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实行了渐进式改革。实行渐进式改革是由改革的自我完善性质决定的,和改革的全方位目标吻合,体现了改革的实践经验诉求、强政府自主性改革诉求、利益协调诉求。具有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受客观环境制约等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将渐进式改革和快速变革相结合,和自主化改革相结合,注重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使体制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内改革,促进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结合,从而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认为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宝贵经验:强有力的政党以及在这个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治上的“理性保守”和渐进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对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在谈及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时,人们往往罗列出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等基本特征。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这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被称作渐进式改革。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的今天,从理论上认真探讨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对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不同,从而决定了采取的改革方式也不相同。中国之所以采取渐进式改革,首先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集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深切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5.
辜胜阻 《奋斗》2008,(7):56-56
一是渐进性改革与激进性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学术界普遍认为.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是激进式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渐进式改革。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同样存在非渐进性的一面。如果说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渐进性的.那么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则是“快步走”的形式。中国的改革设计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以家庭生产组织为特征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渐进改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成就的取得受益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其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尤其是以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主线、政治改革相配合的特点更值得重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使中国改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制度真空”而保持了社会有序,其绩效已为20多年的中国发展所证实。在改革中累积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采用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有助于增量和存量改革的相互配合,对制度的继续创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乃至社会稳定都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30年改革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市场化改革,即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工业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改革之所以成果丰硕,主要是由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以体制外创新促进体制内改革;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正确处理借鉴外国经验与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关系;坚持改革时序的循序渐进.迄今为止我国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阻碍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待克服.未来推动我国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应该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传导机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理顺工业宏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相对于实行激进式改革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在理论上形成了"北京共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并为其它处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积累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唯物史观,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本质上是一种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二者作为改革的基本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一国到底适用何种改革方式,一切都应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逐年增加,供求矛盾得到了缓解。然而,在农村渐进式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令人忧虑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焦点。著名专家韩长赋、陈锡文、林毅夫等人己经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归结为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冠球 《世纪桥》2011,(11):84-85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这是由中国改革的特殊性质、社会环境及其开创性决定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变迁过程与体制改革的路径是紧密关联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从而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决定了政府体制改革不可能以先厘定政府职能定位,据此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和行政流程的方式展开,必然会遵循问题倒逼的现实逻辑,沿着行政流程创新—组织机构整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前行。这种改革路径最容易发生的困难是改革进度和成效基本取决于政府自身的改革意愿。"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证明,引入体制外的压力机制和技术支持是打破这种改革惯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学侠  温啸宇 《前线》2023,(12):22-25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回顾45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推进路径是,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重点,以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多改革成果为根本目的。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靠改革这个关键驱动,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更好应对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赋能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全面了解、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性思考及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渐进式改革包括整体改革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其它方面改革的渐进式。渐进式改革有着强有力的保障系统,从而使改革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从5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对非国有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的政策探索有过曲折和教训。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逐步放弃,党和政府对非国有经济的政策逐步符合实情,体制外的增量改革促使非国有经济不断规范和壮大,增量改革的深入推动着存量国有经济的改革和重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需要竞争合作和共存共荣,这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矛盾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宇 《探索》2002,(5):50-52
本文从适合中国国情的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思路出发来评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揭示党的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所面临的尖锐矛盾,提出了以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特征的若干条对策的思路,以期促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宝砚  杨宁 《世纪桥》2008,(15):24-26
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包括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种,各有优点和弊端。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来看,只能走渐进式行政体制改革道路。与激进式行政体制改革相比,渐进式行政体制改革道路有利于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渐进式改革之路取得惊人的成就。我国改革从过去不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认同,变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一些属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如经济人假定、看不见的手、制度绩效理论等,都无法对我国改革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我国改革的解释陷入了困境。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榛在《面对中国改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逐步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用渐进方式,必然会在各种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出现不成熟、不完善或需临时过渡的新问题。在此,笔者对在渐进式改革中如何正确推进双轨过渡,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渐进式改革及双轨过渡的提出及其含义  从80年代末开始,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改革道路。一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即所谓的“休克疗法”,让权力整体崩溃,重新建立权力体系,其实质是在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向…  相似文献   

20.
唐龙 《探索》2006,2(6):87-91
求实主义价值观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具体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与时俱进地制定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本文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与求实主义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并在对求实主义价值观与实事求是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剖析与探讨了中国渐进式改革与求实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