞明系被看守所内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但是,期间由于案件在全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由云南省宣传部组织,首次成立了网民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近期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看守所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长期以来存在的看守所监管矛盾凸显。这一系列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引发了对看守所管理体制弊端的广泛关注,改革呼声再起。本文针对近期发生的数起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揭示离奇死亡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并探讨我国看守所在管理上的弊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牢头狱霸”打伤、打死在押人员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看守所检察工作也深受质疑.有效预防与遏制看守所“牢头狱霸”滋生、蔓延的检察对策应从看守所、管教干警和在押人员的三维立体检察视角来入手.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16,(6):111-118
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脱逃事件反映出了我国看守所管理以及看守所监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看守所管理方面存在着有规不循现象明显、管理混乱现象严重、违规与失职现象突出等问题。在看守所监督方面存在着公安机关的监督流于形式、检察机关的监督出现遗漏、舆论监督以讹传讹等问题。只有通过进行全方位的深刻反思,才能弥补制度上以及操作上的漏洞,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汤秋生 《法制与社会》2010,(31):119-120
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有效遏制和预防此类事件发生,良好应对及处置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是检察机关当前的重大课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事件产生原因、存在问题,提出检察机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羁押于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监狱内服刑人的基本人权状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从已有的相关探讨来看,着眼于体制层面的分析较多.比如:有学者论,看守所归公安机关管辖的制度性设计,导致看守所成为后者侦查职能的"延伸机构",弱化了看守所原本的"保护"职能;1另有学者论,以"追诉犯罪"为职能的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存在共同利益,导致其在看守所监督不力,"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2在此体制层面分析之外,有学者论,看守所或监狱管理人员对"牢头狱霸"某种程度的认可,是"躲猫猫事件"的直接原因.3不可否认以上分析的说服力,本文拟从"斯坦福监狱模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分析该类事件,以完善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羁押于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监狱内服刑人的基本人权状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从已有的相关探讨来看,着眼于体制层面的分析较多。比如:有学者论,看守所归公安机关管辖的制度性设计,导致看守所成为后者侦查职能的“延伸机构”,弱化了看守所原本的“保护”职能;1另有学者论,以“追诉犯罪”为职能的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存在共同利益,导致其在看守所监督不力,“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2在此体制层面分析之外,有学者论,看守所或监狱管理人员对“牢头狱霸”采种程度的认可,是“躲猫猫事件”的直接原因。3不可否认以上分析的说服力,本文拟从“斯坦福监狱模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分析该类事件,以完善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民群体的力量不断壮大。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和草根网民。他们受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多种行为方式参与到事件中,必然影响事件的进程与结局。针对网民的心理活动,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于"躲猫猫"事件、陕西丹凤中学生在受审讯时"猝死"事件,应当从看守所的管理体制着手,调整和完善我国看守所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都设有看守所,并由其进行管理.在现行法律制度下羁押场所与侦查部门是公安机关统一主管和领导下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看守所与侦查部门在体制上同隶属于公安机关,这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仍然处于公安机关控制之下,公安机关有充分的时机收取各种证据,其中主要的是口供,这也是产生刑讯逼供等违法情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楠 《法制与社会》2010,(28):146-147
对刑事诉讼中的审前羁押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层面,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以“躲猫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切入,从“民主”与“法治”的视角,提出了当前检察监督审前羁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在现有机制下,从观念、立法、制度等层面加强对看守所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躲猫猫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躲猫猫事件之所以发生,牢头狱霸现象的存在是直接导火索,看守所归公安机关管理是制度性根源。如果能做到将看守所交给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看守所能够相对保持其中立的立场,就具备了保障在押人员的实体与程序性权利的体制前提。此外,还应完善检察机关对于羁押行为的监督。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在得知事实真相之后故意隐瞒,应当在刑法上入罪。  相似文献   

15.
曹树林 《政府法制》2009,(20):14-15
带着统一发放的“视察证”,8月27日,20多名记者首次走进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西城看守所。据悉,“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公安部发文要求严打监所内的牢头狱霸,同时要求增加监管工作透明度。而当天开放的西城看守所正是全国首批开放的10个看守所之一,是北京市首个对公众开放的看守所,  相似文献   

16.
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躲猫猫"等事件的曝光,使得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如何处理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投诉随之成为司法界的焦点。实践中,看守所在押人员大多不会实施投诉行为,其主要原因是不愿投诉、不能投诉。因此,需确立看守所在押人员投诉处理的人权观念,从立法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多途径,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现代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喧嚣多日的云南"躲猫猫"事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介入,近日有了新说法:云南晋宁县看守所存在"牢头狱霸",李荞明确系被以游戏为名殴打致死。晋宁县公安局及其看守所相关负责人以及当班民警分别受到撤职、记过等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近日来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云南“躲猫猫”事件真相水落石出,最终揭开了“牢头狱霸”的潜规则,暴露了看守所存在的体制弊端。“躲猫猫”事件并非偶然,在此事件之后,一些地方的看守所也陆续发生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事件,这些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地方陆续开展了打击“牢头狱霸”专项整治活动。然而,打击“牢头狱霸”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未进行“羁侦分离”司法体制改革的今天,构建看守所职务犯罪预防长效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躲猫猫”式的悲剧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10,(8):9-10
每个个案成为公共事件的背后,都能找到体制性病灶。2009年4月16日,20多名律师、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关于改革看守所体制及审前羁押制度的公民建议书》,认为现行看守所管理体制及审前羁押制度的固有弊端是“牢头狱霸”横行与刑讯逼供两大司法顽症的温床,是该类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制度性根源。以非正常死亡事件为切口,人们开始深入到制度深层探讨法律缺陷,现行羁押制度面临全方位“体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要求,加大了对看守所监管活动执法的监督力度,看守所检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监督薄弱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然而从目前看守所监管现状来看,牢头狱霸、超期羁押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成为国人抨击司法公正的话柄,特别是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在反映看守所监管工作不到位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我国的看守所检察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监督法律依据不充分、监督信息获取难、监督手段和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