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追赃是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侦办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追赃过程中存在着金融机构内部监管欠缺、警银合作不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漏洞、跨境电信诈骗赃款出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加强追赃控赃,应以资金流为主线寻找突破口,同时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网联平台、创建协同型紧急止付机制,以及加强应用人民币冠字码的识别与追踪技术,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频率,减少被害人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特点,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在赃款追缴工作方面难度较大。为了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过程中,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监管,公安机关要把加强跨境侦查协作工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犯罪侦查瓶颈主要存在于现场勘查、并案侦查、侦查协作等环节。电信诈骗犯罪现场勘查的地位及其内容等与其他犯罪现场勘查有所不同,应注重电子数据的发现、固定和提取,将现场勘查与即时讯问犯罪嫌疑人密切结合;电信诈骗犯罪并案侦查存在并案不积极和并案依据较少的问题,应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电信诈骗犯罪并案侦查纳入规范化轨道;在侦查协作方面,除了公安机关内部的常规协作外,更多的是要加强侦查部门与外部机构的协作,即公安机关与银行的协作以及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4.
电信诈骗犯罪的"能动性"面向,导致冒充公检法跨境诈骗案件近年来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追踪定位、实施抓捕以及证据获取上存在异常的困难,为公安机关的侦防工作带来了新障碍。而谋求专业协作、用准侦查战略、切除犯罪链条等策略,以及常规与专门相结合的取证技术,能够为侦办此类案件清除壁垒,有效应对冒充公检法跨境诈骗犯罪的各项规避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公安机关侦破电信诈骗案件的异地协作工作中,存在着侦查方法与侦查制度不完善的缺陷。电信诈骗活动地域的无限性和侦查管辖地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异地侦查协作瓶颈的根源,由根源滋生出来的原因较为复杂且影响异地协作的效益,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和无偿性原则的制约。针对电信诈骗案的传统侦查模式的缺陷,需要创新侦查策略——从协作的基础、协作的框架与协作的制度三个层面予以完善,协作的制度是异地协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电信诈骗是信息化催生的一种新型诈骗行为,现阶段利用大数据开展电信诈骗犯罪侦查,能够适应和应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快速变化,但也存在电信诈骗案件管辖混乱,侦查机制受限,取证移诉难度高,跨境抓捕合作难度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利用大数据强化侦查监管,加强犯罪预警,完善取证流程以及建立跨境侦查合作平台等方面改进,从而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加强对犯罪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7.
利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犯罪是当前经济领域犯罪的新动向。这类诈骗案件呈现出与传统诈骗不同的特点,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难点。为了有效遏制短信诈骗案件高发的势头,侦查人员必须掌握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的规律和特点,强化侦查手段,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  相似文献   

8.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作为新兴犯罪,犯罪主体大部分是有组织的跨境犯罪团伙,现阶段缺少成熟有效的应对机制,导致侦查工作难度巨大。应摸清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现状及特点,从中提取出现阶段侦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针对该犯罪的弱点和趋势,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不但要从自身的侦查手段、行业监管中寻找突破口,也要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多边外交协作机制,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遏止跨境诈骗犯罪的蔓延趋势,减少此类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电信诈骗犯罪是当前我国境内高发的一类诈骗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犯罪形式多样、使用高科技犯罪工具作案和极强的反侦查手段等特点,对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侦查策略上,应当采取建立全国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平台,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加强国际和区际合作,抓捕跨境犯罪嫌疑人等方法,才可能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AI换脸”为代表的“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具有极易发生电信诈骗、滋生网络谣言、证据不易保存等特点,冲击人伦道德、冲破法律底线、干扰正常监管,社会危害严重,法益侵害极大,给案件侦破带来诸多困扰。公安机关需结合个案特点,提高侦查工作的技术应用,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法律规制,完善对平台运营商的管理,实现对“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