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就其政治上的意义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处于主人翁地位的多数人用平等的原则对社会实行管理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作为国体,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作为政体,它意味着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内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行使国家权力,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相似文献   

2.
李娟 《理论探索》2006,1(6):71-73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明确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党内民主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系组织架构、发挥战斗力的基础要素。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组织体现和保障。必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促进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和健全,以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党内民主,从而坚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论民主与法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民主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把民主和政治统治联系起来。当今世界的民主政治从性质上可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 ,理论上有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西方民主理论之别 ,实质上有广大人民的民主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民主通常有专制的、三权分立的、议行合一的 (即民主集中制 )三种形式。“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具有既体现高度民主 ,又具有高效率 ,并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化、法律化的人民意志是最高意志。  相似文献   

4.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方古代政体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但其内涵和诸要素却一再变异和重组,直至19世纪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终结。从马基雅维利开始,以统治者的人数作为依据的政体分类越来越只具有形式意义,政治体善恶优劣的标准被置于他处:在博丹和霍布斯那里,是它能否更好地维护主权;在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那里,则是它的统治方式是否合乎法治与分权制衡等规范。古代政体学说所坚持的德性原则逐渐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原则。古代政体学说中的贵族政体、混合政体等要素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态即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当中,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成为西方现代唯一正当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5.
李雄舟 《学理论》2012,(13):153-15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党最根本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在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真正推进党内民主。而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科学解读其内涵,正确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三位一体,方能构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国体方面说,指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真正作了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权中居于统治地位。二是从政体方面说,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效地组织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三是从广泛社会生活方面来说,指把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使人民从间接当家作主向直接当家作主逐步过渡。我国的民主制度从根本上讲,虽然是优越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但在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主集中制的层次要求张美抒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正是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从而形成我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党在政权建设上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党依靠民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政权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组织形式。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的具体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只能采取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制,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下,国家政权建设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能否坚持,国家的职能能否正确发挥,改革和建设能否沿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中国标准,"八个能否"既是对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有力回应;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它从政治正义的三个层面,即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反映了现代民主成长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政治实践通过政治正义的三种实现形式——民主、束权和法治以实现"八个能否"的标准。具体而言,是以协商民主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制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落实法治原则的细节、阐述依法治国与宪法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由此,在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形成了自洽的、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中国,"基于统一战线的组织"有多个,而"统一战线(自身)组织"只此一个,即人民政协。尽管人民政协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曾有变化,但其独特的组织属性却始终没有改变。无论从国家政权的原则、制度与权力结构维度,还是从国家制度的总体效率维度,无论从民主政治的"权源"维度,还是从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维度,分析显示,人民政协应当坚持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独特组织属性,而不宜改变成为国家机关。为了"用足"制度空间,发挥好"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人民政协应当注重统战性、政治性和协商性。  相似文献   

11.
民主集中制自俄国传入中国后,在中国获得了创新性的发展,主要集中为三大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进行科学阐释,关于民主集中制的"20"字科学定义和6条原则,使民主集中制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二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进行正确定位,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政体"问题来看待,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指出民主集中制遵循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三是中国共产党不再把民主集中制分为民主制和集中制这样两种制度,而是一个制度,即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它有着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和"集中的过程"相统一,从而完成了对民主集中制的制度转型和结构调适。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依托于民主集中制的运行载体才能有效展开。为此,需要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在性质要旨上是契合融通的,在运作过程中是嵌套交叠的,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的支撑保障。只有自觉地、全面地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制度植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才能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充实和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共和政体与当代中国共和制实践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制是当今世界较为普遍的制度安排,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性质的国家对其定位是不同的;在共和的旗帜之下将民主政治作为追求的首要价值、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基础上努力创造共和制政体的中国形式,创造以国家机关和人民政协二者关系体现出来的"政治共和"与"社会共和"高度统一的新型共和制,是我国共和制实践的基本特色;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仍然要求我们坚持和创新人大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的共和制,并以此达到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是民主集中制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国家问题"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8页)民主集中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基本构成形式,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必须从物质生活关系即社会基本经济关系方面来认识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  相似文献   

15.
一、人民民主和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对于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既是一个国体问题,也是一个政体问题。就国体来说,列宁曾经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民主国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就明确规定了人民民主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指出了人民民主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就政体说,它是一种政治制度。我国的国家政权是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特征邹和平一、村民自治是一种与国家形态民主相联系的非国家形态民主国家形态的民主与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是区分民主形态的重要方面,国家形态民主是民主适用于国家形式,成为国家制度和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民主政治原则,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国体和政体。非...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在教学中,常有人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一、民主是政体还是国体?对这一问题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民主是政体,不包括国体的含义。另一种认为民主既是政体,又是国体。笔者认为,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社会的民主,只包括政体的含义,不包括国体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既包括政体的含义,又包括国体的含义。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它只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并不表明政权的阶级性质。因为剥削阶级国家既可以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也可以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剥削阶级民主的“民”字的真实含义,并非劳动人民,而是剥削阶级的代名词。社会主义民主则不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第一次赋予“民”字以劳动人民的真实含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核心,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党内协商民主与民主集中制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并使之制度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途径,对规范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第一种意见认为,政治制度决定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政体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形式保障,更是民主内涵的实际载体,因此,民主建设不能离开这个载体,另外去寻求其他国家的政体民主,应当主要是通过改革,完善我们的政体来逐步实现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第二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也应当从两方面去认识,除了政治角度外,还应讲民主自身意义上的共性面,所谓社会主义民主,只能说享受  相似文献   

20.
王炫 《学理论》2009,(23):30-32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史党建领域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民主集中的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发展过程中重要人物的影响”等问题广为学界所关注,或独辟蹊径或针锋相对的观点论调层出不穷,其精辟的阐述和深刻的辨析对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理论和正确指导民主建设实践颇具意义。本文拟对民主集中制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进行归纳并加以评析,力求对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