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记载: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会迁就别人而徇私枉法,宰相就会被罢免。而宰相罢免了,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  相似文献   

2.
一是小意思。小意思就是小恩小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先用小意思来表情达意,然后由小到大,不断升级,腐蚀拉拢,使被表示对象变成了受其驱使摆布的俘虏。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面对小意思要做到心正眼明,见微知著。史载: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于门外。手下人问他:您喜欢吃鱼,为何不受呢? 公孙仪道: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就难免要迁就别人徇私枉法,就有可能被罢官。如果我  相似文献   

3.
周洁 《人民公安》2011,(9):61-61
公孙休在鲁国任相国时.由于公孙休喜欢吃鱼.所以有许多人争先恐后把鱼往他家里送.全被他拒绝了。他弟弟就劝说他既然喜欢吃就收下吧。公孙休说:如果我因喜欢吃就收下的话,就难免徇于私情.徇私就会枉法,枉法了我就可能会下岗,当不成这个相国了。真到那种光景,虽然我喜欢吃,可是没了工资,怎么买得起呢?而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至于因此被罢免相国而下岗.  相似文献   

4.
汪金友 《前进》2014,(4):64-6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所以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有一个下属问他:"您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接着,他解释了自己拒鱼的理由。那些人为什么会给我送鱼?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手中的权力。如果我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于是,有人便给他送鱼。但宰相拒不接受。有人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因此而失掉俸禄,就没有鱼吃了。我不接受馈赠而保住俸禄,就终身有鱼吃了。”  相似文献   

6.
子产嗜鱼     
子产任郑国相,权力极大。他喜欢吃鱼,是人所皆知的嗜好。有一天,有人给子产送了鱼米,子产不肯收。别人就问:“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肯收别人送的鱼呢?”子产说:“正由于我嗜鱼,所以不收别人送的鱼。我收鱼,就是受贿,就要失去国相这个职位和厚禄,那么,我就吃不上鱼。到那时,我失职无权,也没有人再给我送鱼。我不收鱼,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住相位,获得厚禄,我还怕买不起鱼吗?我不收别人送的鱼,才可以终生有鱼吃。”(《新序》卷七)古人爱吃鱼,孟子有“鱼,我所欲也”的话,冯罐怨言“食无鱼”。鱼也成为馈赠的…  相似文献   

7.
先人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于是有人给他送鱼,他一概拒绝。有人问:"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说:"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俸禄,我不接受别人馈赠是为了保证终身有鱼吃。"郑国宰相考虑的是送鱼的人满足了他的私欲,他必然要满足送鱼人的私欲,这不很危险吗?  相似文献   

8.
据《清朝野史大观》载,清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喜欢收藏碑版字画。有一个下属知其所好后,就寻得一帧宋拓名碑,并用古锦裹好,装在文梓木盒子里献上。谁知冯志圻连看也不看就将其退回。有人劝他看看无妨。他说:“一看恐就不想退了,而接受了就难免被送礼的人利用,还是干脆不看的好。”冯志圻不愧坦荡之人,他知道,如果不善于守住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到头来就会丢掉办事的原则性。 与此刚好相左的还有一则“轿夫湿鞋”的故事,说的是一轿夫雨天穿着新鞋抬轿,起初他抬腿迈步都分外…  相似文献   

9.
西方有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身为哲人的他却经常遭人破口大骂,骂人者的目的就是想激怒苏格拉底.但是无论对方怎么骂,苏格拉底从不还口.那个人觉得很奇怪,便问苏格拉底,难道你真的喜欢我骂你吗?苏格拉底一笑说:"我问你,如果你要送给别人一件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东西在什么地方?"那个人说:"你不要,当然在我的手中."苏格拉底说:"这就对了,你骂我,我不接受,你想想,你骂我的那些话在什么地方呢?"那个出言不逊的人听后羞红了脸.这是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想不到,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使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  相似文献   

10.
初恋女友     
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了。失恋的主要原因,是他向现在的女朋友提到了前女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心眼的男人,心里想什么嘴里就会说什么。他提到前女友的原因,是因为现女友吃的一串糖葫芦。他见她吃的高兴,很自然地想到了前女友,他觉得真是奇怪,竟然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碰到了两个完全不同但都喜欢吃糖葫芦的女孩。她呢,生气了,站在天桥上和他吵,你总是提她?你如果还忘不了她,你如果觉得我没有她好,那你找她好了!他急了,我早就忘了,我现在根本没想她,我想的是你。她说,想我?那你为什么还再三的提她?我和她有可比性吗?他抓住她的肩膀,像…  相似文献   

