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乌格 《中国减灾》2009,(8):38-38
日本北九州生态产业园是经批准建设的23个工业园区之一,它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其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实施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  相似文献   

2.
广闻博览     
国家三项环保政策出台造纸、酿酒和皮革工业是中国水环境污染危害严重的主要行业。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环境保护治理目标,中国轻工总会出台了名为《制浆造纸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酿酒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皮革工业环境保护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三项政策。这三项政策分别由行业概况、"九五"和2010年行业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则、行业政策、技术政策、污染防治对策等五部分组成。文中分别对各行业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企业规模、工艺技术路线及产品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根据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精神,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是—个包括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政策纲要,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的指导性文件。现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作为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目的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现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武汉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振兴武汉城市圈关键在于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确需要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及必要的政策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的扶助支持政策。从国外看,一些国家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采取一些诸如免税、贴息的政策。但必须看到,扶持政策毕竟是过渡性的、时效有限的,可以解老工业基地燃眉之急,却不可能解决其长期  相似文献   

6.
从理念、政策、技术互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丹麦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变迁、主要政策制度变更轨迹和技术的主要特点,指出实现理念、政策、技术的有效互动是保证丹麦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取得成功的的重要原因,丹麦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下旬,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这是我国第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大纲》提出了通过节水技术政策的实施力争实现的目标:到2010年实现工业取水量“微增长”,农业用水量“零增长”,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工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产业发展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加强规划和政策导向,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名牌战略、龙头带动战略、产业链建设、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使产业集群成为武汉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晋林 《传承》2014,(7):16-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促进边区的工业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煤炭开采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煤炭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边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正确的政策,调动全体职工、所有企业和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在工业方面,作好产值统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两项指标不可偏废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又是价值形成过程,这就是说,工业企业的生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循环经济实践,应加快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一种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发展形态。发展生态工业,一是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通过推行资源消耗限额标准、加强资源节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二是推进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从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产品使用到废弃…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 ,面对国内外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 :对包括国有工业在内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的方针、政策。几年来 ,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 ,对经济结构特别是国有工业的战略性调整究竟“调整”什么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 :国有企业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 ,重点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另一种主张 :国有企业不能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部分调整 ) ,重点不是所有制结构调整 ,而是国有工业的产业升级即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等的调整 ,以及改进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本文作者持后一种主张 ,反…  相似文献   

13.
匡爱民  郭样 《求索》2010,(7):27-29
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方法测算我国汽车工业增长的因素,得出1998—2006年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汽车工业产出增长历年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7.04%、32.99%、69.06%和-19.09%。这表明劳动、资本与技术进步对我国汽车工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但是前沿技术效率变化却导致我国汽车工业年平均下降19.09个百分点。本文提出加大技术引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效率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灵宝市委统战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深化服务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以服务果品、有色金属两大新型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对建言献策、政策咨询、融资等服务载体进行整合,拓展了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集聚效应。二是深化服务招商引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政策环境。我国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中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相关政策逐渐成熟的过程。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几年我国中央、各部委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政策发布情况,分析了我国基层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鹤峰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县域经济实际,从体制、规划、政策上尽早解决城乡分割问题,通过建立城乡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制度,为县域经济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命脉,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决定力量。加快东北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东北地区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实选择,是贯彻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政策的重要实践内容,是积极抢抓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历史机遇的重大决策,是加快辽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率先实现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与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面对国内外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对包括国有工业在内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湖北省竹溪县委统战部、县经济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和“工农对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把大办工业摆在全县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做好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一是积极完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着力,在政策信息、法律、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