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从简单的农业经济系统过渡到复杂的城市经济系统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越出了单纯的经济范围,广泛地触及了现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秩序、引发了许多潜在的社会矛盾,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觉到我国社会种种弊端的根深蒂固和严重危害。要清除改革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自然就提出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改革任务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如何按照经济规律变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取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改革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同步,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我们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或者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的地方的发展绩效差别是很大的,且不说东西部之间,仅就中部内部各县市或者西部内部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别也是很大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需要循序渐进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经济特区的拓荒,变革如春潮涌动中国沿海各地。经济改革三十年,日新月异,成果显著,令世界瞩目;而在经济变革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然启动,可以说稳步推进、润物无声。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按照中央"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新要求,改革也不能停顿,必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改革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同步,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我们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或者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的地方的发展绩效差别是很大的,且不说东西部之间,仅就中部  相似文献   

5.
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常新问题,近期的研究强调在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统筹发展.陕西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的原因相互闻经济流量和社会流量少,关联性不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推进三大区域的互动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就成为"十一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陕西经济发展的要务.为此,应坚持多元发展、同时推进、政府主导、城市群带动、科技渗透等战略思路,推进三大区域的要素流动、经济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要由思想观念的变革作为先导,同时又会促进思想、道德的进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相似文献   

8.
高尚全 《求知》2004,(12):21-2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我们已经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单方面的改革进程都要受到其它领域的制约。从政治体制改革本身来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和民主的政府,提高政府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20多年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是今天我们在赞叹改革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和矛盾。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和矛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之间不协调不配套。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行政体制改革却一波三折,进展缓慢。如今,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目前我国正…  相似文献   

10.
包心鉴 《理论探讨》2001,3(3):10-14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再一次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是化解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这一目标 ,要突出地完成三项任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配套的民主调控体系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 ,坚决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使中国驶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快车道.但是,改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改革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之间关系的误读,错把经济体制改革当做改革的全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做全部改革的目标.其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这就不仅需要改革经济体制,还需要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而实际的改革恰恰缺乏这样的理性认识.因此,必须在理性指导下,转变改革观念和改革方式,深化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藉此巩固改革成果,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5,(21)
现在,各省、市、自治区价格改革第一小步的方案已经陆续出台,价格体系的改革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逐步展开。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其它方面的改革都离不开价格的改革。因此,我们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把价格体系改革的工作做好。 在一切经济杠杆中,最有力、最起作用的是价格。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各生产部门生产技术不同程度的发展,必然导致劳动产品中包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相适应的.随着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以及政事分开等方面改革进程的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的特有职能和权利义务关系必将从目前交织混杂的管理状态中逐步分离出来,并且趋专门化、系统化,这就需要有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擅长处理各种专门事务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实现行政系统的高效与优化.有了这样一支队伍,还可以适应"复关"的要求,同国际经济接轨,加快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改革中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产业格局的大变革,也是一场社会利益格局的转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中分化和产生出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如个体生产者、私营企业、各种各样的经济联合体。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新旧利益主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摩擦冲突,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生存和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由于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所承担社会职能不同,获得收人的方式不同和…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我国十年的改革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现在我国的改革正处于由浅入深、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回顾以往的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改革还只能算是初步的,基本上是一种放权让利性质的改革,是一种靠给予利益来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和利益分化带来的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改革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整个改革的基础.具体说,社会改革包括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调整"与社会正义是社会改革的核心价值;落实社会权利是社会改革的具体内容;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是社会改革成败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5,(4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关系,控制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促进国民经济全局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青年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同志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在青年的婚恋、家庭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纵观几年来各地青年研究状况,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的变迁必然地走在了青年研究的前面,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将青年的发展置身于新的、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中。新的社会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新型的青年,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现象,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都没有制定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一个很大错误就是把一国一时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这一模式。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关系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苏联三十年代建立的经济体制中那些对社会生产发展不利的因素去掉,代之以能够适合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并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常修泽 《理论视野》2010,(11):21-23,42
"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在结构层面应该完成四个方面的转型:由出口导向向内外联动的转型,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的转型,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型,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的转型。但转型的根本在于体制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瞄准市场化、政治体制改革瞄准民主化、社会改革瞄准和谐化、文化改革瞄准价值的先进化和多元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瞄准生态文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