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陈燕霞 《前沿》2012,(19):70-72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行政活动是由人开展的,而人却不是纯粹理性的.人拥有了权力就容易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样,不用说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可企及,就连正常的政府职责都难以达到,政治哲学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所以有必要强调在政治哲学的视域内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有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教授阿克顿也曾直言:“权力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沈阳“慕马”案件中,我们发现,被依法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涉案领导干部多达106人,而且大多是  相似文献   

4.
《大连干部学刊》2012,(6):62-63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探讨权力制衡,是政治学家的基本课题。阿克顿勋爵的名言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必须制衡,是政治学的公理。  相似文献   

5.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探讨权力制衡,是政治学家的基本课题。阿克顿勋爵的名言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必须制衡,是政治学的公理。  相似文献   

6.
蔡恩泽 《西部社会》2002,(4):39-40,47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政、一块是治,“政”构成政权,“治”构成治权,政权是解决国家权力归属的问题,治权是解决国家权力的运行问题。 目前我国正面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政府治理现代化,而且主要是指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因为政府是国家治理中涉及面最广的治理主体。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王胜 《今日海南》2006,(4):35-35
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处于国家权力组织序列的最末梢,上接国家而下联农民,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它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受到国家和乡村民间社会双重力量的交互作用。在当前农村改革过程中,乡镇政权工作压力弥重:——权利弱化,功能不齐。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本来就是先天不足,它不具有完备的政府功能,特别是由于自身的财政能力十分有限,导致缺乏相应的施政能力,乡镇政府在治理结构上突出地表现为“职权小,能力弱”。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里各部门的政策制订者发起自上至下的收权运动,使强势的城市权力大举进入农村,致使乡镇的权力越…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侵犯和亵渎的行为,诸如以权谋私、恃权挥霍、骄奢淫逸等。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变,不仅危害政府的形象,而且殃及政权的根基。腐败问题愈严重对政权的威胁也愈大,古今中外都把反对腐败作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萧延中 《人民论坛》2014,(12):29-31
<正>金钱、美色和虚荣这三种欲望,并不因"人"有多少"良心"和"觉悟"就可以减少,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性质使其所以然在当下的中国,英国贵族阿克顿勋爵的名言"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几乎无人不晓,人们一般将其译为"权力使人腐败,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但已故著名科学史家许良英先生并不赞成,他认为在原文中,"权力"本身是主语,是"权力"本身"总是趋向"腐败,并不是它"导致"或"使人"腐  相似文献   

11.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痼疾,自从存在私有制社会和政治权力后,政权的腐败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从政治学角度讲,它是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是腐败主体(某些个人或组织)以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异化。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06,(10):41-42
《中国新闻周刊》载文《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法治》(下称《权文》)说,广东、浙江地方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文章在人大制度、人大职权等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很值得研究和澄清,否则将带来误解、误导等消极后果。《人民代表报》刊文指出:《权文》中国家政体观点是不正确的。笔者尚感言犹未尽,就几个主要观点分别一陈管见。一、我国的政体不是“议行合一”,是“议”决“行”为。《权文》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议行合一’。”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即…  相似文献   

14.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 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  相似文献   

15.
王刚 《湖湘论坛》2002,15(4):69-7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共性使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支配力量,公共权力的实现最终要由社会个体来行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新秩序尚未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17.
9月份以来,一场空前的政治 风波在乌克兰“橙色政府”上演。9 月8日,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解散了 “美女总理”季莫申科领导的政府。 舆论分析,官员腐败、权力争斗是 乌新政权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 2004年11月至12月,一场轰  相似文献   

18.
陈寅生 《岭南学刊》2002,(4):98-10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反腐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 ,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析。一、腐败的政治根源(一 )公共权力的行使不当和制约不力。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 ,是权力异化的结果。因此 ,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 ,腐败分子总是把公共权力视为特殊商品用以换取私人利益。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利益的分配就为一些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改…  相似文献   

19.
腐败现象与公共权力不无关联,所以,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公共权力便成为某些学者强烈声讨的对象。有的学者受西方寻租理论的影响,说腐败“来自行政力量对市场的管制”,“根源在于旧的行政权力垄断”,政府权力“寻租必然导致某些官员腐败”,要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20.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政治经济学领域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可见“绝对权力”非常可怕,可怕的根源在于“绝对权力”总是游离于监督机制之外。“全国首起规划腐败案”就反映出这样一个实质问题。近年来,形形色色的腐败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级别不等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而追根溯源,都逃不出“权钱交易”的樊篱。腐败可恨,亦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轻则坑害了社会、集体利益,肥了贪官的腰包;重则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了民众的信任和感情。同时,一个问题总在困扰我们:为什么重拳狠打之下,腐败问题仍然难于根绝?在这个“首起规划腐败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