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瞭望》2006,(13)
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劳动合同法有不同的诉求,经营者和劳动者都希望这部法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各自的利益就在法国因新劳工法案引发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之际,3月20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正式就这部涉及中国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继去年7月向社会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后,又一次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兼顾社会各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绝大多数人赞同草案第一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但也有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遵循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平等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关系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意义重大,必须予以澄清。笔者以为, 《劳动合同法》必须向劳动者倾斜。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对劳动合同法不应片面解读。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逐步改善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难题;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归因于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有利于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劳动合同法既保护劳动者,也保护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正在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总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才能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权利和利益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以权利和利益为切入点对十七大报告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思考一:《劳动合同法》的明显特色《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应在明晰立法宗旨的基础之上,重申偏重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原则。《劳动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应从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建立解雇保护制度以及完善经济补偿制度三方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历经多次讨论修改,广大劳动者期盼已久的《劳动合同法》终于出台,并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这部对保护劳动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法律,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律。各级司法部门和这部法律的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深刻理解这部法律的立法主旨,提高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执行水平,以切实的行动将这部法律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  相似文献   

10.
以劳动者核心利益为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瞭望》2008,(17)
劳动合同和工资分配是劳动者最核心的经济利益,中央要求工会以此为切入点,维护工人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在今天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理念,还是谋求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此,中央明确要求,全国各级工会要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  相似文献   

11.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近些年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对改革进行了反思,在已经形成的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格局中,反思应当是为了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调整:对社会利益失衡的纠正最近一段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酝酿和出台一些保护普通劳动者利益,有利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法律、政策,最主要的有: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针是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扩大中等收入水平、调整高收入;劳动合同法草案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若干…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倾斜度明显提高,这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新时期我国劳动保障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正如其第一条所规定,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所谓“根本”就是最高的出发点和最后的根据、最后的落脚点、最后的归宿。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22006理论参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要求以…  相似文献   

15.
虚化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不规范、有瑕疵的劳动关系。它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干扰了国家对劳动用工的宏观调控。因此,我们必须从劳动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入手,充实虚化的劳动关系,井协调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约权进行了严格限制,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保护.但是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对企业解约权的严格限制,将会造成社会的净损失,而且由于企业有更强的转嫁能力,净损失的大部分将由劳动者承担.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合同法应将企业解约条件从强制性规定变为任意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本文从人是生产力的主体理论出发,分析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前提条件,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调动劳动者主体积极性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基本条件,坚持利益原则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要条件,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俞晓晓  张妮 《学理论》2014,(4):124-125
《劳动合同法》中小企业实施的调研情况显示:《劳动合同法》的最大绩效在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度提高,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其他方面效果不甚明显。原因可能在于劳动关系当事人对该法的了解和理解不足、个别劳动关系协议机制存在薄弱之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机制具有特殊性,对其实施效果的反思中,应进一步区分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转化一元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劳动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6月29日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劳动合同法获高票通过。通观以四次审议为主干的立法过程,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标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孟祥志 《学理论》2010,(22):123-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存在着若干的亮点以及不足。将针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亮点点评,同时提出其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