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始于朝鲜战争之后的韩美同盟关系近年来由于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及韩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处在不断调整中:修改双边军事协定;拟定、完善各类对朝作战预案,巩固并加强韩美联合防御体制;韩军作为韩美联合防御体制的一员,逐渐向独立、自主、平等的伙伴关系转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对韩美同盟关系的未来走势作一些判断:驻韩美军的调整在实质上使得韩美安保体制更加牢固;韩军接管驻韩美军部分防务,为全面接收战时指挥权、建立新型的韩美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韩美同盟的发展有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其主导下的大国均衡。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基于冷战体制形成的韩美同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一方面伴随着美国世界战略的变化,驻韩美军需要作相应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国力的增强,韩国调整不平等同盟关系的要求日益高涨。但美国对东北亚地区控制的战略和韩国的现实考虑决定了韩美同盟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走向解体。今后韩国对美政策将在维持韩美同盟关系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3.
韩美同盟是冷战的产物,更是朝鲜战争的副产品。在冷战结束、南北和解及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新地缘政治环境下,韩美同盟正面临重新定义的严峻考验。韩美同盟的初始,既是韩国的要求,也是冷战环境下双方不同意愿契合的结果。韩美同盟重新定义,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要求也是新地缘政治环境下双方不同意愿分歧的结果。处在矛盾突发期的韩美同盟关系,其调整与磨合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4.
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1月,韩国与美国举行首次韩美战略对话,并就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达成原则协议。据此,美韩同盟由原先“固守于半岛的同盟”转变成了“地区同盟”,合作范围与内容将更趋广泛。美韩同盟重新定位,其背后有着韩美各自的深层战略考虑,将对半岛、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关关系是韩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政策的支柱。韩关同盟关系已经渗透到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于韩国来说,这种同盟关系几乎成为韩国须臾不可缺少的屏障和后盾。但自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执政以来,围绕驻韩美军的地位与作用、战时作战指挥权,以及韩朝关系、对于朝鲜核问题的政策等,韩美之间不断出现矛盾和分歧,致使韩美同盟出现裂痕。本文深入分析了韩美关系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并对韩关同盟的未来作_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继续保留驻韩美军,既是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未来发展的一种“政策因应”,也是其冷战后东亚安全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然选择。美国调整驻韩美军至少要考虑“中国因素”、日本的前途以及未来的韩日关系三种因素。近年来,驻韩美军正在经历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整,标志着美韩同盟关系正在寻求一种新的定位,调整后的驻韩美军将不再仅是遏制朝鲜的地方军,而将成为具有战略灵活性的、在东北亚乃至更大范围内追求其战略目标的“机动部队”,必然会对关韩关系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美军事同盟关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利益关系,其产生的直接起因是两极格局下的朝半岛分裂和对抗。经过50余年的延续和充实,韩美军事同盟关系现已发展成为协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严谨、合作范围广泛、具有较强军事协调与遏制能力的综合性军事结盟体制。但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朝韩关系的改善和韩国内自主倾向的增强,韩美军事同盟面临着诸如会不会继续有“共同敌人”、美军与韩军之间控制与反控制、韩国内民众反美情绪日渐高涨等新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动摇韩美军事同盟体制的根基,从而对驻美军的前途及韩美军事同盟关系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在美韩同盟调整中,美国试图将同盟关系纳入新的全球军事部署和地区安全结构之中,这与韩国谋求优先解决朝鲜核问题、保持同盟关系并加强平衡外交的战略考虑明显不同。目前双方在新的谈判机制下就驻韩美军相关的重要军事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但在重新定位同盟目标与功能这一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韩国国内存在着自主外交与韩美同盟的战略选择之争。卢武铉政府的同盟政策可能是继续强调国防自主、加强美韩同盟并追求多边安全合作,其特点是使韩国保持战略选择上的灵活性,未来再根据地区秩序和半岛形势确立安保战略。美韩摩擦将继续,可能的妥协点是接受“全面的同盟”作为过渡形态,即实现同盟功能地区化,将合作扩大到非传统领域并淡化其军事功能。  相似文献   

