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我们应以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均无贫,和无寡”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论述儒家和谐思想的意蕴。启示我们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要构建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2.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孝悌”和“爱众”是它的第一要义。恭、宽、信、敏、慧是“仁”的五种表现形式,忠恕之道则是实行“仁”的理想方法。孔子“仁”的思想可以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变革就是以和而不同思维破除并取代形而上学的僵化思维。和而不同思维具有巨大包容性和协调性,它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导向,以和而不同思维为本位,发挥核心价值和非核心价值的凝聚作用,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深入挖掘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发现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仁者爱人”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企业安全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整个市场秩序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李杰 《外交评论》2006,(6):36-40
“和”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脉络,“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思想是指导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宝贵思想源泉。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建设不断取得发展,“和而不同”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中,也为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方  杨媚 《工会论坛》2009,15(4):59-61
“创意思维”是近些年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它。本文阐述了创意思维的科学内涵和明显特点,通过实例来论述创意思维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而且能够运用“创意思维”来增强它的实效性、主动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和谐思维方式是以追求对立面的统一为价值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破除与之相对应的斗争思维方式;必须摒弃严格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定势;必须确立“和而不同”的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①“本身也应现代化”,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实现我们政工干部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政工干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进行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政工干部的必然要求。政工干部思想方法、思维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未提出“共生”的概念,却蕴含着极丰富的共生思想,现将对目前仍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思想简述如下,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人”共生的思想 其一,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内涵有许多,但是最主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  相似文献   

11.
教化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法律思想。孔子通过改造礼法,将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合为一体,推行德主刑辅,预防为先,宽猛相济,维持和谐等方式达到礼法教化与和谐秩序的统一。文章通过对孔子教化的法思想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发掘法哲学思想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和谐精神,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它贯穿于孔子宇宙观、认识论和道德伦理观,体现在“和为责”的价值观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泛爱万物的仁爱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中庸”的致和之道之中。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价值观之一,江泽民吸取“和而不同”思想的科学内涵,引入世界多样性思想,使其成为江泽民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其精髓是“民主平等,合作共存”。“和而不同”思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为民精神,是石油工人新时期学习的楷模,更是共产党人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面光辉旗帜。王为民精神的形成,不仅在于他对实践党的宗旨的执着追求,而且渊源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与滋养。 一、爱民精神与“仁爱”思想 尚仁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关心人、帮助人,济贫救危,助人为乐。这种“仁爱”思想,尽管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不  相似文献   

16.
明代思想家、“异端之尤”李贽与正统官僚、道学家耿定向的交往情形极其复杂,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斗争和学术争论以及文人生活交往提供了一个范例。李贽与耿定向交锋中反映的思想观点、理论认识的实质,是中国前近代内生性民主主义与封建正统意识形态的冲突,所谋之“道”至死不同!然而他们的人际关系基本和谐,符合“君子之交”,与“道不同不相为谋”相反,这种“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给我们正确对待政治和学术问题,妥善处理政治态度相异、学术观点相左和人际交往和谐三者关系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政党和社团在调动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用活"执两用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方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观及其运用。其字里行间渗透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以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适当处理社会人生的各种关系,致力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本文试从《论语》文本入手,着力展示孔子中庸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中西的美学理想范式虽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但总会有一种传统意义的相对恒定和普遍倾向。这一倾向主要是,在对待艺术审美经验一系列内在矛盾时,中国艺术更偏重于“执两用中”的中和之趣,西方艺术更偏重于“寓多于一”的和谐之美,这是中西美学理想的一大差异。但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既要寻找传统文化的合理支持,又要看到各种因素充分对立发展的必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多元文化共处的状态下,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但也不能放弃自己独有的特色,成为单向的受动者而被别的文化所遮蔽或消解。  相似文献   

20.
生态思维是借用"生态学"的原则、原理、方法来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向生态思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积极关注,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维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