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邱昌情 《东南亚》2010,(2):20-25
宪政民主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二战后东南亚主要国家经历了由民主政治到威权政治,然后又回归民主的三部曲,形成了所谓的东南亚宪政主义。在第三波全球性民主化浪潮中,东南亚国家宪政的发展引人注目,其显示的特质、路径和模式与西方古典宪政相比具有若干不同之处。东南亚宪政主义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表明,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而应该立足各国实际,建立适合东南亚地区国情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印尼陆续举办了6届巴厘岛民主论坛,该论坛是亚洲国家外长和知名人士的年度高级别论坛,旨在促进和平与民主方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历届论坛都有日本领导人积极活跃的身影,这与日本对东南亚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日本试图借助巴厘民主论坛,增强在东南亚国家的存在及影响,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多数东南亚国家并不愿意卷入中日双方在政治领域中的角逐,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让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在东南亚并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大肆向全世界推销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一直将民主外交作为其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在世界各地,美国都通过扶持所谓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软实力",推进全球民主战略。这其中,东南亚是美国长期重视的地区,为了抵消中国、日本等国在东南亚地区天然的地缘优势上的影响,美国更是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战略方面下足了功夫。而东盟作为该地区发展最为成功、对团结东南亚国家贡献最大的组织,一直以来都在其现实需要与美国压力之间进行平衡,最终将不干涉内政和推进民主人权都写进了作为其重要里程牌的文件《东盟宪章》之中。然而,由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制度参差不齐,这种矛盾性的策略反而使其陷入困境。如何在发展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同时维护其政治安全,达成其一体化目标,这是值得东盟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倒退与民主的尴尬:泰国政变的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泰国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看守内阁,接管了国家权力。这次政变的爆发,与他信政府在利益、道德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关,也与泰国民主发展不完善,即民主的尴尬有关。军事政变一方面作为结束遭遇合法性问题的统治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的民主制度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有效方法,只有它才能为政治体系提供长久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22日,泰国军队宣布政变,结束了持续半年多的泰国政治危机.泰国自开启宪政民主以来的几十年里,数次通过军人政变结束政治危机和社会乱象,这不能不说是泰国民主政治的悲哀.泰国的政治历史证明,模仿西方民主或是长期军人独裁的老路都是行不通的,今后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或许是在权威主义民主制度下,有一个具有国家现代化发展导向的强势权威政府,把国家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国家利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于党派利益,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治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其民主制度是人类所能设计出的最好的政治制度,西方发达国家 的发展实践也表明民主制度确实有其优越性。但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也 有相当多的弊病。事实上,西方民主不一定代表多数人意志,西方民主选举往往无法产生最优 秀的领袖,西方民主政治也有其适用限度,民主对决策可能造成消极影响,民主可能滑向民粹, 民主选举可能冲击社会道德,民主政治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深入研究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存 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缘起于冷战时期的民主援助成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重要现象,也日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进其民主文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分析民主援助的内涵、路径可以发现,民主援助的本质并不是帮助受援国巩固和发展民主,而是一种民主霸权主义,它正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的外交工具.这也是形成世界范围反西方民主援助潮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伟浓  汪鲸 《东南亚》2009,(4):11-15
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分别讨论了政治传统、宗教和殖民历史对东南亚国家民主政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虽继承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形式,但文化、宗教的多样性与殖民历史对民主政治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正视这些因素并善加利用,东南亚国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以阿富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作为新的国际行为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民主治理。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体现出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角色:规范的角色和民事的角色,而其民主治理的动力、动机和方式无不根植于此并充满逻辑联系。阿富汗作为新的国际秩序下的破碎国家,其政治重建和民主化发展意义尤为重大,欧盟以异于美国的战略将其纳入中东民主治理之下来促进。欧盟与阿富汗的互动促进了欧盟规范在阿富汗的内化及该国民主化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的初衰。  相似文献   

10.
在东亚合作蓬勃发展的过程中,El本多次提出发展政治民主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但通过剖析民主的基本定义和引申定义可以看出,选举民主是民主的表象,自由民主才是民主的真正涵义。鉴于非西方国家没有西方国家类似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宗教和哲学条件,因此必须要做到民主本地化,这就需要处理好民主、法治和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法治是关键。为了实现民主,东亚国家要在最初阶段用法治创造条件。从日本和菲律宾的情况看,民主可以也必须本地化,同时要分清选举民主与自由民主的区别,进而走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的伊斯兰教: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已在东南亚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现在已经成为影响东南亚多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现状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分布及发展、宗教特色、政治性等方面探讨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一些内在特点,指出伊斯兰教已经对部分东南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为现阶段这一地区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伊斯兰运动。  相似文献   

12.
After Biden took office,the United States,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main framework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Southeast Asia policy,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strategic input in Southeast Asia to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First,consolidate its diplomatic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3.
对于崛起的中国而言,采取系统性战略安抚,树立自我克制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助于赢得周边国家信任。然而,在二十多年睦邻外交实践中,东南亚国家始终对崛起的中国的意图感到焦虑,这种担忧因地理邻近性与实力不对称而变得更加敏感。2008年以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核心利益"话语、逐步增多的外交制裁以及多边倡议给予了较大关注。面对东南亚国家上升的安全忧虑,中国外交主动释放安抚信号增信释疑。与强制策略不同,安抚策略关注如何从正面激励换取他国的信任。立足于对现有文献的批判性整合,重新梳理善意信号的呈现形式(情感-物质)与成本来源(内生-外生)两大维度,可以从逻辑上生成四种睦邻安抚信号的表达路径:睦邻话语、相互依赖、无私援助与制度约束。面对中国的吸引与安抚,东南亚国家也会主动进行试探与甄别,以讨价还价、社会化、对冲试探和制度牵制四种方式,对中国释放的安抚信号进行评估。由于安抚信号的可信度评估具有主观性,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安抚信号存在不同理解,中国外交需换位思考并理解东南亚国家的试探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形势2009~2010年回顾与展望——专家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经济还没有复苏的严峻情况下,东南亚各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复杂局面。由于各国情况各异,在政治上,大部分国家继续保持稳定,个别国家处于不断动荡之中;外交上,大国外交更趋务实活跃;经济上,有的国家增长,有的国家下降。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东南亚研究专家、学者对2009~2010年东南亚的形势作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澳大利亚积极参加地区性建设,参与实施《科伦坡计划》,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援助等。《科伦坡计划》是亚洲第一个国际性的政府间相互援助计划,在澳大利亚对外援助中占主导作用。《科伦坡计划》性质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且还涉及人道主义等,在援助方式上形式多样,从而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客观性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取向,城镇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东南亚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点和世界各国投资的重点对象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各国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文章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东南亚城镇化发展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向来是大国政治和军事角逐的焦点地区。东南亚国家为了保障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安全机制"东盟方式",这一模式在稳定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8 年东盟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但在 2008 年 7 月以来柬埔寨和泰国发生的边境争端中作为不大,则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局限性。"东盟方式"在这两次重大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截然不同,正反映出东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波动进行周期性分析后发现,东南亚8个国家在1980~2008年间的经济波动基本上具有同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从东南亚国家总体上看,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东南亚国家总体的经济波动幅度、提高东南亚国家总体的低谷值,推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