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景,首先取决于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可得性与持续性,以及能否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无不取决于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的高低,人才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各种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市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经济的新跨越,就必须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资源省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有资源无优势。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改变被动的分工局面,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应确立新的资源价值观,树立资源资产观念;推进资源价格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制定基建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扩大国家投资、产业转移和引进外资,多成份、多形式地发展资源产品精深加工,使之成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曹敏 《湖湘论坛》2002,15(3):57-58
一、我国人才资源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资源开发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支初具规模且有一定实力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但相对经济领域的改革成就而言,这一改革显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意味着劳动力要素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数量供给充裕的劳动力队伍往往伴随着低素质、低技能,将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5.
刘世锦 《今日浙江》2008,(17):19-23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增长率已经近30年了。在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的时候,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也更为显著;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消耗增长迅速;环境压力空前增大;过去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低成本优势的诸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  相似文献   

6.
何鹏 《思想工作》2007,(8):25-25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指出,上半年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下半年应以调控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等要素价格为重点,控制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资产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7.
应高度重视土地开发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长白学刊》2001,(1):83-84
我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省份之一。粮食问题涉及国计民生,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粮食出问题,要出大乱子。在现有投入和科技状况下,特别是在近期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不可能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耕地而积的稳定程度。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十分重视和切实抓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把土地开发复垦纳人工作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基本成果是在我国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的体制变革,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形成了较之于人民公社更有活力的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推动农业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但是决定农业生产效率的绝不仅仅是劳动力这一种生产要素,还须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有效的组合,才能使农业得到全面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农业。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要素作用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其他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土地资源被分割切碎…  相似文献   

9.
转型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理 《今日浙江》2005,(17):38-39
随着浙江的产业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成本竞争力下降,土地、电力、水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依靠资源投入和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西部开发主要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而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是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键,本文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含义入手,分析了西部土地资源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部经济开发中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林 《前沿》2006,(6):62-63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齐全。在西部经济开发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中,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对发展西部体育事业,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试图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论中有个“木桶理论”,说的是用一批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这个木桶的盛水量既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也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质朴的道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因此,增加木桶的容量,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木桶中找出“最短的木板”并将其加高。现实生活中,“最短的木板”通常显而易见。而在一个6960多万党员、340多万个党组织的庞大队伍中,“最短的木板”却并不那么明显,因而靠肉眼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论萃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途径加快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取决于资源的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关键在于加快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内容有:1、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2、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变革和提高发展层次。3、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调整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重视和应推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1、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到本世纪末,年平均增长速度应控制在8-9%…  相似文献   

15.
汪洋 《现代人事》2000,(7):20-21
延安是农业大市,又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只有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成农业强市,延安的经济才能真正腾飞。而要实现建设农业强市的宏伟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是由我市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从其资源状况看,土地、生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较为丰足,而明显的不足和劣势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社会经济资源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6.
一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的经济机制。揭示这一经济机制,首先要辨识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增长,是多种经济增长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多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可归因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和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速率主要是由资金积累、技术进步、制度改进(包括生产组  相似文献   

17.
李刚 《求索》2014,(3):96-100
通过构建LPI—LES模型,采用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测度各省区土地相对贫乏指数(LPI),研究土地贫乏对经济增长的阻滞效应。研究结果显示:LPI较高的地区(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运用Weaver组合指数(LES),可以把中国各省区的土地相对贫乏分为双因素驱动、三因素驱动和四因素驱动等三种类型;通过把土地资源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土地相对贫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形成较强阻滞效应。中国土地相对贫乏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人地矛盾紧张、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慧 《理论月刊》2005,(12):87-89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西部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和开发秩序的基本定位,在优势区域形成较强要素聚集,发挥扩散辐射功能,并在如何协调经济、资源、生态、城市与农村、居住与休闲、基础设施、地上与地下等各类要素在区域的合理分布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前进论坛》2009,(9):8-9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新能源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以来,不少地区在开发新能源,培植绿色产业体系、引导绿色消费模式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这些地方立足于本区域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现状。把促进经济增长和克服能源短缺、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就业等综合比较优势的新能源和低碳经济,通过发展新能源装备和生产产业,培养新能源消费观念和能力,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对全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儒煜  邵昱晔 《求索》2011,(2):69-71
区域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为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经济增长各要素需要在各区域间自由流动,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反过来将引起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化。要素流动对区域差距的作用方向根本上取决于要素边际收益的递减或递增,内生集聚力的存在引发区域不均衡增长,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的经济格局。因此,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差距,应着力于促进要素合理自由流动,发挥先进区域扩散效应和落后区域的内生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