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马恩福王永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内容精深,指向明确,功用巨大,实现了一次划时代的理论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邓小平社会...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贡献○张伟赵龙志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对执政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又面临新的挑战。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对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理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四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和解决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形成了当代富于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4.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这个新阶段起步的1992年,以其辉煌的成就和不寻常的意义载入史册,为新阶段开创了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的新走向、新态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阶段出现的新形势,提出新的操作思路。(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党员、教育职工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十四大的最大贡献,就是明确指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确定了邓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致和新思路郭涤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采取新的办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逐步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国际关系和内政问题的致和新思路,也就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内...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邢贲思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展示了一种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系列文章,反复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7.
高雪莲 《学理论》2009,(28):5-6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思想,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新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中央要有权威"的思想,强调必须维护和加强中央的权威。这些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由邓小平的一系列经济思想、经济理论观点组成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经济理论,与任何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样,都有一定的国际背景,都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经济理论从萌芽走向成熟也是如此。第一,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工运思想深刻地阐明我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工运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本文旨在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探索邓小平的工运思想,并结合实际,融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思想长沙政治学院科社教研究室王守山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科...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新时期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为依据,围绕着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这个中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新的回答,形成了博大精深、富有独创性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认真研读邓小平关于加强新时期干部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几个特点宋晓来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丰富的理论建树。他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化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文化思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以为,邓小平文化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党建理论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而其中尤为突出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显持特点,其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法规,以改革为杠杆,...  相似文献   

14.
张怀西 《民主》2004,(9):8-9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奠基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成功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非凡胆略和创造精神,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以往下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着眼时代要求,立足新的实际。迸行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一、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精心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时,对关系这一事业兴衰成败的最为关键的人才问题,进行了深远的战略思考,并系统地形成了具有他独特视角的新的人才观,也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邓小平同志高度谋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大计,视“后继有人”为民族存亡续绝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这是他新的人才观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同志一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是一…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时代特征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王诚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法宝,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历史...  相似文献   

18.
把干部队伍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范平邓小平同志总结我们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原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国内和国际的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重 视党的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鲜明特点。早在50年代 ,邓小平就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有过许多论述。1980年 ,他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讲话中 ,以一个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眼光 ,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 ,为丰富党的建设的理论宝库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认真学习邓小平这一思想 ,对于我们明晰思路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狠抓基础 ,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各项制度。党的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 ,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 ,…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的政治思想和建党思想中,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认真科学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加深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推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执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