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开辟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从革命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了世界进步运动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世界的格局。这场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决不可抹煞和否定的,苏联解体以来对十月革命的种种攻击是站不住脚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对于其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提供的实践经验,也决不可采取教条僵化的态度,而应与时俱进地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十月革命道路和实践经验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十月革命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2.
杜涵 《红旗文稿》2012,(23):21-23
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召开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次隆重集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尼泊尔、古巴、越南等四大洲九个国家的近150位参会代表共聚一堂,纵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有萌芽,列宁则明确提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的观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析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分析世界社会主义多样性发展探索的主题与特征;提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多样性发展道路探索的重大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放眼全球,风云变幻。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则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什么推动了中华民族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归结起来就是:“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认真、艰难和曲折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总结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贡献,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视野     
《党的建设》2011,(1):62-6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贡献 《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刊登葛瑶、葛恒云的文章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现代社会主义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有两种思路:一种主要强调劳动者争取自身解放的历史主动性,另一种则更突出生产力变革的基础意义,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寻找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线索.依这两条线索相互作用的情况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一生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共产党宣言>及以前),第一种思路占支配地位;第二阶段(1848年到1877年),第二种思路取得了优势;第三阶段(1877年到1883年),两种思路结合起来:第一重线索被确定为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原因,第二重线索转化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巴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特殊环境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近十年来又实行"稳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些成绩,古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及其经验,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对于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构成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绩,不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理论建设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世界图景按其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可依次划分为殖民地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大分裂、帝国主义体系内部的大分裂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大分裂三个时段;与之相对应,中国先后经历了选择确立资本主义道路、怀疑否定资本主义道路和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中国最终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路不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第三项  相似文献   

14.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五十年来,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成功的探索。这些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五十年的成功历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往开来,将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我们既无经验又无任何现成答案,一切要在实践中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世纪桥》2013,(9):60-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基于其历史真理性。这种历史真理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保证,它包含三个维度:首先是世界历史的背景支撑;其次是社会主体的自觉生成;再者是社会发展目的真实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自身的解放,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觉建构便体现为中国道路,体现为中国自主自强的社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问: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严书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以后中华民族长期面临着两个历史性的课题:第一个课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俄国付诸实施,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十月革命道路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十月革命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规律的把握作了阐述。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也由此开始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实践。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当今时代,坚持和拓展这一道路应把握五个方面: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