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春节照例回老家吉林双辽过年。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北小城,但血液里流淌的乡情始终让我觉得,只有回到这儿陪爸妈过年,这年才过得踏实。与往年不同,这次回来还带着一个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情况进行抽查的任务。初四一早,在市委宣传部同志的带领下,我就近到辽东街道勃山村两个贫困户马恩军家和吕俊英家走访,送上年货略表心意后,按要求对电视机赠送安装情况进行询问核查。两户人家都是  相似文献   

2.
扶贫攻坚一定要帮到村扶到户,这是解决山区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大计。怎样把“帮村扶户”战略落到实处,群众有什么样的实践创造,如何推广群众的成功经验……寒冬腊月,山西省省长孙文盛深入到全国最大的贫困山区——吕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他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几名同志冒着习习寒风,走访了离石、石楼、方山、兴县和水峪煤矿、五磷公司等10余个乡镇,20多个村庄以及50多个贫困户和企业职工。每到一地直奔现场,边听边看边议。在调研中,孙文盛对中央扶贫攻坚到村到户战略,提出了不少破解难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冯村乡是一个有三千六百多户的大乡。这几年,全乡大部分农户逐渐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也有一些农户掉了队,主要是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或劳力不足。这些贫困户在全乡约占百分之十五。一九八五年十月,乡党委决定实行干部对户领导,进行富帮穷,户带户,帮助贫困户学会致富的办法。他们组织“农民致富宣讲团”在全乡巡回讲演,使不少农户开了驱穷致富的窍,有的贫困户虚心向“小能人”拜师求教,有的“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实施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电商扶贫具有增收、节支以及提能的扶贫效应。然而,电子商务的扶贫之路还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相关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还相对欠缺。本文从农村电商扶贫面临的难题着手,通过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典型的电商扶贫模式及相关经验,认为我国电商扶贫的可能性路径有:"贫困户+电子商务""贫困户+帮扶主体+电子商务""贫困户+合作社+电子商务""贫困户+龙头企业+电子商务""贫困户+电商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一些地方的领导注重“一”,围绕“一”字做了不少文章:某市规定,市级领导干部每月挤一次公共汽车;某地煤矿规定,矿领导每月下一次矿井;某市公安局规定,局领导当一天110巡警;…… 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每个月才那么一次,才那么一天,这能管什么用? 用这样的视角来看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市级领导干部每月挤一次公共汽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6,(10)
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笔者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现象,极少数贫困家庭的户口上只剩下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当问及知情人其家庭情况时,回答是:分家了,几个儿子都是做生意的,城里买了房子,有钱。几个儿子都有钱,为何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家还是贫困户?知情人透露说,分家后可享受低保兜底等精准扶贫政策。他们村上识别精准扶贫对象时,是按照户籍为单位确定的,只要子女不在户籍上,家庭收入就不计算在内,分家后的老人家自然就是"贫困户"了。  相似文献   

7.
今天到单位去上班,发现大家看我的眼光跟平时明显不一样了,见了我就象见到他们的大爷似的,一个个郝毕恭毕敬,客气有加。扶“正”的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心情特别地爽!刚进办公室就接到老领导的电话,嘱咐我要好好干,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其实,他不说我心里也  相似文献   

8.
临夏市地处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甘肃省58个贫困片区县之一,2013年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43户、2.51万人,5943户,贫困发生率27.83%。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创新开展"以德扶贫",精准实施"扶德、扶志、扶智"帮扶举措,因户施策、因人施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蹚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媒体刊文,批评某市有些部门“该办的事要等领导批示才办”的工作作风。因为该市距公安局仅100米远的一条街道上,集中了20多家按摩店、洗头房,色情活动严重,群众很不满,在市委书记批示后,有关部门才“雷厉风行”地去清理查处。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部门存在眼睛朝上,看领导脸色行事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效率,是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你可知道这些部门为什么会有这等表现?有些部门对有些事之所以“领导说了就办,不说不办”,自有他的苦衷。有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的辖区内的一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10日清晨。香港铜锣湾的一个报摊。张先生习惯性地拿起一份《东方日报》,扔下五元港币回头就走。不想摊主叫住他,找还了三元。“有没有搞错哇?两元?十几年前才有这样的价钱呀!” 精明的小报贩当然不会算错这简单的账,只是和张先生一样惊讶,为什么如今的报价会倒退到80年代初的水平。但小报贩惊讶之余还十分高兴:以前报纸卖五元的时候,他从分销商那里进一份报要花三元五角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大风暴雨交加的晚 上,广西桂平市区停电。在 家里的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职工钟恒俊心里响咕:“下了一天的大雨,我连买菜都不愿出门,公司领导还能从300公里以外的南宁赶来?看来今天的家访要改期了。”没想敲门声响起,他开门一看,公司党委书记杨峻等4名领导站在门口,如约前来“家访”。 企业领导大密度走访职工家庭,是广西开展国企“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新景象。从2001年5月至12月,广西共有12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841名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其中,走访职工家庭近1万户,征求到群众意  相似文献   

