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尚塔尔·墨菲认为,自由主义已经成为现代民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自由主义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强调同一性而排斥差异和特殊,不能把握和阐明现代民主社会的冲突、对抗及其不可化约与不可消除性。在墨菲看来,应当构建一种新的政治观念,以便对现代民主社会进行多元和激进的规划。应当拒斥普遍主义而捍卫多元主义,提倡一种与多元主义相适应的共同体观念和公民身份观念;应当用多元和激进的民主观代替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民主观,并把民主从政治民主扩展到经济和社会领域,强调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20年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正在改变着乡村社会的政治关系,而且更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一方面广大农村群众在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主制度和民主运行模式的过程中,经历着心理变迁,进行着观念创新;另一方面新的民主政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既定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说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不仅变革着乡村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从根本上触及到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有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表征的是执政党的政治向心力或政治认同感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要区分和把握五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即政党权威与人民民主、政党权威与党内民主、政党权威与领袖权威、政党权威与政党监督以及政党权威与政党威权,等等。科学地辨析上述变量之间的共同点与异同点,才能更好地研究党的权威问题,进而有效地维系和巩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主要民主观念和理论体系极为庞杂,各种学说目不暇接,代表人物流派层出不穷。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察与评价西方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理论,是我们研究西方政治观念的基本出发点和方法。西方式民主是在西方社会这块独特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政治现象,有其历史和社会局限性,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念,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民主观。从方法上讲,必须坚定阶级的立场、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过程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应当体现为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如果多数的权力不受制约,多数人进行统治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数人具有强制作用,这样常常会产生多数人忽视少数人权益的现象。因此,要使多数人的民主成为多数善政,要使民主政治具有适当的制度基础,就要对多数投票决定问题的范围加以限定,少教人应当被给予更大程度的自治,司法体系和社会力量要充分利用起来对多数的权力加以制衡。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民主和法制、纪律不可分,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步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政治就是把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和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要求建设高度的民主。因为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高度民主的真谛就是要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把民主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实行民主管理。我们之所以要强调高度的民主还因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宏观上看,中国和西方政治发展路径虽然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政治生活的文明化过程。然而,政治生活的文明化显然不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进化,还必须是政治社会和政治观念的进步。如果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政治发展不仅需要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且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法治作为一个权力运作的政治架构或治理模式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要实现政治法治就要从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立法民主,建立良法体系;培育法治观念,提高公民主体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实行良法治理等方面着手,以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现代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建设要受现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主体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为初级阶段就可以高度民主,是错误的。一、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参政,缺乏参政的物质手段,缺少获得参政能力的物质条件。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没有消除生产资料占有和经济收入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限制了政治上的平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商品经济,限制了平等观念的普遍确立和充分发展。三、政治体制中的弊端限制了人民的民主,而改革任务艰巨,是个很长的过程。现在可行的间接民主制需要向直接民主过渡,间接民主的真正实施还得不到法律的可靠保证。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对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顽固的制约作用。五、民主政治主体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以及主体的范围,主体的层次都是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东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出发,选择以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动为基本视角,对传统权威主义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进行了分析论证。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展适应和促进了东亚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扮演着东亚从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社会新角色,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曾长时期遭受过严重挫折,从挫折中,可以归纳出如下四点主要教训:一、强调领袖个人权威而否定法律权威。79年以前的新中国之所以始终未能走上法治之路,一味崇尚领袖个人权威而否定法律权威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过分依赖领袖权威的社会只能是人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而人治社会是很容易滑向专制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行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需要。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自身鲜明的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14.
党的民主政治建设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围绕提高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党员干部要努力从观念、素质上消除各种障碍,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同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权力监督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传播制度变迁的梳理,探讨中国政治传播实现政党沟通需求的动态过程。中国政治传播呈现出"权威性沟通"模式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政治传播的制度起点,并由于路径依赖使后续的制度变迁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同时,伴随社会与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国政治传播通过制度变革回应了多元社会与现代制度权威建构的新需求。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威性沟通"模式出现三种变体:其一是一元化沟通模式,该模式以意识形态权威为其观念支撑,以归口管理体制、组织通道为制度表征;其二是混合型沟通模式,该模式以民主权威为观念支撑,表现为政治传播系统中新闻发布与民意回应等制度的设置;其三是整合型沟通模式,该模式以现代制度权威为其观念支撑,体现在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化建设与职能整合改革中。以上制度变迁反映了中国政治传播的"权威性沟通"模式在不断吸收"表达性沟通"模式的优秀经验的同时,亦在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6.
谢晓光 《学理论》2008,(18):39-43
在韩国政治转型过程中,中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实现了从臣民政治文化向臣民——参与者政治文化的转型。韩国中产阶级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变革与保守的双重性,既是民主政治改革的推动者,也是权威政治的维护力量。在韩国由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中产阶级造就了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互动发展,形成多元政治自主权对国家权利的分割与制衡。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在后发型国家实现民主法治过程中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  相似文献   

17.
包心鉴 《理论探讨》2001,3(3):10-14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再一次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是化解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这一目标 ,要突出地完成三项任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配套的民主调控体系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 ,坚决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卢娅静 《学理论》2011,(8):52-53
基层部队民主建设的瓶颈在于部分官兵民主观念依然陈旧,民主素质不高,民主制度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更新官兵民主观念,抓好民主素质教育,活跃基层部队民主氛围和完善民主制度是推动基层部队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农村法治环境不完善、体制性缺陷突出、建设任务繁重的现状之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我国农村民主亿和法治化程度较低,封建观念浓厚,近年来又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只有加强廉政建设,才能清除建设新农村的社会障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要从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加强监督制度和完善法治环境入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民主政治又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把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同步发展,防止二者相背离的倾向,特别是要抓好二者的结合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克服、化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