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生三悟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拼学历,拼干劲,拼权力,拼收入,比的是气势;下半场,看血压,测血脂,验血糖,量胆固醇,比的是健康。人生的赛场,上下半场都得赢。人生如圆。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价值标尺,会找出不同的理由,得出不同的结论。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不久前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引发了新一轮争议。在这场争论中,对劳动合同法及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判断,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态度,是最好的试金石。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汶川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这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就是最高法则。同样,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其间虽有缓急不同,其理则一。劳功合同法是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强调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后制定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有些钱不能挣。比如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挣钱,以损害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挣钱,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挣钱,这些都不行。以损害劳动者权益为代价挣钱,也在其中。以人为本的人,是所有人。包括企业主,更包括劳动者。因为劳动者人数众多,是人民中占最多数的一个阶层,是最广大的人民。劳动者利益保护不足,以人为本就无从说起。最近,一些媒体再三再四,旁敲侧击,反复讲因为劳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  相似文献   

4.
报销     
二根有家。难回。因为10块钱。二根是村里的新任会计,昨天到城里开会,住宿的时候,服务员说,要发票20块,不要发票10块。村里也不富裕,为了给集体省钱二根让旅社开了张白条。回村后,二根找村主任签字报销,村主任把白条扔了出去,说,你就是省100万,没有正规发票也休想报1分钱。  相似文献   

5.
买地与买手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20)
暴力征地,早已是过街老鼠。但,此鼠之胆大妄为,时下又有新章。报载,江西星子镇领导李某,强征农田搞房地产开发。对于那些不合作的农民,李某出言恫吓:开发商买得起地,也可花钱买你的一只手。有论者称,这位镇领导出言如此直白,活脱脱一副当代剪径大盗的好汉嘴脸。方家云,只要证据确凿,处理这种镇干部并非难事。但是,如何阻止资本俘获权力,如何防范资本意志侵蚀甚至绑架权力,则是从干部的。个体防线到整体的干部制度建设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抬头与低头     
这是一座宁静美丽的江南小城。小城西北角,有一所大学。花繁树茂,小径回廊,校园美矿而安宁。一条清粼粼的小河,从校园中穿过,把校园一分为二。每个早晨,总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沿着小河慢跑,从东向西,再从小河的另一边跑回来。无论寒暑,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2,(9):61-61
姓氏来源一,以地为氏。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二,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共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日褚师,生公孙肥,子孙因此为褚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褚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三,出自他族。今彝、僳僳族有褚姓。  相似文献   

8.
公言 《学理论》2008,(4):94-94
一老乌龟,憩江中。水无澜,波不惊。多少后辈都中庸。环目四顾怡倦眼,举头眺望云也轻。几多玄妙在心悟,少有虚空弃浮名。欣迎朝阳水中游,喜送暮蔼岸上行。呼紫气,吸惠风。顺其自然度平生,悠哉游哉是寿星。  相似文献   

9.
真假姻缘     
井言 《侨园》2013,(12):40-40
<正>清朝成丰年间,金陵郊外有个谭家村。村民谭金柜以经商为业,家中有一妻一子。儿子谭荣宝刚满10岁,谭金柜便替他与邻村周俊仁家订了亲。周俊仁年近半百,膝下只有一个8岁的独生女,夫妇俩视如掌上明珠,因谭家颇为富有,荣宝又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也就应了这门亲事。只待小两口长大成人举办婚礼了。不久,太平天国大军进逼金陵,城内官商富户纷纷收拾金银细软奔逃。谭、周两家也各自逃难。过了十多年,太平天国失败。周俊仁因寄居陕西亲戚家,生活安  相似文献   

10.
鄂西资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鄂西的大山深处。从长阳县城西进,走七十多里,从巴山峡,进古捍关即是。坐落于碧绿的清江边,四周群山,紧紧把她围在峡谷之中。因而,以古捍关为界,就成了巴楚之间的绝对分界线。无论楚国多么强大,均无法攻克捍关,进入巴国。古镇中有一条发源于深山的泡麻溪,穿街而过,把镇子分成东街和西街。连接东西两街的则是两座石拱桥。下桥八丈八,上桥九丈九。横亘泡麻溪上,宛如她在泡麻溪  相似文献   

11.
江河万古流     
赵丽宏 《民主》2013,(8):62-64
杜甫曾以《可惜》为题写五律,阐述自己在草堂岁月的心态: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可惜》)杜甫可惜什么?诗中的解答有些隐晦,但意涵还是明确的。他感叹自己过了少壮之年,感叹自己穷病交困,从前有过的济世之志,已经难以实现,所以可惜。怎么办呢,只能借酒浇愁,只能以诗抒怀。杜甫想到了陶渊明  相似文献   

