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蒜你狠”、“豆你玩”……2010年的物价涨得让人心惊肉跳。2011年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用品价格能保持稳定吗?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听众连线交流时表示,有信心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政府和人民群众都坚定信心,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2011年就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21):5-5
上半年“微博热词”出炉 近期,微博上评选出了八大热词,分别是: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萌萌哒(可爱)、茶叶蛋、啤酒和炸鸡、来自星星的你、且行且珍惜、你懂的、小苹果。这些热词既有网络调侃,也有明星语录,还有热门电视剧催生的词汇效应,尽管来源不同,但无不具有网络用语生动有趣的特征,成为观察世象百态和社会心理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3.
刘伟 《今日海南》2011,(1):25-25
在过去的2010年中,“涨”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年度汉字。从“豆”你玩、“蒜”你狠到“糖”高宗,一路“涨声响起来”。面对高涨的物价,以海量囤货防通胀为目的的“海囤”一族应时而生。“海囤族”的出现是个别涨价风波引发的,又和普遍的涨价预期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长率继2007年10月份高达5.34%、创下13年以来新高以后,11月份仍高达4.8%,并且是连续第3个月超过3%,岛内已有学者预计2008年物价走势将比2007年更严峻。这是近几年来岛内物价形势首次出现失控的迹象,尽管台湾当局仍宣称全年涨幅不会超过2%,但对于连续数年在低谷徘徊的岛内经济与民生生活来说,年底出现的物价持续涨势却足以令人感到“心惊肉跳”,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压力明显加大。正值岛内领导人选举前夕,这一问题更具有敏感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台湾政局演变产生逐渐放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正>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由台湾各行业工会及社会团体组成的“五一行动联盟”,召集约5000名劳工齐聚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行“八年全执政、劳工算总账”为主轴的游行,喊出“八年执政笑嗨嗨!劳工艰苦谁人管”“我是劳工,不是奴工”等口号,以及“青年要希望、老年要尊严”等诉求。实际上,这次游行只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执政7年来民生凋敝不满的冰山一角。前不久,还有民众因岛内“蛋荒”严重发出在民进党治下“活得没有尊严”的哀叹。对此,台湾舆论认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民怨不满,是民进党执政下岛内民生保障不足、经济持续下滑、物价节节攀升等乱象集中爆发引起的必然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6.
两岸一家亲     
《台声》2014,(4):14-14
马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一句朴实无华的“两岸一家亲”,成了海峡两岸民众口中的热词,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成了当仁不让的主题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政协工作报告中也提及“两岸一家亲”,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这些新的网络词语的“诞生”,恐怕都得归功于今年的物价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8.
于浩 《中国人大》2010,(8):14-14
今年“两会”召开前,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是什么》、新华网推出的《2010年“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这一话题均在数万网友投票中排名三甲之内,成为民众对2010年“两会”的期待之一。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3,(5):8-9
物价涨、薪水不涨,压力愈来愈大吗?4月6日,“国际枕头大战日”再次登场。虽然当天台北天空飘雨,但数百位来自全台各地的民众汇集民权东路同声吆喝,高举枕头蓄势待发,一起纾压。  相似文献   

10.
李祖沛 《中国人大》2011,(17):19-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下半年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说明抓住了主要矛盾。物价上涨有国际输入性通胀影响因素,但老百姓关心的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而是自己钱袋下瘪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物价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物价水平与民众收入水平长期不适应,就会影响到民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被”字作为2009年的网络热词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被听证.被就业.被钓鱼,“被”系列词组因其与公共利益及民意的密切关联,具有了与其他网络热词不同的政治意味。  相似文献   

12.
金子 《今日浙江》2008,(2):31-31
“最关心的是物价,最担心的是涨价”。民意调查显示,物价已经成为2008年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最流行的汉语热词是我们认识社会的一个侧面,它们反映了社会、媒介和民众的变化。汉语热词通过文化符号、历史延续和社会责任,来产生集体记忆,再通过制造共识和话语扩张来达到社会认同。不过,同时要注意汉语热词的现实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对其在社会中产生的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1,(4):29-30
“以前上街50块钱能买女,多东西,今年上街,100块不经意间就花光了,也不知道钱都花哪儿了。”从去年下旬到今年年初,似乎每个老百姓都有这样的困惑。“蒜你狠”、“姜你军”、“油你好看”——这些反映物价不断上涨的网络戏谑用语,最真实地表达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时代主人》2007,(8):24-24
以猪肉开始的食品价格上涨有火烧连营之势,方便面、牛奶等诸多行业都在声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行业产品价格有上涨的必要。这些物价与民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如此之密切,可以称之为民生物价,民生物价大涨,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蒜你狠、豆你玩……2010年的物价涨得让人心惊肉跳。2011年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用品价格能保持稳定吗?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听众连线交流时表示,有信心使物价保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了还可以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下一代“接班”;现在,不是老板炒你就是你炒老板,上岗下岗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改革开放初期,物价要上调的前半年就开始传达文件,逐级学习“转弯子”做各种铺垫工作,还免不了粮店、副食店前的抢购长龙;现在,说降息就降息,一降再降,降完了就“收税没商量”。若问起来,只有四个字:市场经济。剩下的事你自己回家慢慢琢磨理解消化平衡去吧。在这个节奏快变化多的社会里,你的“心脏”如果不“结实”,行吗?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把握成功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9):16-18
“今年不是‘蒜你狠’,就是‘豆你玩’,‘房奴’的帽子还没甩掉,又多了顶‘菜奴’的帽子,‘荷包’膨胀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物价的涨幅。”“为什么我的工资总赶不上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这种‘被增长’的感觉真不好。”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际惯例”和“具体国情”是两个热词,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官方文件乃至企业宣言中。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国“两会”,“幸福感”迅速成为了最热词之一。但是,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物化的指标,必须有具体的指标体系作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