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能力高低是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体现了时代要求,是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增强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当前,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从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与职能、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加强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公共服务能力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和基础环节。然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立足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公民组织和加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以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5,(5):48-5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地推动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本原因之一是当前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多重职能困境,包括职能缺失、职能逃避、职能冲突、职能歧视和职能偏废等五大问题。地方政府职能结构应从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维结构向包含生态职能和文化职能的五维结构转变。职能转变的制度因应包括:建立健全生态财政制度,推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健全地方政府生态问责制度和推动生态民主决策与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制度创新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共财政 ,是相对于国家中央政府而言的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模式。它的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从自身体系上看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公共预算体系和各级政府之间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从长远看 ,地方公共财政的构建 ,一方面要按照地方政府公共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重构地方政府收支制度 ,另一方面 ,应当参照复式预算体系 ,重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 ,包括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等。另外 ,从外部环境上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各级地方政府间要构建起法制、规范、科学的财政体制关系 ,排除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治理与建设责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许多问题 ,都是围绕基本人权、基层民主和法治原则展开的。其中 ,强化政府责任 ,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是农村地方治理的关键。要建设责任政府 ,首先 ,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重新定位 ;其次 ,需要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 ,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 ,以责任制约权力 ,积极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正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能力建设要以政府职能为内容,强化宏观公共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以服务型政府为标准,增强政府"回应性"和"顾客导向"价值观.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政府管理,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机关事务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机关事务标准化蕴涵着秩序、体系、科学和效益的逻辑。然而,在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的实践中,也面临诸如职能定位模糊,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标准化实施难以落地等困境。基于此,需加快机关事务管理的法治化进程,通过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来推进标准化的建设。同时,做好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衔接机制建设,厘清不同标准的边界。加快标准化的分类体系建设,做好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发布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不仅是政府自身结构与功能的优化调整,还是国家逐步还权于社会一个自主意义的社会成长的过程,更是转型时期现代社会建设对合法政府与有效政府强烈需求的必然反映。社会建设既为中国政府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外在刺激性力量,也对政府角色定位、权能发挥提出了最为现实和迫切的要求,能否有效推进社会建设直接关系着地方政府治理改革的进程与成败。现代民主的基本理念和规则赋予了国家和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开展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必须满足社会的民主的本质要求。在本质上,地方政府建设社会的过程是社会民主形态构建和发展的过程,推进社会民主,构建社会的民主生活,成为地方政府建设社会的基本使命,而充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独立和自主,确保政府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与社会自主性的发挥有机结合,这既是中国现代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政府建设社会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8,(6):66-71
20世纪以来,基于行政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的西方政府改革,呈现统治职能的非人格化、管理职能的刚性化和服务职能的扩大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发展为应对"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高度叠加,在兼顾"管理补课"和"改善服务"的问题上,整合20世纪以来西方政府改革的三种价值取向,形塑了较为均衡的地方治理风格。当下,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进程中,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三合一"模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系中具有特殊职能的一级行政单元,在国家治理和政府运作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其职能构建与发展目标之间的错位和不谐调,严重影响了县级政府应有作用的发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现存的政府管理与运行模式,推进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县级政府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在"转方式"中遇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传统观念;以GDP为主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事权与财权的错位;改造传统产来的压力以及现行体制的缺陷。促使地方政府加快转变方式需要做以下工作:倡导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地方政府的职能由微观向宏观管理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因素,推进多方面的特殊改革,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措施。本文基于对民族自治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需要考虑的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优化政府协同动力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协同动力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方政府囿于自利性而出现执行变异,导致纵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现行经济体制下的失衡竞争,构成横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权力分散交叉和职责同构,形成部际协同动力问题;利益驱使下公务员行为脱轨,造成公务员个体与政府整体间的协同动力问题。为此,应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央地协同动力;进一步协调各地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动力;进一步整合政府各部门间职能分配,增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协同动力;进一步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协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职权设置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方政府职权设置存在着职权范围缺乏严格限定、职权内容规定粗糙、职权项目不配套等问题,这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此,应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即体现服务理念、突出服务职能、优化政府行为,合理设置地方政府职权。合理设置地方政府职权的路径是:以政府职能转换为核心导向,明晰地方政府的职权领域,重视财权的配套安排,完善地方政府职权设置的相关法律,规范政府内授权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杨成 《行政论坛》2014,(6):32-37
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角色错位:即为农民集中居住的主导者和政府自身利益的追逐者。而服务型地方政府是有限政府和公共性政府,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公共利益维护者和农民权利保护者等角色。以农民集中居住良性推进为视角,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路径是:科学定位地方政府的角色,优化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6.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统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会是一种统治关系;代理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权威治理结构。代理治理模式的权力来源在国家,不在基层社会,向上级政府(国家)负责,与基层社会没有授权关系。代理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从基层政府的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离着手,以民主法治原则来建构基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治理体系,在行政职能上建构政府治理的公共本质,在政治职能上建构基层治理的社会授权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克 《行政论坛》2023,(3):72-81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21世纪以来,地方党委探索各具特点的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案,形成社会建设统领型、“两新”党建引领型、社区发展治理型等主要模式。中央社会工作部综合吸纳“两新”党建引领型和社区发展治理型地方社工委职责,职责范围聚焦信访、基层治理和社会领域的党建。针对党的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仍面临的社会工作内涵不清晰、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党政机构职能履行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持续优化社会工作机构职能体系应构建以社会建设为统领的机构职责体系、组建中央社会建设领域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完善社会工作领域党政部门职能运行机制和转变基层治理中党政机构职能。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对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进程 ,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基础 ,使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在丰富的可再生、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 ,具有先进的组织形式以及有效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面貌大大改观 ,并极大地提高了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以及国家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检测能力和水平。本文的有关分析对中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准确理解和深刻认识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认识误区,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即导致一些地方没有将服务型政府建设摆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位置,且忽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面性和全局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使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协调,与其他改革措施难以配套,服务型政府建设流于形式。服务型政府,是指在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下,将公共服务职能上升为政府的核心职能,通过优化政府结构、创新政府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能,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的政府。其主要特征:在政府职能结构中,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核心职能;在政府组织结构中,公共服务部门成为政府的主要部门或核心部门;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公共服务支出应成为政府的主要支出;服务型政府同时必须是民主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必须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正因为服务型政府体现了人民政府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袁萱 《学理论》2014,(7):43-44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调整国家内部各结构与功能,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达到国家与社会系统的均衡、和谐至关重要。政治结构功能主义对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关键任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价值。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无论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关系还是从地方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的横向关系来看,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产生和转变都存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