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致祥受金鸿钧、刘勃舒、张仁芝等先生指教。1978年拜刘继卣先生为师。在其绘画生涯中注重吸取各家之长,广取博收,融会贯通,追求作品造型生动,色彩绚丽。现为北京美协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顾问。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美展,并获得多种奖项。2003年出版《赵致祥画集》。中央教育电视台曾拍摄《赵致祥画马艺术欣赏》专题片播出。2005年举办《马季、赵致祥书画联展》。自2002年已出版生肖年历9种。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单位收藏。其作品主要以12生肖动物画为主,兼画花鸟。  相似文献   

2.
陆开富隶书     
陆开富,安徽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安徽分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会长。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书画,大学毕业后专心研究书法。隶书作品受到启功先生的好评。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曾多次获奖,国内外媒体多次报导,众多作品在日本、韩国国家和地区展出和收藏。  相似文献   

3.
郭宝庆书法     
《海内与海外》2007,(6):80-80,F0003
本文作者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少年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书法比赛一二等奖,曾随文化部、北京书协到全国各地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多次参加书画展览。受聘于北京崇文老龄大学、崇文少年宫从事书法教学。自2005年始,受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之邀,参与到《新北京新奥运》、《国际导演拍北京》等系列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李鸿征书法     
《海内与海外》2005,(5):78-78
李鸿征,1948年生于山东,满族。秉性好学,气质儒雅。所学专业为理工科,一直在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但伴随他一生的爱好,则是书法篆刻艺术。他自幼即与笔墨为友,遍临名帖古碑,涉猎甚广。王羲之《十七帖》、《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东方朔画赞》、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汉隶《石门铭》、《礼器碑》、《张迁碑》及多种魏碑、金文均是他孜孜耕耘、临习不辍的范本。他除了向古人法帖学习之外,还广交同道,向当代名家求教,与书法界同行交流,博采诸家之长,使其艺术造诣日臻成熟。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  相似文献   

5.
姚铁力,吉林长春人,1964年生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硕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书法教授。姚铁力7岁习书,11岁时书法作品入选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少年书法作品展,以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书展并获奖,并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军事博物馆收藏。习字40年来,姚铁力用勤奋之笔和坚定的信念,潜心探索书法美学之  相似文献   

6.
他,醉心翰墨二十余载,书法作多次参赛、参展并获奖。数十幅作品刊于有影响的媒体,一些作品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等多家重要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7.
无价之宝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家书史也是一部书法史。从魏晋时期至近现代,许多著名书法大师的传世作品是以家书形式流传下来的。此外,这样的家书还衍生了集邮、印章、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活动和具体的实物价值。传世的家书原作中,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一方面是作品本身艺术价值极高,的确是书法极品;另一方面,它们备受历代名家推崇,尤其受  相似文献   

8.
王宓1955年生于辽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有多件作品被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机构、纪念馆及海内外多家画廊与私人收藏,现为辽河画院专职画家。  相似文献   

9.
苏泽立书法     
何辉 《海内与海外》2005,(10):78-79
苏泽立,1966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专业,2001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班。1988年加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曾任职报社记者、编辑、电台节目主持人、网络公司节目策划、专业杂志主编等。她自幼随父亲、著名书法家苏适习字,先后临习欧阳询《九成宫》、魏碑《张猛龙碑》、钟绍京《灵飞经》、赵松雪《胆巴碑》、《妙严寺》、王羲之《兰亭序》等碑帖,继承传统,力求创新,师古不泥,融冶求变。其作品以行楷见长,功底扎实,用笔严谨规整,风格俊秀飘逸。她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妇…  相似文献   