12.
延安赋     
红色都城,革命老区,千嶂之间,圣土一方。水会三川,流淌延安精神;宝塔冲霄,指引前进方向。大河以西,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以东,毛乌素沙漠以南,三秦之额眉,陕北之腹脐,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也。  相似文献   

13.
娄岩 《侨园》2013,(11):74-75
<正>〈南歌子〉夜长芙生露,月白水镜平。鱼翻新绿也晶莹。趁蛙鸣三更语,孤雁行。灯暗惹相思,风动旧时情。余恨悠悠寒窗棂。问新荷谁与共,琴声停。洁一觉醒来,康已经不在了。回想起昨晚两个人之间的龃龉,洁忽然有点不忍,他独自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也挺不容易的,我得多理解他。想到这里,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要多体谅康,别太任性。记住,你已经是个结了婚的女人。"洁又想起妈妈临别时的嘱咐。她扫了眼乱七八糟的房间,自言自语道:"好吧,看来今天有事做了。"  相似文献   

14.
多元的尺度     
叮咚的泉水,在石缝间涌动,诉说着一个生命的故事。清澈的溪流,在群山中穿行,蜿蜒着旅途的辛酸。流淌的江河,在大地上奔腾,养育着一方的水土。浩瀚的大海,包容万物,吞吐日月。这些是水的选择。就像这千姿百态的每一滴水一样,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15.
外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曾经讲过两件事情。一次,龙永图出差,在候机室休息。看到一个现象。某县委书记要出国考察。竟然有三四十号人,争先恐后前来送行,其间有他的下属,也有一些社会人士,此事令龙永图感触颇深。当事人迷失了自己的身份,把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4,(6):55-56
<正>金缕曲·和宋词兄原韵范范曾原作:漫道寒流急。卅年前,亦曾噩梦,万方沉寂。惭惭愧难寻回天力,争禁男儿热血。只向壁、淋漓挥墨墨。一掷千金何足惜,建高楼恢我东方业。堪啸傲,学学人杰。参商揖别怀冲室。想先生,悠然鹤影,晚霞藏迹迹。诗酒飘零前朝事,泪洒崇陵故国。不忍读南明  相似文献   

17.
刘伟  马忠礼 《侨园》2013,(1):20-21
很多人都听说过民族英雄马本斋,也知道他是鼎鼎有名的回民支队队长,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与沈阳也有着密切关系。早年从军在沈阳1902年,在中国直隶献县(即后来的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有户姓马的回族农民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马守清,他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马本斋。国家不强,百姓遭殃,家境贫寒,生活艰难。马本斋家共有兄弟4人,马本斋排行第二。全家人租别人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后来,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马永离乡背井到口外谋生。马本斋10岁那年,曾在私塾读过书。他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马本斋  相似文献   

18.
人民     
人民是什么?辞典说是百姓,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学说是天、地,是爹娘。可生活呢,生活,又怎么说?!几十年了,我始终记着一件事。几十年了,日升月落,世事沧桑,生命中曾有过的爱恨情仇、宠辱毁誉,都已被时间洗磨得如烟非烟,随风而逝。唯有这件事,五六十年了,依旧清晰如昨,刻骨铭心,没有忘,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  相似文献   

19.
来中国前,我爱好体育,例如足球、排球、板球等,我也喜欢爬山,以及研究书法和学习语言,像波斯语、普什图语、阿拉伯语。当然,我也热衷于艺术。后来,我离开了我的祖国,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在这里学习汉语。来北京语言大学的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一些老人在学校的操场练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看过几次后,我便着迷了。有一天早上,我打算去报名,在一个小操场上我看见几个老人和几个年轻人,其中也有外国人,这些人跟在一个师傅模样的人后边认真地练着。他们练完后,我就过去找到那位气功老师,告诉他我对气功非常感兴趣,想跟他学习。他说很高兴认识我。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学习气功。一开始练感觉有点难,但慢慢我就习惯了,我逐渐迷上了中华传统项目。以前我只是感兴趣,后来才知道气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防病治病。而且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练习气功、太极拳和太极剑了。  相似文献   

20.
常华 《团结》2005,(3):43-44
王冷斋,字若璧,笔名冷公,籍贯福建闽侯,1892年生人。民革党员,著名爱国人士,诗人。王冷斋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7年初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卢沟桥事变”期间,作为事变地区的行政长官,他置身危城,与敌周旋,在同日军谈判交涉中,坚持守土有责、寸土不让的高度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抗战胜利后,他以证人身份,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庭作证,历数日军罪行,为同胞伸张了正义。“河山寸土属中华,保卫毫厘敢失差。逆料风波终险恶,不敢蹈隙与乘暇。”这是王冷斋抗战叙事诗。1937年伊始,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