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分析框架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全球反恐行动已持续近十八年,理解当下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和未来走向离不开对美国反恐战略历史演进的梳理,而对三届政府反恐战略的比较则需基于统一的分析框架。美国国家反恐战略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指导反恐的基本原则、预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的政策手段。对比分析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特朗普政府延续了上一任政府持续收缩的全球反恐态势,具体表现为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更趋符合客观现实,“美国优先”的指导原则凸显了利己和激进的态度,预设的战略目标则相对具体和务实。在政策手段上,特朗普政府缩减反恐武力规模、减少外交关注和发展投入,但通过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向外界传达其反恐的强硬态度。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反恐收缩战略进一步表现出美国对全球反恐行动感到疲乏且失去信心,并以此为由试图摆脱原有约束美国对外行为的一系列因素。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全球反恐的尴尬境地,并将对全球反恐形势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反恐斗争和反恐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美国顽固推行霸权主义和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使世界各国难以形成国际反恐合作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行动。各国必须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评估了“9·11事件”以来10年所谓“反恐时代”对美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影响,认为美国在过去10年“超越反恐”的种种做法虽产生一定收益,但从长远看极大消耗了美国国力,导致其今日的内外困局及发展方向迷失。终结“反恐时代”虽然成为战略必须,但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否因此而重新确立,从奥巴马“新政”实践中仍难有明确答案。近期看这将取决于2012年大选,但最终则取决于美国能否丢弃霸权心态,理性看待自身和变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动荡起伏的中美关系出现新的转机。美国国家战略首要目标出现变更,反恐成为中美合作关系的新内容。以反恐合作为基础,中美关系进入“建设性合作关系”时期。目前,反恐合作的需要促成了中美双方以合作为重的格局的形成,但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进行系统的建构主义探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久远的国际文化效应。从相对较长时段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 可明确区分出三种类型的 反恐文化, 每种文化都首先在美国形成“美国反恐文化” , 然后经由美国的特殊权势机制向全世界扩 散, 其终极目标是建构“国际反恐文化” , 并伴生各国的内化。但事实上由于美国反恐行动的每次扩 大化都伴生着反恐文化内涵的更新, 导致反恐文化与当前主流洛克文化逐步趋于对立, 其生命扩展 周期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少。所以, 当前国际社会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如果其他国家 (尤其大国)任由美国扩展其反主流反传统的反恐文化, 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7.
王珏 《国际观察》2004,(3):59-65
中国和美国同样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反恐合作具有普遍性和共赢性 ,能带来“安全剩余”。在中美反恐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反恐合作的外围 ,美国借反恐之机改变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 ,恐怖主义和美国海外利益扩展之间存在某种恶性循环。反恐合作不失为促进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 ,但具有很大局限性和时效性。中美反恐合作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强化反恐合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9.11”事件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的胜负判断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焦点问题。2007年9月1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称美国已经取得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但次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就播出了一盘记录基地组织各营地军事训练和生活场景“盛况”的录像带,以事实反驳布什“胜利”说,更借此证明基地组织不仅未被击跨,反而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究竟美国是胜是负,恐怕不由布什总统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国合作及其发展前景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9·11”以来美国有关大国关系的观念及其对大国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 ,分析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认为美国经过“9·11”重创 ,对大国加强反恐合作及共同应对各种世界性难题有了不少新认识 ,并采取了若干行动。大国开展反恐合作有助于改善大国关系氛围。但美国在大国合作领域说的不如做的多 ,单边主义本能不时抬头 ,不利于大国反恐合作向“后反恐时代”延伸。文章还认为大国合作虽然会有曲折 ,合作不排除竞争 ,但大国加强合作、摒弃争雄已成为2 1世纪的国际潮流 ,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合作 ,借以改善自身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使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被打破,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反恐”迅速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主轴。“9·11”事件六年来,美国反恐战略历经了继承、重塑、调整、完善四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战略以及相关的反恐机制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后和反恐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 ,这被称为“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特点有 :扩大美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合作及加大反恐力度等。其战略企图是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深化反恐战争以及接触、防范和制约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 ,但将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增加了美国军事干预其他亚太事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并颁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以下简称“战略”)。④这是美国继2003年和2006年后发布的第三部国家反恐战略,是对前两部反恐战略的继承与深化。“战略”发布在美军击毙本·拉丹后,目的是针对全球反恐形势的新变化,重新调整美国具体的反恐目标、指导原则、重点区域,指导美国“后拉丹时代”的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13.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14.
