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政治性节日作为党的重要宣传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其作用如下:提高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认同、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加快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李梦 《学理论》2013,(7):35-36,81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灵魂。作为一种理想信仰与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在民族团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进步的大事。在阐述和谐文化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团结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来促进民族团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洋 《学理论》2010,(4):10-11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北民族问题的新发展、新变化,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因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需要新的目标与任务,真正落实“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的思想观念扎根于西北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让各族人民像维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花梨岭教案和施南教案是清末发生在湖北恩施地区的著名天主教案,其宗教档案为现在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民族关系提供历史借鉴,为保护宗教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支持,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宗教档案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如下:有利于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护宗教文化和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周胜琼  刘建兵 《学理论》2011,(12):232-233
和谐教育,不仅对社会、对集体、对学校、对家庭等都起到稳定的维护作用,更是对民族团结、国家安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民族基础教育性质的学校,更加要强化和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于洪 《学理论》2010,(11):132-134
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成为维系民族共同心理的纽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边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社会的稳定,是治国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乾隆时期雍和宫在"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又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正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记者近日就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费孝通。 我国各民族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汇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基本经验有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新世纪以来,伴随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煽动与挑唆,出现了一些影响、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典型事件,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应进一步拓宽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路径,强化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爱民 《学理论》2015,(7):227-22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开展,高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虽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诸位同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体育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政策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透视出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思想与执政理念。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坚持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从民族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现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民族关系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时对历史遗留下的复杂民族关系给予高度关注,始终强调把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头等大事,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看作实现各民族团结的先决条件。列宁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在处理俄国民族关系的实践中使各民族结成了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稳固联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并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这些宝贵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同样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整体安排,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站车品牌示范创建,积极主动做好民族团结社会宣传,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时代进程中,努力把新疆铁路打造成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新载体,打造成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打造成维护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先进的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实现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新思想:其一,强调"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其二,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其三,坚持实施各民族平等原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其四,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其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其六,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民族团结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少数民族基层干部是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基层干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民众参与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的选拔、考核与监督、晋升罢免与辞退过程,有助于西部少数民族基层干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22)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国家,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组织,包括任何民族、任何宗教,都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应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青海地区不断得到传播,在指导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和民族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不断受到境外不良思潮的冲击,宣传形式也比较单一,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优化传播环境等方法来加以解决,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青海地区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化。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伟大振兴的胜利之本。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国情和区情、中华民族团结史、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反分裂反渗透、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等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葛数金 《学理论》2013,(24):385-38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