10.
曹心源篆刻     
《海内与海外》2011,(9):81-F0003
曹心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京华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集萃》副委会副编审,1998年被国家文化部聘为第八届“群星奖”书法类作品评委,其作品曾先后赴港、台、美、日、法、俄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览及艺术交流,出版《曹新元篆刻选》《曹新元篆刻集》《心源篆刻》《中国书画名家——曹心源》《心源新象——曹心源山水作品集》《梅斋鸟虫百印》等专著,2009年篆刻作品获中国书协第三届“兰亭奖”,其印“千秋万岁”、“贞风雅兴”被神舟七号搭载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书画作伪历史久远,伪仿之作至今可考证的自晋代始,宋代和晚清、民国最盛。据北宋米芾《书史》、《画册》所记历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伪作,而且数量很大,如米芾所见五代画家李成的 300余件作品,属于李成真迹的只 2件。这种伪作一直延续到今天,产生许多珍闻趣事,从中可见鉴别书画真伪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鱼目混珠   米芾是北宋大书画家,书法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作画独创“米家云山”,画史有“米派”之称。他酷爱古书画,一见有古书画,总千方百计买来,买不来的就借来临摹;他的临摹手法高妙,…  相似文献   

12.
何永泽治印     
《海内与海外》2009,(5):79-79
何永泽,1951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曾于两所大学分别教授中医与艺术专业。研习书法篆刻近四十年。篆刻取法古玺汉印与晚清诸家,豪放婉约,各得其宜,面貌古朴遒劲、平中出奇,治印逾万方。书法习金文、石鼓、南帖、北碑,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形成刚健平正、典雅脱俗的风格,作品数十次参加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  相似文献   

13.
姚铁力书法     
姚铁力,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加协会会员、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姚铁力7岁随父亲姚俊卿学习书法,1991年与父亲合著《行书技法》;同年作品获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优秀奖;1998年论文获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隶书作品研讨会"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新力 《海内与海外》2011,(12):60-60
宿悦书法新作展将于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琉璃厂西街荣宝斋大厦二楼举行。宿悦1964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协、北京书协会员。近年陆续出版《宿悦篆刻》、《宿悦书法》、《宿睫篆刻作品精选》、《宿悦书道德经》等多部。该展无开幕式,除宿悦书法展览外,有传世藏砚供欣赏,亦有名师现场抚琴,实为观字、赏砚、听琴之雅集。  相似文献   

15.
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所绘《红衣罗汉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清河书画舫》、《铁网珊瑚》、《大观录》等书均有著录。该图画心横为52厘米,纵为26厘米,纸本设色,有自题一篇,尾纸有董其昌、陈继儒二跋。画面亦有清内府及宋荦、朱之赤等收藏印多方。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雁栖镇2018年"翰墨怀柔醉美燕城"首届燕城书画艺术节开幕式在北京市怀柔举办,为期五天的书画艺术节迎来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参加。女画家曾景萍(左一)成为画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独特画风引起关注并被购藏。她先后拜师于画家李京义、金申。曾系统学习西洋画和中国画,形成中西画结合的风格,绘画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多次为出版社图书没计封面。并参加国内外一些大型展览,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青年画家赵军携70余幅牡丹作品在京举行《赵军画集》首发式,同时也拉开了赵军个人书画全国巡展的序幕。首发式是在由中国行政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和华勤画院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专题发行的。赵军为此精心创作了70余幅象征我国繁荣昌盛、和谐进步的巨幅画作。其《繁荣似锦》精心绘制了56朵色彩不同、形态各异的牡丹,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团结友爱,携手进步。赢得了老红军、有关领导和与会各界朋友的赞誉。赵军生于被誉为“牡丹之乡”的山东菏泽,现为中国画院创作部副主任。赵军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初…  相似文献   

18.
正仓小宝是成名很早的画家,他的版画在新时期现实主义的艺术长廊,有其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操劳》《漓江小景》《边防四季》等系列风格独到的版画享誉中国画坛。《操劳》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插图、连环画、宣传画。人们多年前就从他生动鲜活,充满时代气韵的作品中见识了一个勤奋的画坛播春人。他的作品数次入选全国全军的美术作品展览。近年,仓小宝沉淀积累,  相似文献   

19.
傅天启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书展上获奖。辽宁省书协,辽宁省博物馆为其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翰墨缘·师生情——郑彦伟先生书法教育四十年师生作品展"在北京琉璃厂泰文楼隆重开幕。各界人士及郑彦伟先生学生逾百人出席开幕式。此展由北京东城书画研究会主办。本展览除郑彦伟先生的作品,还同时展出其学生作业或习作,充分体现郑彦伟师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以书法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