11.
史伟富告诉记者:“我特别喜欢吃辣。在美国有一项研究,喜欢吃辣的人,一吃辣或是一旦面对挑战,身体内的荷尔蒙就会上升,就会特别兴奋。我喜欢吃辣,喜欢挑战,这种感觉很完美。”  相似文献   

12.
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亦然。在对待“欲”的问题上是需要加以节制的,为官者更应采取克制态度。因为“制欲”与“廉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值得为官从政者思考。 浏览中国历史,不难看到,不少清官良吏是看到这种联系的,从而自觉克制自己的欲望,收敛自己的嗜好。《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卿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有人听说后,便给公仪休送来一筐鲜鱼,公仪休坚辞不收。他的弟子太惑不解地问:“老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社会心理学家阿·尼济娃在《听我的话,您就会变得更聪明》一文中写到:在我们当中,有的人刚刚开始适应新工作,还有的人有被裁减之忧。怎样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与上司和同事处好关系呢?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接受别人不愿意承担的任务。如果您自觉自愿地这样  相似文献   

14.
幽默天地     
窗帘 一对夫妇去看公寓。太太说:“我不喜欢这栋公寓。这些居室都没有装窗帘,我洗澡时被别人看到怎么办?”她先生瞄了眼太太臃肿的身子说:“没关系,邻居只看过一次,就会自动买窗帘了。”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力量     
丁酉新春一过,成为现象级的传媒节目当属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了,据说是创了全国电视收视率的新高.我是每次都会等在电视机前从头到尾收看.春节过后,在我社每月一次的评刊会上,我问大家:谁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结果是,20多人中,除我之外大概只有两三人看了.于是我便自我解嘲: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不应该因为我喜欢就认为别人也应该喜欢.尽管很多观众都喜欢.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9)
正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西坡村原党支部书记韩亚民利用职务便利,在协助政府部门发放扶贫款项时,采取重报手段,骗取国家扶贫资金。当有人提醒他"你不能这样做,这是违规的"时,他不听忠告,一意孤行,最终因骗取国家扶贫资金1.8万元予以侵吞,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当时韩亚民接受了他人的善意提醒,及时中止自己的违法行为,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但他选择的是"你不用管,我都安排好了",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喝下了自  相似文献   

17.
还我耕牛     
□ 杨某,50岁,残疾人,他的耕牛吃了别人的23窝包谷苗,就被强行拖去卖掉;他告到法院,一审判决追还卖牛款,给予部分支持。判决不尽合理,蒙自县残联一份报告上报县政府,同时责成专人继续帮助他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当代广西》2005,(14):12-12
《淮南子·道应训》记 载了一个叫公仪休的人 “嗜鱼拒鱼”的故事:公仪 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 鱼,公仪休弗受。其弟子 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 也?”答曰:“夫唯嗜鱼,故 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 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 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 自给鱼。” 公仪休明明嗜鱼,却 断然拒鱼,这在别人看来 似乎矛盾得有点难以理 解。但公仪休自有分寸, 他深知“君子爱财(鱼), 取之有道”的道理,自己 虽然嗜鱼,但万万不能因 此就轻易接受不义之 “鱼”。自己身居相位,俸 禄不薄,“嗜鱼”这个口腹 之欲基本可以自给,完全 没有必要再接受他人的 “好意”而冒丢官弃职的  相似文献   

19.
焦念志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焦院士是山东潍坊人,潍坊部分靠海,但他不是在海边长大的。“我是农村长大的,以前如果说吃个虾酱(就是用碎鱼烂虾打出来的那个酱),那就是海味了。那时候如果有细粮吃,不用就菜。我们山东是煎饼,地瓜,才配成菜。所以虾酱已经是奢侈品,而虾酱来自于海洋,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如果对海有什么向往的话,  相似文献   

20.
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商务印书馆译本,第34页)这意思很明白:一个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更进一步,甚至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他的著作,这当然是极有价值的书,会得到尼采这样的读者爱重。这是尼采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的。比如,鲁迅就在《三闲集&#183;怎么写》一文中这样简省的转述说,“尼采爱看血写的书“。话说简省了,就可以发生歧义:是作者用自己的血,还是用别人的血写的?如果是用别人的血来写,我看还不如用墨水好。我怕读的,就是用别人的血代替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