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其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在充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同时,也重视并不断加强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正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一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诉权保障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予以保护的实际状况,是衡量该国刑事诉讼活动是否文明、公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显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护,一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相应增加被害人一系列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实施后,司法仍关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居于民事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日本、美国刑诉中的被害人具有证人的诉讼地位;德、英、中、俄刑诉中的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的赔偿程序各具特色.世界各国有关被害人立法的共性包括注重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注重与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平衡;注重对司法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尤其是对公诉权的制约与监督.我国刑诉中对被害人立法在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都有缺陷,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4.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并且赋予其很多的诉讼权利,这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但在司法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被害人享有的一些诉讼权利未能得到实现,从而使法律的执行打了折扣,也未能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和人权思想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备受各方关注,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平等的诉讼地位,也应当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并缺乏保障。应从立法上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建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机制,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害人参与权的改革和发展,是国际刑事司法政策一个突出的方面。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刑事诉讼中不仅要完善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而且应当同时重视和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充分地体现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含义,不致使诉讼活动偏离公正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的重视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还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在作为刑事诉讼中心环节的审判阶段,刑事被害人程序参与和程序对等原则体现得不足,直接影响到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人权主义的发展,现在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也是更加注重保护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而与此同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下简称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很少被提及,表现在被告人抗诉请求权方面尤为突出。本文将针对被害人抗诉请求权存在的审查程序问题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抗诉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化、公正化的价值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并赋予了一定的诉讼权利,从而确立了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但尚有欠缺。应根据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实际现状,建立与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机制和法律。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诉讼中解决好对被害人的赔偿与补偿问题,可以有效地使被害人获得抚慰,有利于实现诉讼目的,维护社会安定。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赔偿是按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但如何通过该程序来保障被害人的赔偿权利,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何在量刑改革中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是维护被害人主体地位的体现,而如何确保被害人适度有效地参与量刑程序更是在量刑改革中维护被害人权益的重中之重。被害人有权独立参与量刑程序,而有效参与依赖于量刑建议与量刑诉讼证明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检察机关为被告人利益抗诉的重要功能逐渐为人们重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种抗诉的规定不够完善,检法部门执行标准不一,导致抗诉效果不佳,因此对该程序进行制度设计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在检察机关为被告人利益抗诉时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使其通过程序参与得以维护自己的权利,达到兼顾被告人与被害人利益平衡,从而为此种抗诉的顺利进行找到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犯的人,应当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保障被害人的人权,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不会侵犯被告人的权利和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不会破坏诉讼结构.因此立法和司法实践应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权理论的不断发展,犯罪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日益成为诉讼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从目前法律规定和实践运作看,我国尽管赋于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地位,而且对犯罪被害人权利有一定保障,但还不够充分,还没有建立起国家补偿制度。因此,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借鉴外国立法及实践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恶意诉讼及其救济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是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诉讼的过程中,基于法律制度的残缺和 个人不法利益的驱动,一些人恶意提起诉讼,给受害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并且造成国 家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人们的法律信仰。因此,对于滥用诉权、恶意诉讼的 行为应当予以遏制和惩戒,对恶意诉讼人妨害民事诉讼的,应当采取强制措施;构成民事侵权的,应 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触犯刑律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从而提高恶意诉讼的成本以有效防范恶意诉 讼,建立公正、廉洁、高效的诉讼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十五周年之际,反思行政诉讼中被告消极应诉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法》,推进行政法治的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行政消极应诉是被告对原告诉权的否定,对法院审判权的藐视,对人大立法权的对抗和对社会公共意志的抵触。行政消极应诉在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缺失法律信仰,法律工具主义观念至上和行政权独尊致使司法审判权边沿化是行政消极应诉行为的两大起因。要有效防治行政消极应诉行为,必须倡导行政诉讼法治化的观念,完善行政诉讼立法,健全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法律变革,这种法律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是传统法律的生态化。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或促成环境诉讼的更新。环境权的公益和私益的交融性,传统诉讼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足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在传统诉讼之外,寻求新的诉讼机制,以实现环境公平。因而建立专门的环境诉讼机制,是环境诉讼更新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只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终点作了规定,但对犯罪嫌疑人身份起点即确认犯罪嫌疑人的规则却没有规定。确认犯罪嫌疑人是保障无辜者免受追诉的屏障,也是保障犯罪人诉讼权利的基点。被采取强制措施或第一次讯问是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标准,而告知诉讼权利则是确认第一次讯问的程序规则,被调查人也有权申请确认其为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