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上的宣达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后,举行的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不仅重创了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解决了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急需的物资,进一步扩大了川陕苏区,还使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到鼎盛时期,并为日后粉碎敌人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金波 《党史纵横》2013,(12):36-37
历史上的反“三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于1933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川陕边区进行的一次反围攻作战。这次作战,红四方面军采取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不仅粉碎了敌人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消灭或驱逐红军出川的计划,还趁机收复了川军进占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汤祖祥 《党史纵览》2006,(10):47-50
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是一个"鸡鸣狗叫听三省"的地方.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就出生于此.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4.
赵文 《党的建设》2008,(3):60-60
1933年3月,在反击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了集中主力前线作战,并保障后方的稳定,抽调机关妇女工作人员和随红军收紧阵地后撤的妇女积极分子,在四川通江城组建起妇女独立营。该营共300余  相似文献   

5.
正1932年12月,因张国焘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导致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保存革命实力,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进入四川的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次年春,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诞生。之后,红四方面军历时4个月接连打退国民党、四川军阀军队的三路围攻,部队发展到5个军8万多人。这一时期,在四川万源、宣汉和重庆城口、开县一带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的寓所,就红军长征,对老将军进行了访谈。60多年前红军长征中,洪学智同志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谈起红军长征,洪老深有感触地说,那段路,是靠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走过来的。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1935年5月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在此之前,1933年和1934年,红四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实力大为增强。全方面军共有兵力5个军约8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首先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此后,中央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作战,准备进军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策应中央红军行动,迎接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  相似文献   

7.
<正>第六章洪学智在长征途中刘少奇说:“我是专门停下来,要见一见你。”1933年10月,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结四川大小军阀部队,组成六路围攻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红四方面军仍然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术,将兵力分为东、西两线,由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展开反“六路围攻”的作战。在反“六路围攻”开始后,第九十三师部队先守王家坝,后在鲜卧堂激战,给敌人很大杀伤,但红军也有很大伤亡。  相似文献   

8.
1934年.红四方面军经过数月艰苦的鏖战,粉碎了刘湘等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的6路围攻。一天夜里,红九军作战科长周希汉带着军直属队穿插在红25师和27师中间,随部队一起追歼溃敌。追到一个岔路口。走在前面的25师改沿小路东进。军直属队仍沿公路向南朝预定集合地点罗文坎前进。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13,(12):33-33
<正>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诞生的国度,至今仍保留着550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在四川,也有一条中国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从红军时期一直沿用到现在,至今原貌旧址依在。它是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崇拜和敬仰的体现。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新建立了7个县的苏维埃政府,扩编后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进驻广元旺苍  相似文献   

11.
三次进攻出奇兵红四方面军粉碎田颂尧三路围攻之后,积极扩军,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加强了部队政治及后勤工作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军队素质,从而使部队大大增强了战斗力。1933年7月7日,蒋介石委四川军阀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联合四川军阀围剿红四方面军。但四川军阀相互混战正酣,刘湘对红四方面军的围攻一时尚未组织起来。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解决苏区的食盐问题,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区域,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仪南战役的打击对象是田…  相似文献   

12.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曾取得了粉碎敌人多路围攻的胜利。但张国焘坚持右倾逃跑主义路线,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带着全部人马向西退却逃跑。一九三五年夏天,部队在理潘的杂谷脑打了一仗后,我和其他几位妇女干部带领妇女部、少先队、儿童团,帮助三军团扩军、筹粮。那时我是川陕省委妇女部长。我们这支队伍大约八十多人。因为这一地区全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3.
剑锋 《湘潮》2013,(7):50-50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达县属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前后,李中权全家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艰苦、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李中权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  相似文献   

14.
正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文庙街29号。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指挥部设在通江县城文庙内,直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向前等指挥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广大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成功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同时加强根据地各方面建设,使川陕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15.
红军宣传队救了国民党团长的三姨太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军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完全由女指挥员和女战士组成的正规武装.先为独立营,进而独立团,后发展为独立师.这支妇女武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以其悲壮惨烈的事迹彪炳于史册.1933年初,反动的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三路围攻”.为了加强后方的警卫,四方面军军委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在各区、县妇女零散武装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正规的妇女武装.同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县城的一个学校的操场上(当时被称为红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7.
正陈再道:突破六路围攻开辟冀南厮杀羊山集兵团级的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俩同是在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开国上将,都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  相似文献   

18.
正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两大起义——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12支师级建制主力红军队伍,涌现了59位开国将军,张贻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生于1909年1月,是该县南溪镇南湾村吴家湾人。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红二十五军班长,独立第四师排长、代理副连长,红三十一军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教导队政委,援西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立夏节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  相似文献   

19.
陈再道(1909-1993),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陕北的甜水堡伏击战、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八  相似文献   

20.
正长征途中,但远嵩两次绝处逢生;和他一起参加红军队伍的25个兄弟,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仅剩下6人,另外19位亲人都牺牲在雪山、草地以及与敌人的搏斗中……但远嵩,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在大哥但远从、表哥皮定均的带领下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