12.
剪报情思     
宜修 《侨园》2012,(6):35
今年回国过年,临返美前收拾行李时,爹爹一直守在我的身边.我知道他多想像以往一样,能帮我紧紧行李带、过过秤……但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不敢多想,免得酸楚的泪不争气.我劝爹爹去忙他自己的事儿,尽管我知道:和他这样近距离的相伴,已经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爹爹仿佛想到什么,从书柜里拿来了一只大信封.里面抽出来的,全是国外中文报上发表过的我的陋文.那是我从报纸上剪下后,寄给他的.爹爹语气平缓地告诉我:"你发表过的文章,我收到的,一篇不落地全收在这只大信封里."爹爹没有往下说,我更是答应着看了一眼,便赶紧别过了头.  相似文献   

13.
黄辉 《瞭望》2000,(14)
某市召开国有企业脱困经验交流会,一位厂长的发言最简短,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最深刻。他说,他当厂长三年来,三次驳了上级领导的“面子”。第一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生产原料枯竭了,你们把它兼并过来吧。第二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了,你们给担保向银行贷点款吧。第三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破产了,你们给安置几名工人吧。这三次他对领导的回答是同一句话:“你们可以免我职,但不可以让我做这件事。” 乍一听,这位厂长的发言似乎不是什么经验,可细一想,这是非常独到的经验。据笔者所知,有些国有企业本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伟志 《民主》2010,(1):49-49
<正>年初,各大媒体报道了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刊登了他的日记,看了很感人。我是沈浩的同乡,都是安徽萧县人,彼此隔一小山,他住山之北,我住山之南。去年夏天我们还见过一次面。他同我讲起,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为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人民贫困状况,找准贫困地区、贫困人民致贫根源,国家在长期以来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旨在从根源上治贫,改善贫困人民生活状况。本文从村民满意度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和政县三合镇贫困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当地精准扶贫村民满意度较高,影响满意度水平的因素主要为个人对政策的受益及获得感和政策实施中的客观因素;扶贫工作也存在部分不足。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的村民满意度提出以下建议:扶贫项目"强优扶弱";扶贫措施"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一位领导给学生做传统报告,谈兴正高时,台下学生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刚才把摄影的“摄”念错了,此字念She(射),不念nie(捏)。那位领导看后一怔。报告结束时,他打开纸条说:“刚才我讲话时,把‘摄’字念错了,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纸条,指出了这一过错,事情虽小,但我非常感谢他,这个字我念了几十年,可没人给我指出过错误,这位同学是我的‘一字师’!”话音刚落,激起满场掌声。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下发以后,全国扶贫工作进展很快,根据最近国家公布的数字:全国累计扶贫1000万户,其中一半左右已经摆脱贫困,扶持优抚对象436万户,其中111万户成为专业户或富裕户。安康地区情况如何,我看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经济增长不小,但脱贫缓慢。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8,(40)
农村互助资金组织这样的基层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一种被称作"穷人银行"的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在安徽农村正大受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欢迎。从2006年起,安徽省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项目建设的旧模式,以财政扶贫资  相似文献   

19.
我属“虎”     
江苏省泗阳市洋河镇西门村的农民富起来了。不是一家富,而是家家富,没有一户贫困户。 西门村党总支书记朱玉良说:我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一九五○年生,属“虎”……  相似文献   

20.
杨润 《民主》2004,(3):41-41
如果我先冒昧问一句:“你会打电话吗?”你可能大吃一惊,以为我在开玩笑。然而当你读了郑培民的一段故事后,就会发现打电话还真有我们平时没太注意的学问。事情是这样的:曾令超是一位伤残司法干部。郑培民第一次与他通电话,讲完话后要他先放下电话,他坚持让郑书记先挂。结果推来推去,最后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