张力 《南亚研究季刊》2012,(4):1-6,20,4
在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中,美国对巴援助和巴为支持美国反恐所付代价是互为关联的两大因素,也是受到激烈争议的问题。美国为赢得巴基斯坦对“反恐战争”的支持,不断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对巴基斯坦的处境及巴政府的举措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大部分援助受制于美巴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为支持美国反恐不断付出沉重代价,巴成为恐怖主义威胁的主要受害者。分析美巴围绕援助与代价的利益矛盾,为判断美巴反恐合作的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政府反恐预警机制改革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朗普上台伊始,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外部恐怖力量的恶性发展和本土“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频发严重威胁着美国安全,民众不安全感因此持续上升,加之美国反恐系统的缺陷,要求改革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呼声日增。特朗普政府改革反恐预警机制的举措主要包括加强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加强与盟友的情报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边界与海关的预防管控、强化反恐预防执法机制、修正国家威胁警报系统公告发布机制等五个方面。纵观特朗普政府执政近两年的反恐预警机制改革实践,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特朗普与情报界的紧张关系及特朗普政府的情报失误、强化移民治理机制、预防恐怖分子政策、对穆斯林敌对性的移民政策、边界预防管控的任性政策及反恐战略的不确定性等,都将影响美国正常反恐预警机制的形成,也会影响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效果与改革方向。美国要预防恐怖主义需要在国内解决社会分裂问题,在国外放弃霸凌政策以缓解反美力量的对美的敌对情绪,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才有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9. 11”事件后 ,美国出于反恐需要 ,恢复与巴基斯坦的联盟关系 ,但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完成 ,联盟出现裂痕。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仅缝合联盟裂痕 ,而且促进联盟继续发展 ,但这种发展态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相似文献   

17.
巴以僵局及其未来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巴以冲突急剧升温 ,政治和解全面停滞 ,跌入十年来最低谷。“9·11事件”后 ,以色列搭乘“反恐”便车 ,对巴采取强硬政策 ,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面临极大困境。展望未来 ,僵局短期内虽仍难打破 ,但巴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阿拉法特的去留和美国下一步“反恐”重心向中东的转移更增加了巴以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喻波 《东南亚纵横》2004,(10):17-21
“9·11”事件不仅粉碎了美国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武装起来的安全神话 ,也终结了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本土不可侵袭的骄傲历史。随着美国发动的“21世纪第一场战争”———反恐战争拉开序幕 ,美国的“复仇利剑”不仅刺向了阿富汗的腹地 ,反恐斗争的冲击波也席卷了有着2亿穆斯林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作为该地区伊斯兰教文化圈中的一分子 ,泰国为了避免在国际和地区“反恐联盟”中处于边缘化的被动地位 ,同时也为了因应在维护国内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 ,面对南部地区死灰复燃且日趋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 ,他信政府小心谨慎地启动了以“怀柔”为…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舆论中,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恐战”日渐趋向残酷无情,但从以色列自身的视角来看,以色列的“反恐”实践总体上并未脱离以色列国防军“洁净武装”传统信条的“轨道”。以色列“反恐”规范的创制与以色列的“反恐”实践呈现为一种“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态势。“反恐”实践呼唤“反恐”规范的创制,而“反恐”军事伦理诠释和引导“反恐”实践。外延扩大了“恐怖主义”的定义、模糊化平民和战斗人员的区别、重新阐释了“军事必要性”和保护本国战斗人员生命优先于减少连带损伤、另行解释了动用武力的“适度性”等,这些构成了卡希尔和亚德林提出的以色列“反恐”军事伦理的特征。以色列的“反恐”实践及其军事伦理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舆论界都引发了激烈的论争,在国际社会仍然以负面态度为主。但以色列国内社会政治的右倾化和宗教化倾向,却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内在支持。在“民族”与“民主”之间,以色列的民意“天平”出现了向“民族”的明显偏转。秉持宗教锡安主义立场的宗教势力大举渗入以色列国防军,对以色列国防军的“反恐”军事伦理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