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武汉东湖宾馆于2013年11月下旬对外展出毛主席在武汉留下的四百余幅珍贵照片,再现了毛主席在武汉的岁月. 在这些珍贵的照片中间,有一些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还有个别的照片可以用罕见来形容、这张就是罕见的毛泽东戴眼镜的照片(如图),照片上毛主席戴着黑框眼镜,身靠在沙发座椅上,面带笑容,双手在鼓掌,从场面上看应该是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什么演出.  相似文献   

2.
我是1964年8月,以“政治特种兵”的条件参军,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当战士的。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年6月调到中南海,具体负责毛主席住区的警卫。1968年2月8日,又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做内勤工作(公务员),直至1973年8月,才离开了毛主席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六札纪事(中)──(毛主席1915年到1920年的来信抄存附按语)黎锦熙(四)一九一九年(民八)九月五日,自长沙寄北京。明信片。(按:以下三信,标点都照原文。)邵西先生:来示敬悉,承奖甚愧。《湘江评论》出至第五号被禁停刊。第五号已寄来尊处,谅经...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共谈判(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五日)周恩来一、七周谈判自毛主席离渝后,国民党由和偏战,谈判陷入僵持阶段,但中间也有起伏。头一周(十月十二日──十九日)因国民党正在调兵北进,并企图在东北登陆,故拖延未谈。后因所图未遂,张群乃于十九日回渝,二十日续开谈判...  相似文献   

5.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6.
同家英共事的日子(中)吴冷西(六)再上庐山整个1960年,我同家英来往不多,因为从年初到年底,我的工作主要在国际方面,家英则集中力量编辑《毛选》第四卷。1961年,从毛主席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始,我国实际上进入了调整时期。家英根据毛主席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被分割成敌占区、游击区(也叫边沿区)、解放区。我的三哥和五姐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对我影响较大,所以我童年时期。就爱憎分明,恨鬼子和伪军,爱共产党、毛主席。  相似文献   

8.
1961年,毛主席接见溥仪那天,我(张宝昌,颐年堂当年的厨师)正好在颐年堂值班。当时,从溥仪进门的神态看,仿佛带有几分喜悦和几分企望。我上茶时,溥仪异常激动地向毛主席诉说:“我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犯过死罪的人。今天有幸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我溥仪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毛主席摆摆手说:“先不谈这个。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六札纪事(上)(毛主席1915到1920年的来信抄存附按语)黎锦熙[整理者按语]先父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省湘潭县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语文教育和语文现代化工作70年。他一生在学术上多所建树,研究领域遍及语音、文字、词汇、语...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崛起使得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不可分,翻译无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翻译也是一种文化研究现象。因而对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摆脱狭窄的语言文字层面的束缚,将其置于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因此,翻译的定义也应该从单一的语言学定义发展为多重定义,从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转换)逐步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形式上的转换和内涵上的能动性阐释)。  相似文献   

11.
周末 《党的建设》2011,(12):63-63
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贺龙(1969年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7,(12):114-115
许光达(1908—1969),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50年1月,许光达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乡亲们听说许将军回来了,都十分高兴。为了表示心意,大家凑钱买了一块长两米、宽一米的镜匾送给他。许光达坚持不受。他对倡议人说:“我是共产党员,毛主席教育培养的革命战士不是封建时代的军阀,不兴衣锦还乡,更不敢接受父老们的馈赠。分别20多年了,大家会会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激励斗志,搞好工作。我跟随毛主席打仗,贡献甚少,不要给我送匾。如果说有一点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党和毛主席,归功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语录》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圣经》)。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称为“红宝书”。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无不知晓“红宝书”。那时,人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红宝书”不可不带,连结婚送礼也必少不了一本“红宝书”。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9,(10):62-62
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贺龙(1969午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15.
一幅油画引起的风波黄爱国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曾经风靡一时,但它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却鲜为人知。1967年夏,北京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当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习的刘春华被选派参加展览的筹备工作。他承担的具体任务是,...  相似文献   

16.
卓雄 《党史纵横》2000,(4):12-14
刘英同志来信,邀我写一篇纪念洛甫(张闻天)同志的文章。接信后,心情很不平静,一段段往事不由自主涌上心头。我和洛甫同志相识是在1933年的瑞金。那时,洛甫同志刚到苏区,我已在保卫局作保卫工作。一天,邓发同志去中央政冶局,要我一起前去看望他,此后,他也常来邓发同志处。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在党内是那么高级的领导者之一,却没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他对毛主席的关心。毛主席被解除军队职务后,1934年,只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因过度疲劳、生活艰苦而生病在云石山庙中养病。…  相似文献   

17.
杨拯民 《党史博览》2014,(10):28-29
1937年4月下旬,父亲被南京政府免职,并被派出国,名为出国考察军事,实为流放海外。6月下旬,我和王维之从北平到达上海。我到上海后和父亲住在一起。有一天上午,父亲带着新娘(杨虎城第三任妻子)和我去拜望何香凝(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女婿李少石(廖梦醒的丈夫)到弄堂口迎接,在客厅口迎接的是廖梦醒。何香凝因腿疾下楼不方便,所以一切活动均在二楼。廖夫人一口广东话.我们听不大懂,就由她的女婿和女儿做翻译。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去世三十多年了,每逢他的诞辰和忌日,纪念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日益广泛、热烈、多样。近几年我去过不少地方,发现一种现象:毛主席的形象不是随着去世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淡化,而是明显地增强。有的地方建文化广场树立毛主席塑像,有的在墙壁上书写毛主席语录、箴言名句或诗词。特别是在那些毛主席视察过、批示过的地方,大多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室(馆),把他当年的批示写在最醒目的地方。有的老人能把毛主席50多年前的批示背诵出来、唱出来,说明他们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决策的回忆(续一)雷英夫我们汇报的情况和作出的美军有极大可能在仁川登陆的判断,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万一,毛主席和周总理决定马上采取三个措施:(一)检查督促东北边防军各项战备工作的情况,严令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  相似文献   

20.
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拆毁。1967年初,清华大学美术教研组副主任程国英提出了一个主张:“二校门”被拆后,显得空空荡荡,是否可以在那里立一座毛主席塑像?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当时实际控制学校的红卫兵组织“井冈山兵团”(简称“团派”)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