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由于社会新闻具有贴近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媒体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也不断增多,然而,各种媒体中对社会新闻报道的视角、侧重点也令不少专家、学者担忧,因为一些不良社会新闻给青少年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媒体对犯罪案件、娱乐新闻的报道和对社会丑闻的揭露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新鲜的见闻,是人们对新近发生事件通过口口相传或是通过特定媒介所进行的客观描绘。新闻必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可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传播发生了诸多变化,问题也随之而来:新闻真实性受到威胁,一些报道中出现了许多失实现象,有些媒体为增加收视率,哗众取宠,不惜炮制假新闻,一些媒体的文体报道领域假新闻更是泛滥成灾,让人们防不胜防。面对今天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传媒,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该相信谁?又能相信几分?传媒的公信力何在?  相似文献   

3.
犯罪嫌疑人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媒体对其的报道应该坚持揭露、震慑、剖析的原则,这三个报道原则,同时也是媒体在报道犯罪嫌疑人时所应该期待的报道效果。但在报道实践中,媒体往往以片面追求某种"新闻效应"为目的,导致了对犯罪嫌疑人的报道走入误区,产生了与媒体期待相反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包括了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蕴涵着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目前,民生问题被众多媒体所追逐,出现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党和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桥梁,进而给民意话语权一个表达的渠道,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各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界面开辟栏目、组织策划、安排话题,使民生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注意把握导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平衡倾向.负面报道与正面报道失衡,短新闻与深度报道失衡,社会新闻的传播伦理与媒体自身的传播品位失衡,传媒对受众素养的要求与受众低度使用媒介的习惯失衡.社会本质及其所体认的精神,对社会新闻报道应有理念上的启示.社会新闻报道的努力方向在于对人性的真实展现,关注人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的艰难过程,以彰显人类之社会生活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媒体夸大或失真报道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媒体纯粹的现场实时、“原汁原味”的报道会忽视正面引导功能的发挥,不仅会导致危机的长时间持续,而且还可能使得危机事态恶化或升级;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不适时评论或歪曲报道将为参与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人提供了辩护理由;媒体报道的口径不统一、不及时,为不法分子制造谣言提供了条件。为此,应处理好新闻真实性与正面引导功能的关系,建立危机新闻报道、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政府在危机时刻对媒体的监管,继续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采取各种手段对付歪曲报道。  相似文献   

7.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受众选择的制约,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新闻策划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公关意识逐渐融合。在具体的策划运作过程中除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之外,还应遵循社会公益性、科学指导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成功地融入公关意识,可以达到媒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报道,从而树立媒体的整体形象,提高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媒体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新闻也不可能孤立于社会意识形态,而是受到更严格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的限制;西方媒体并没有所谓真正的独立性,它只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中部分人的利益,只会成为所谓“主流社会”的工具;新闻的真实性或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并不是新闻本质属性的全部。西方敌对势力宣传西方新闻观,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反对党对媒体的领导,打开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突破口,搞乱人们思想,颠覆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媒体新闻报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较大生存压力,新闻创新是解决新闻同质化、赢得媒体竞争力、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闻媒体要通过拓展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来实现新闻创新,赢得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媒体新闻报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较大生存压力,新闻创新是解决新闻同质化、赢得媒体竞争力、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闻媒体要通过拓展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来实现新闻创新,赢得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文娱新闻的低俗化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媚俗。有效遏制文娱新闻低俗化,提升大众传媒的信息品质是当前新闻界的共识,国内媒体也有成功探索。解决文娱报道低俗化,需要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坚守“政策和道德”两条底线,正确处理低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避免文娱报道的片面炒作,以正确的文化观指导内容的选择,坚持正确的导向和方针,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专题策划。  相似文献   

12.
<正>民生新闻一直是都市类媒体关注报道的重点,也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时代下的民生新闻如何持续保持较高的阅读吸引力和传播力。本文以《春城晚报》(以下简称“春晚”)“昆明地铁10年报道”为例,对当前如何做好都市类媒体民生新闻报道作一些探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同时又很难有独家新闻报道的年代,媒体之间竞争日趋白日化。电视媒体为了在新闻竞争中尽可能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都力所能及地运用新闻策划手段。电视新闻策划的应用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也给业界和受众带来了许多无奈。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批评具有自身的特点,媒体在进行新闻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对批评的"度"的把握.按照新闻报道的采写流程,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事实选择、报道方式、报道时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构建侦查机关与现代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和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这种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和媒体对侦查的正向作用。侦查机关面对媒体时多为被动应付,如回避、干扰与打击等,媒体对侦查工作会造成泄露侦查秘密等不良影响。构建侦查机关与现代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有:通过立法确立媒体对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报道的度、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发布会制度、构建与媒体沟通的专门力量、对媒体的保密性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和<新京报>对"山西解救案"的报道反映出分时采访的优越性.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媒体的竞争力体现在抢独家新闻报道.一个重大新闻事件来临,记者以时效性为原则,进行滚动式采访和报道在本文称"分时采写".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媒体依据它的受众需求,会有不同的报道重点和报道方式,有取舍地采访也不离"分时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17.
媒体报道犯罪案件是现代民主的需要 ,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体现 ,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应与时俱进 ,以积极的姿态与媒体合作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搞好犯罪案件报道工作。在犯罪案件报道中 ,媒体和侦查部门都要明确指导思想 ,注意导向 ,防止案件报道涉及泄密与教唆。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期公安工作中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需要加强社会控制。媒体作为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舆情控制的重要途径,应当纳入公安工作的范畴。鉴于媒体的双重特性,有必要加强公安工作中的媒体应对问题研究,使媒体成为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公安工作中媒体应对的策略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建立信息发布机制;针对日常工作,建立警情定期公布制度;针对负面报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针对优秀典型,建立宣传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呼唤新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努力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提升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是党和政府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时期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通过调查显示,新形势下我国领导干部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和善管媒体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党的执政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提升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新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普遍焦虑的当下,新闻报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媒体也被社会寄予更多期待。媒体不能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漠视新闻真实性原则。必须在进一步"赋权"于新闻媒体、催生"第四权"功能的同时,建立对新闻媒体的多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