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由温坊战斗和松毛岭保卫战组成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场战役。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中央红军以出色的运动战术,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红军主力获得的唯一一次胜仗;9月下旬开始的松毛岭保卫战,为迟滞国民党进攻步伐,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实施了7天7夜的阵地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两次战斗凸显了毛泽东正确革命道路与"左"倾错误执行者瞎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五次"围剿"与"两脚骑兵" 1930年10月,南京方面派遣很多部队来进攻红军,开始了第一次"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我们于1930年12月30日俘虏了"剿匪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及其全师的部队,并缴获了1000支步枪来武装自己的部队.我们还从他那儿缴获了无线电机和电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小陶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红一军团主力由江西进入小陶与敌3师、9师、83师主力,进行东线防御保卫中央苏区的重要战斗。1934年7月上旬,"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在占领广昌、建宁、永安、连城后,以31个师的兵力,依托堡垒推进,从6个方向,同时开始向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介绍1932年9月22日,《青年实话》第一卷第二十六期,推出一组表现苏区反击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连环画。连环画共4幅,第二幅题为《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漫画表现藏在蒋介石背后的帝国主义,教唆几只国民党军的走狗,打起四次"围剿"的白旗,在帝国主义提供的飞机军舰帮助下,进攻苏区。  相似文献   

5.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一九三二、三三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好几年。这里的广大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时,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一九三二年底,蒋介石不甘心一连三次“围剿”的失败,又向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这次“围剿”,集  相似文献   

6.
陕北:红军长征目的地唯一正确的选择周长水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蒋介石亲自指挥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五十万,他们一改过去四次“围剿”中长驱直人的战术,而是采取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的建议,从东南西北...  相似文献   

7.
1933年二三月间,周恩来、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实施黄陂和草鞋岗战斗①,歼灭陈诚指挥的国民党进剿军第一纵队主力,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凡涉及这次反围剿的论著,都认为上述两次战斗创造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团结战斗、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但是,红军长征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举行的战略转移。当然,第五次反"围剿"并不是必然要失败的,而是由于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的错误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实行冒险进攻1933年5月,蒋介石置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继续调集部队进攻红军。9月25日,蒋介石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和"堡垒  相似文献   

9.
一、接受中央军委任务挺进敌后配合主力红军反第五次“围剿”一九三四年春,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将进攻十九路军的反革命军队近十个师的兵力,从中央苏区的东面向我们进攻,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四月,国民党中央军主力进占了龙岩县城,上杭永定县城也为广东军阀占领,福建苏区人民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形势日益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这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总的是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介绍1932年9月22日,《青年实话》第1卷第26期,推出一组表现苏区反击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连环画。连环画共四幅,第三幅题为《全线出击,积极进攻》。画面揭露帝国主义指使的国民党走狗,围绕着苏区狂奔狂吠,气势汹汹。苏区军民响应"全线出击,积极进攻"的号召,在苏区周围筑起了牢固的篱笆。  相似文献   

12.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13.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14.
辛可 《湘潮》2015,(7):73-76
一、红六军团突围西征的历史背景1933年10月,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央苏区根据地。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完全背弃了毛泽东在粉碎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时制定的战略作战方针,采取冒险盲动的军事路线,致使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中屡战不利,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浴血战湘江──回忆长征中突破蒋介石第四道封锁线时红十团的战斗情况张震第五次反"围剿"后期,1934年8月,我身患疟疾,在驿前防御战中右手又负伤,身体十分虚弱,不得已住进了红军后方医院。整个第五次反"围剿",仗打得很不痛快,感到有劲无法使的滋味。从广昌...  相似文献   

16.
<正>洵口战斗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的第一战,被称为"运动战的经典之作"。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区的反动气焰,极大鼓舞了红军和苏区人民保卫苏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笔者自小生长在洵口,通过阅读史料对洵口战斗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洵口的今日巨变有着深切感受。狭路相逢勇者胜洵口,位于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是闽赣两省来往的要道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1933  相似文献   

17.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四年,我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工作。当时正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战斗时期,我们的任务是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抵御敌人的进攻。当时我正在归化前线,情况非常危急。忽然听说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都撤出了中央根据地,我们感到很意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党的六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10年之久,道路曲折,斗争艰难,根据地军民团结战斗,使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可是,第四次反“围剿”却不幸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转移。究其原因,说法不一。《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17页对此有段阐述,这段阐述认为: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提出方针第一次反“围剿”,毛泽东提出并成功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迈出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第一步。1930年秋冬,蒋介石实施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以1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4万红军实行“求心退却”,两次大踏步后退,从赣江西岸一直退到根据地中心区域,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