9.
6月5日,韩美两国就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以及美五角大楼已拟定的计划,驻韩美军在重新部署后,将形成两大中心、三大基地。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是美军全球兵力整合和基地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驻韩美军希望通过此次调整,缓解韩国民众日益加剧的反美情绪,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韩美战略同盟关系;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提高自身的作战效能;加强和完善美军对朝作战准备。此次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将是朝鲜战争结束50年来驻韩美军最具实质性的一次战略性大调整,它在促进韩美军队建设的同时,也将给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朝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同盟关系到正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两大阵营成为中朝双方建立同盟关系的基础,而精英集团核心成员之间感情纽带及相同政治价值观又有力地支持和强化了这种同盟关系。但1980年代后,这些赖以支撑双方同盟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朝关系开始重新定位并向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国家利益成为处理两国关系的重要原则,但传统友谊仍将发挥长期影响。另外,朝鲜政治趋向及朝鲜半岛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均会影响中朝关系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邹磊 《东北亚论坛》2023,(3):97-110+128
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需要,韩美经济关系加速朝着全球化和安全化方向迈进,双方重点推进在供应链和关键技术、各自“印太”经济政策对接以及第三方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客观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在科技经贸关键领域对华“脱钩”布局,增加美韩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博弈筹码,助推美国全球基建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但与此同时,韩美经济关系中存在深刻的利益冲突,双方合作存在限度;中韩经济关系中也拥有巨大的利益交集,双方合作具有韧性。中国可采取积极对接、主动塑造的对韩经济外交策略,稳定中韩两国合作基本盘,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交汇点。  相似文献   

12.
德美关系在重新定位苑中建,孙春玲冷战后的欧洲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不再享有超级大国地位;德国引人注目地崛起;美国被迫从欧洲进行战略收缩。于是,欧美关系处于重新调整、德美关系处于重新定位的过渡期。一面对冷战后民族主义抬头、地...  相似文献   

13.
德美关系在重新定位苑中建,孙春玲冷战后的欧洲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不再享有超级大国地位;德国引人注目地崛起;美国被迫从欧洲进行战略收缩。于是,欧美关系处于重新调整、德美关系处于重新定位的过渡期。一面对冷战后民族主义抬头、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19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当选为韩国第十七届总统,韩国大多数国民希望他能够扭转目前的经济形势。今后李明博政府的政策核心将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李明博政府还需缓和“南-南冲突”,促进韩国社会的团结。此外,李明博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是巩固和发展韩美同盟关系,以韩美同盟关系为轴心发展与中、日、俄、朝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朴槿惠就任总统之初,由于韩日关系持续恶化,韩美对华政策出现分歧,韩国对朝推行"信任外交",韩美日三角关系一度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倾中论"开始蔓延。然而,进入2015年以来,随着韩日关系的改善,韩美合作的加强,朝核危机的刺激和纠正"倾中论"的声音甚嚣尘起,朴槿惠一改前半任期的政策,重新寻求巩固韩美日三边合作。尽管未来韩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存在韩日关系走向、美日中因素影响、国内选举结果等诸多变数,但朴槿惠在余下任期内会继续谨慎地推动三边合作的进程。对此,中国一方面要冷静应对,把握中韩友好的大局;另一方面也要警惕美国借机暗推美日韩同盟建设的企图。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中国是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冷战结束后,对朝鲜而言,中朝贸易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中国已成为朝鲜第一位的贸易伙伴。中韩经济关系开始于民间交往,并促成了外交关系的建立,外交关系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大发展。作为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三省的对朝、对韩贸易活动在促进中朝、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包括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在内,朝鲜提出的“强盛大国”建设目标以及韩国确立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为中朝韩三国经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卢武铉总统提出“均衡”外交,意在发展同美国关系的同时,推进同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以提高其外交自主性。执政一年以来,卢武铉政府在战略上配合布什政府的同时,根据本国的国家利益采取了一些自主行动,但韩美同盟的主轴和基础没有变,同盟关系并未削弱。同时,韩国在继续发展同美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在东北亚关系中发挥应有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生 《东北亚论坛》2006,15(2):87-92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形成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内政治的需求、驻韩美军调整问题、韩日关系的恶化以及中韩关系的崛起等五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审时度势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朝鲜核危机的症结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朝鲜半岛核危机陷于僵局状态。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再度演变为核危机 ,症结在于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战略相互冲突。冷战后朝鲜外交战略的核心是缔结朝美“和平协定” ,突破残存的冷战结构 ;而美国的对朝政策取决于其东亚战略的整体设计 ,旨在维持冷战安全结构 ,美日、美韩同盟和美在日韩驻军是其中关键。战略冲突决定朝美之间是零和关系 ,核危机是战略冲突的集中体现。双方力量的非对称性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的残酷性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使双方不会轻易放弃达成妥协的微小机会。  相似文献   

20.
卢武铉政府对美、对朝政策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美政策和对朝政策在韩国对外政策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 ,卢武铉就任总统时在这两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年来 ,卢武铉着力弥补韩美关系中出现的裂痕 ,稳定了韩美同盟关系 ,但韩美关系中的深层问题并没解决 ;在对朝政策方面 ,卢武铉政府存在向美国靠拢的倾向 ,但在第二轮六方会谈中 ,卢武铉政府显示出更为自主推进对朝政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