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12大地震带给我们很多棘手的甚至无法解决的法律难题。地震巨灾保险问题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地震巨灾风险的公共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和保险公司对巨灾保险的"回避"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西兰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作为完善的一种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由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结合的地震保险制度模式,对我国巨灾保险,特别是地震保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尽快构建适合国情的地震巨灾保险体系:即由政府设立专门组织承担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的同时,增强保险公司的保险能力,并实行全民共建巨灾保险准备金制度,以有效应对不可抗御的地震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巨灾风险的实践中,各国政府纷纷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形式多样的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对外国实践经验和有效作法的学习,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必须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共同参与的强制性巨灾保险体系,着力加强以巨灾保险基金为核心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建设,逐步发展壮大再保险市场和巨灾风险证券化市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贺君  金燕生 《学理论》2009,(11):44-45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国际上分散巨灾风险的一项金融保险创新。对我国而言,发展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最适宜的证券品种是巨灾债券,收集1969—2004年我国地震损失过亿的数据,利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分析我国的地震损失分布和次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计算地震灾害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从而对地震灾害债券作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4.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支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保险费补贴、经营管理支持、风险责任分担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内容.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存在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不合理、保费补贴存在隐忧、经营管理支持不充分、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中的职责划分,逐步完善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优化保费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程度,提高参保率;改进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财政补贴方式;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5.
熊磊 《学理论》2012,(11):95-96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其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通过证券化的手段,将巨灾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而予以分散或化解,扩大了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然而,在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中,法律制度的设计不可缺位,并且法律制度的设计要居首位,使巨灾保险制度的运行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农业巨灾风险会借助涉农产业链扩散,破坏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扰乱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损害脱贫攻坚成果,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实现。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的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再保险机构和政府部门三方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巨灾风险分散功能的条件下,能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领域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可借鉴国内外理论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构建六级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框架,并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对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以保障机制的高效运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4):33-33
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现行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道路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8.
巨灾与灾后可持续恢复是当前灾害研究的两个热点议题,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巨灾的情境下,社区互助模式难以适用,灾后恢复更依赖于外部援助,灾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为凸显。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启动的“对口支援”为巨灾的可持续恢复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也为从理论上总结中国灾害管理实践如何贡献于全球知识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长期的田野调查为资料,以可持续恢复为概念框架,分析了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政策的长期效果,将“对口支援”作为促进巨灾可持续恢复的新的政策路径,识别了“对口支援”中的组织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了“对口支援”网络结构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对可持续恢复目标的影响,倡导并推动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年应对包括1998年洪水,2003年SARS,2008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等巨灾的实践申,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治制度在应对巨灾时的特殊功能,即:“举国应对巨灾”的范式。在这一范式中,各级政府的坚强指挥起到了核心作用;军队、武警及公安等组成的应急武装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较强国力起到了保障作用;广大群泉及各类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推动作用;各类媒体的积极舆论引导起到了凝聚力量的作用。我们称这一“举国应对巨灾”范式为“巨灾风险防范的中国范式”。在这一范式中,“五个作用”的整合展示了中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与功能体系的优化,从而体现了巨灾风险防范的高效率,这一点对一些西方国家防范巨灾风险有借鉴价值。然而,在这一范式中,防范巨灾风险的效益仍需要做全面地改进。借鉴一些国家建立的巨灾风险转移的经验,发展巨灾保险与再保险业务;提高各类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高全民防范巨灾风险的意识和掌握基本逃生技能;完善巨灾风险防范的预案和信息集成网络及指挥平台等,可全面提高防范巨灾风险的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巨灾补偿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很多经验,例如,国家对巨灾损失的补偿是通过国家计划、保险公司和慈善事业这个"三条腿机制"发挥作用的,并通过立法建立了一个临时机构:"9.11遇难者补偿基金",令其根据普通法的原则,赋予全权,统一运作全国的补偿工作;也有一些教训,例如,社会安全号信息管理不善和被盗用,从而酿成飞机劫持者拥有合法的手续等.我国要建立起社保制度突发事件巨灾风险补偿的"三条腿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基本社保制度的工伤保险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保险业还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慈善事业的机制缺位等;对尽快建立一个混合型的"国家巨灾补偿机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改革思路和采取公共委托与购买的方式进行损失补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自试点以来,发展缓慢。农民参保意识不强,投保率低;乡村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行政推动力度小;保险公司正在建立农业保险网络,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加快发展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显得非常重要和相当紧迫。其路径主要有:政府强力推动;典型示范激励;创新缴费模式(四种模式);健全保险网络;加快土地流转;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  相似文献   

12.
资金配置是应急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灾后损失以国家财政为主导的救济方式,但有限的政府财政仅仅能最低限度地提供灾后救济,要实现财政救济救灾方式的彻底改变,必须把救灾机制引到灾害保险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农村居民的续保难、保险产品难以适应农村市场、成本高影响保险企业的积极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挤出效应等,在当前我国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不能对保险公司和农村居民提供补贴的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面临的困境: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保险企业建立运行机制、行业组织健全运营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9)
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是PPP模式的核心理念,亦是政府评估是否采用PPP模式代替传统采购模式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政府判断是否采用PPP模式的关键环节。此外,我国财政部门分别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及《PPP物有所值评论指引》(试行)的规范性文件对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做进一步具体规范。据此,以中山市相关PPP项目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为实例,对PPP模式中的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进行法律初探,以期为后续类似的PPP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保险:难题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依然失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两方面.有效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努力:坚持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发展模式;加大财政和税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完善相关农业保险立法;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构建风险再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使其应成为当地保险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中国保险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仅产生一定间接影响作用的行为特征阻碍了当地保险业发展。这主要源于"二重制度结构"下的政府供给主导型保险业发展模式及"总-分公司"的保险经营管理体制。因此,应成立地方性保险公司、给各地保险主体更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建立总-子公司的组织模式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0,(1):114-119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家庭照顾的能力和意愿在持续弱化。日益增长的长期照护需求与照护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照护已经成为一项新的社会风险。政府提供长期照护保障既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增加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但是仍然存在财政筹资政策不健全、筹资水平不充分和筹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能促型国家的视角,急需强化财政投入水平、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从供给侧来看,应以大财政的视角,综合运用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完善财政支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从需求侧来看,应发挥财政在长期护理补贴中的托底责任、长期护理保险中的财政补贴责任、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中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王俊凤 《行政论坛》2009,16(4):46-48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为了防止、制止和禁止政府对农业保险政策扶持行为的随意性和对农业保险的过当干预,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必须通过立法在维护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权威的同时,约束和规范政府的行为.农业保险立法就是国家运用法律化了的经济手段对农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在明确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其在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与模式、政策扶持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以促进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家,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而在我国,适一概念可以说足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悟出的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造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角度,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徵,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外债资金管理有效规避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应向公共财政模式转化.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外债该如何管理才能有效规避财政风险,规避外债财政风险的对策主要是统一监管;分工合作;三债分立;借、用、还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