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研究分析针灸西传的过程,能为我国对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经验和参考。如今在法国,不仅接受针灸治疗的法国人的数量开始增加,教授针灸、中医的培训学校在法国也逐渐增多,学院招生数量也有增加;法国的针灸科研工作也有很多突破。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观点入手,分析针灸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试为我国对外传播文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兴业 《法国研究》2000,(1):102-111
中国和法国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有影响的教育大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作出过流芳百世的贡献,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不愧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法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当麦哲伦首次环绕地球开辟欧亚航线后,中国的儒学和佛学伴随着丝绸、刺绣和瓷器等一起传到欧洲,传到法国,引起了法国人研究这个遥远东方国度的兴趣。1673年,法文版的《孔子传》问世。1687年,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法文译本在法国首次出版。当时,欧洲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孔子的垂教。对于公…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这三个宏观特征的概括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法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也可为法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宏观参照。  相似文献   

5.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同事们:今天,中国法国研究会和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在风景优美的武汉大学联合举办题为“中国与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术研讨会。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也恰好是今天到达武汉进行历史性的访问。这两件事是可喜的巧合,充分说明我们的研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法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面临着是否承认新中国政府的问题。当时,法国尚处于第四共和国时期,尽管法政府及议会内部也有承认新中国的呼声,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直到戴高乐将军重返政坛,成立第五共和国并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后,中法才顺利建交。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中法建交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戴高乐将军的决断对于促成两国建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英伦葩 《法国研究》2013,(1):33-36,23
法国作为欧洲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之一,其高等教育改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有借鉴意义。虽然法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在面对新型大学生“C-代”的教育方面,法国和中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法国“C-代”的自身特征入手,介绍法国教育为适应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探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法国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否能培养出“交流、创新、合作”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其影响力飞越国界,达及中国。新时期以来,除了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其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拟从理论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以来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展开探讨,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厘清其研究历史、现状、成果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揭示其这一时期在中国的研究的总体状况、基本特征、发展变化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雷缪萨与法国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缪萨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专业汉学家,主持了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第—个汉学讲座。他对中国语言文学以及古代典籍的研究颇深,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专著和译著,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汉学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多年来在此领域中一直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人物之多,研究领域之广,门类之繁,成果之众,影响之深,都值得称道。而近年来,法国汉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合理吸收外来资源,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长处,由此开拓了新道路,创造了新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推介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接着从文学与哲学两方面,为读者展示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大致面貌,各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研究手法与创作特点等。本文的第三部分还将介绍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几所汉学研究机构,其办学宗旨、研究特点、运转机制等。本文最后将为读者简单介绍现今法国汉学界最具权威的几种期刊,在对此一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的分析与讨论中,或可让读者了解法国汉学研究者们的思维视角与研究动态,从而对整个汉学研究现状有一个更丰满具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法国是世界第一旅游强国。法国旅游业的成功离不开法国完善的节假日立法以及各种强制性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了法国劳动者带薪休假权益的落实,劳动者切实拥有的带薪休假权和平时众多的节假日又促进了法国旅游业健康平衡的发展。尽管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旅游业是新兴行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发展经验,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了出来,鉴于此,我们需要借鉴拥有悠久旅游业发展历史,在促进旅游业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雄踞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地位的法国。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法国的休假制度和管理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法国行之有效的休假错峰管理良方,希望能对我国解决扎堆旅游有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向更健康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国在实现现代化之前和中国一样是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但法国成功实现了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因此,法国城市化的历程和经验,值得中国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与法国的教育交流十分活跃,起步早、发展快是双方教育交流的特点,对其研究有助于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方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这一问题提供思路。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武汉-法国高等教育合作现状,重点解读法国对中国的招生政策"2020计划",分析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的新趋势,从而为武汉找到加强与法国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2012年总统大选在即,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的背景下,全国法国研究会与武汉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全国法国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法国与中法关系”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会议发言、主题讨论等方式,就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与法国政治改革、法国外交政策与中法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国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导致法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主因,法国大选的结果及其影响,中法两国双边关系走向,法国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就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提高国别研究水平,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战略决策,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为纪念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成立30周年和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成立1周年,由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法国研究30年:中国学界的关注与思考"研讨会于2015年6月13-14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学的发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轨迹的。从宏观上看,战后法国社会学的发展经过了恢复、追赶和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从方法上看,战后法国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学习、借鉴和发展三个过程。至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仅从学科的角度看,无论其历史,还是其现状,我认为都与法国社会学有某些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研究第二世界大战后的法国社会学的发展入手,探讨可供中国社会学借鉴的发展之道。古人治学以“通古今之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新小说对中国新试验小说的艺术渗透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本文将在法国新小说家的四位主要代表及中国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一批新试验小说家之间建立一个比较研究,旨在说明不论是法国新小说,还是中国新试验小说,都宣扬一种"新现实主义",将其作为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如果说前者对后者施加了某种影响,使得某些叙述形式渗透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艺术中,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正是来自于中法小说家对"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共同理解,而非单纯的技巧模仿。  相似文献   

18.
1964年,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际,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说过:“对一个有着5亿人口的中国,怎么可以再继续忽视下去呢?”如今中国人口已经有13亿之多,而且她的经济发展又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郎索瓦·于连也认为,“人们对中国感兴趣有许多原因,或由于中国灿烂丰富的文明,或由于看到她在世界上日益显示出来的重要性。”(2003:3)的确,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关注着中国,法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数字经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同时也给税收征管体系带来了新挑战。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广泛运用,税收征管也在慢慢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并成为当前各国税务部门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税收征管变革的新趋势。本文通过梳理数字经济背景下全球税收改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该背景下法国税收监管的具体举措,对比分析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推进税务执法、服务、征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为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推动我国税收征管向数字化顺利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20.
赵晔琴 《法国研究》2014,(2):24-30,80
关于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年以来,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中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与法国学术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尚未脱离华侨华人研究的史学范畴,普遍缺乏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问题建构。作者认为,对法国华人新地域移民群体的研究将是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