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汤祖祥 《党史纵览》2006,(10):47-50
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是一个"鸡鸣狗叫听三省"的地方.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就出生于此.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     
中文 《党史博览》2021,(4):封2-封3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是分6批从5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是由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赣东北前进.其后备批是:红6军团于1934年7月下旬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25军于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合编成红二方面军)于同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王金波 《党史纵横》2014,(6):56-58,47
正历史上的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反围攻作战,其不仅是红四方面军成立以来的空前大捷,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粉碎了以刘湘为首是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在这次反围攻过程中,红四方面军根据敌我情况、地形条件,结合反"三路围攻"的经验,继续采取了"收缩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分东、西两线对敌作战,严重打击了四川的军阀。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对川陕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正>第六章洪学智在长征途中刘少奇说:“我是专门停下来,要见一见你。”1933年10月,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结四川大小军阀部队,组成六路围攻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红四方面军仍然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术,将兵力分为东、西两线,由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展开反“六路围攻”的作战。在反“六路围攻”开始后,第九十三师部队先守王家坝,后在鲜卧堂激战,给敌人很大杀伤,但红军也有很大伤亡。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后称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接连失利,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同年11月,红二十五军和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3月,原在川陕根据地活动的红四方面军开始向西转移,以图向川甘边发展。6月中旬,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1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  相似文献   

6.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7.
红军宣传队救了国民党团长的三姨太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8.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9.
罗世文,四川威远人,生于190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四川省委书记。1933年作为党中央代表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做红四方面军的工作。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准备长征,罗世文被张国焘下令软禁。1935年,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经  相似文献   

10.
苍溪红军渡     
范厚坤 《四川党史》2003,(4):45-45,48
苍溪县老区城东南的塔山湾嘉陵江衅有一古渡口。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它已成为社会各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粉碎了由四川军阀拼凑的六路围攻后,总部按照党中央“集中全力向西线进攻”的电令,决定将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苍溪地处嘉陵江上游,峡谷耸立,水流湍急。邓锡侯、田颂尧在嘉陵江东岸设重兵,筑工事,妄图凭借大江之险顽抗。为争取渡江战役胜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30军政委李先念等带领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江岸察看地形,了解敌情,…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的东南部以及城口、綦江等地区。红一军团一部进入綦江羊角,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红一军团主力进入綦江石壕,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成功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红三军进入渝东南,建立了包含酉阳和秀山在内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为此后与红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举行会师大会后,两军统一行动,开始了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有效牵制了追击中央红军的敌人。红四方面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了完整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得到空前发展,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作好了思想、组织、干部、物资等各方面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奉中央命令,开始长征。这是一支有特殊贡献的长征队伍,她没有过雪山、草地,而是横穿中原;她不但没有减员,还增加了800多人;她创建了一块连接鄂、豫、陕边区的根据地,组建了红74师和六支游击师;她还是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3.
一宵胜十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川西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创建川陕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相似文献   

15.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红军长征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他们经过艰苦奋战,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各路红军长征队伍中先期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的第一支部队,是北上先锋,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  相似文献   

17.
1934年.红四方面军经过数月艰苦的鏖战,粉碎了刘湘等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的6路围攻。一天夜里,红九军作战科长周希汉带着军直属队穿插在红25师和27师中间,随部队一起追歼溃敌。追到一个岔路口。走在前面的25师改沿小路东进。军直属队仍沿公路向南朝预定集合地点罗文坎前进。  相似文献   

18.
川陕红军对中央红军长征的支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央红军长征能最终取得胜利,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与指挥外,还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巨大支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的大力支援,更是不可抹灭的。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60年了。60多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军事上节节失利,根据地不断缩小,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其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受到严重的挫折,形势日益恶化,不得不另行开辟新的根据地。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后,红军第25军、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原第二、第六军团)也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在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  相似文献   

20.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