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折腾”本是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折腾”,这句散发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口头语,首次出现在总书记的正式报告里,立刻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不折腾"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在思想上排除"左"与右的干扰,既不走回头路又不改旗易帜;在实践上坚持发展目的、改革动力、稳定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完全可以说,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本质上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始终贯穿着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利益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重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完整,思想更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表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变化,使之更为贴切、更为科学;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揭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的深刻内涵;首次明确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的关键地位;首次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充分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表述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变引人注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不断探索”这一特征慎重而恰当的表述 ,而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已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新表述无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程的高屋建瓴的全新概括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__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____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基本观点;____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条。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他提出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指导方针。为此,党中央适时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坚持一切着眼于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是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刚 《理论前沿》2003,(11):16-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表述,扩大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理论上涵盖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哲学根基。从“实践的优先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的主体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发挥,属于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从“实践的价值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依归,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实践的理论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破浪前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进行实践观的解读,有利于拓宽其研究视阈,夯实其诠释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一脉相承之“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则主要体现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过程中,在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上,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差别、有侧重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不折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深入理解“不折腾”,才有可能做到不折腾。更为重要的是,确立科学发展和求真务实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以用人导向为突破口,真正形成不想折腾、不敢折腾、不能折腾的机制,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战略布局思想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逐步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既保持了内在联系,又做到了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毛泽东思想为最早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最新成果。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循名责实,弄清其内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要素中,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在涵义。在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同时,还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一以贯之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牢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作用,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从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到“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历史过程,实践上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序幕渐渐拉开的历史过程,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历史过程,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在国家建设高度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面对21世纪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质变升华关键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起点上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经过14年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已经初步显示出来了。 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出现各种失误,归根结蒂,是由于脱离了我国社会的实际。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的错误方针,把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30年来的经验、教训,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了生动的概括。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有益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同时为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