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州的一个小区惊现一具腐烂女尸,死者是在苏州打工的一个女孩子。她的社会关系极为简单,谁会要了她的命呢?警察在排除了2000多个嫌疑对象后,仍然没有锁定真正的凶手。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际,死者的一部手机出现了。凶手也因此落网。原来,凶手是一个劫匪,他看见死者非常漂亮,便误以为是被老板包养的二奶,进屋抢劫,遇到反抗后杀了人。  相似文献   

2.
唐旭 《法制与社会》2013,(12):57-58
遗产是一个人在离世时所留有的自己的剩余财产,包括物质性的财产与精神性财产。这些都是逝者身前所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在所有者辞世后,按照我国现行法律,首先是归其近亲属继承或者按照逝者遗愿赠与他人所有。若逝者没有近亲属或者未将遗产赠与他人,则归国家或者其生前所在集体组织所有。本文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是有缺陷的。它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即便死者离世时既没有法定继承人也未将财产赠与他人外,也有一些人基于现实的需要以及人们认可的伦理及其他理由,依然可以继承死者的遗产。不应该简单的将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试对立法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丁一鹤 《检察风云》2010,(13):56-59
2010年4月2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法行医”案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双方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北大医院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赔偿死者熊卓为家属共计75万余元。对于广受争议的北大医院“非法行医”问题。法院没有给出结论。此时,距离原告王建国之妻熊卓为的离世,已有4年多。  相似文献   

4.
埋小偷     
《政府法制》2011,(3):19-19
儿子外出才五天,三门峡公安局就通知他家去领尸,说是从死者衣袋里一个信封上弄清了他们家的住址,这真是飞来的横祸。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0,(14):28-29
2010年4月2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下称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双方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北大医院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赔偿死者熊卓为家属共计75万余元。对于广受争议的北大医院“非法行医”问题,法院没有给出结论。此时,距离原告王建国之妻熊卓为的离世.已有4年多。  相似文献   

6.
痛苦的身份     
孙素成 《江淮法治》2008,(24):40-41
天长颇具影响的富翁林先生不幸患病去世,年近花甲的他身后留下逾亿元的遗产。而在林先生的葬礼上,却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一个30多岁自称是死者妻子的妇女,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呼天喊地闯进灵堂……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的高大夫,在接收一个化学性烧伤,角膜穿孔的急诊病人之后,认定必须马上做角膜移植,否则将会导致失明。准备工作做完了之后,大夫发现保存的角膜不能用了。医院里的备用眼球没有了,去其他医院取也来不及。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他没有想得更多,他就到太平间看一看,看到一具比较新鲜的尸体,就把角膜取了。虽然取了死者的眼球,也没有征求死者家属的同意,但绝不是以毁坏尸体为目的的,他很快就把义眼安上了,从外表看,死者与生前没什么差别。角膜给两个病人做了移植,使两个病人恢复了视力。死者家…  相似文献   

8.
超市保安与超市厨师发生口角,然后相约外出“单挑”,保安将厨师残忍地杀害,并拿走了死者的手机。为遮人耳目,第二天他照常到超市上班,然后出逃。他购买新手机卡,但当他用死者手机打电话时忘记了换卡,露出了马脚。  相似文献   

9.
到底是谁     
《江淮法治》2009,(12):41-41
一天,一个数学教师在公寓的301房间被杀,是被钝器击中脑部致死的,他住在公寓的三楼,这一层有20个房间,他的房内有一张麻将桌,丢着很多麻将,死者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麻将牌,大概是想在死前留下线索。  相似文献   

10.
储劲松 《江淮法治》2011,(22):60-60
史蒂夫·乔布斯离世时,有一句话曾十分流行:“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是苹果。”显见的事实是.他驾鹤登仙后,苹果股价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暴跌,苹果公司更未阵脚大乱,而是及时启动了“后乔布斯时代”。作为这个时代堪称伟大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乔布斯留给苹果的.不仅是一个强大的苹果帝国,他还留下了“追求完美、注重细节以及持续的创新精神”这一无法估价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一名40岁的男子死于其住宅的浴室中.被发现时死者坐在轮椅上,该轮椅是由于一个月前死者生前股骨骨折而使用的.浴室内无外人侵入的痕迹,浴室门是从里面锁上的.浴室内地上发现被割下的阴茎、阴囊和一个睾丸.死者右手拿着他与其妻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死者名誉权的问题,理论界说法不一,但基本上有四种说法:一、名誉权说。死者和生者一样享有名誉权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二、准名誉权说。死者的名誉应受到保护,但死者不能象生者那样享有完整的名誉权,不能通过赋予死者名誉权的方式来保护死者的名誉。但是为了保护死者生前的利益使生者的名誉不受损害可以由法律明文规定,在名誉方面视同生者享有准名誉权。三、死者近亲属名誉权说。死者因为与近亲属有直接的人身关系,所以他的名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遗属的名誉,保护死者的名誉实质和作用在于保护死者近亲属的利益,与其说死者的…  相似文献   

13.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1,(33):18-18
在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学者傅斯年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曾任北大代理校长,去台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治学原则在学术界影响深远。然而,这样一个权高位重、名扬海内外的学者,离世之前的生活却十分寒酸,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14.
在一位原著名举重运动员的追悼会上,数百名参加者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血液,正源源不断地从死者鼻孔里流淌出来。众人议论纷纷,难道死者存有冤情?一位律师凭借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法庭上环环相扣的巧辩,终于使死者的冤情得以昭雪。他,就是上海市海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唐建立。  相似文献   

15.
死者人格是否需要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我国对于保护死者人格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死者人格保护众说的剖析,提出了死者人格利益代理保护说,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第三者非法取得死者财物行为的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践中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与死者死亡无关的第三者,从死亡现场拿取死者的财物。毋庸置疑,这种行为是值得刑法评价的。但关于这种行为的定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着盗窃罪和侵占罪的争议。从对占有的理解出发,应否认死者的占有,因而非法取得死者财物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盗窃罪。但是将其认定为侵占罪,又面临如何将死者财物纳入侵占罪犯罪对象的问题。通过法律解释,将其解释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从而适用普通侵占罪,是合适的,因此,第三者非法取得死者的财物,经要求而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位当律师的同学给我讲述了一个由他代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案情是这样的: 一个乞丐被发现死在地下通道,路人报案后警方尸检发现系钝器击打头部失血过多致死。由于死者的身份无从知晓,公安局发出了认领尸体的通告和凶手通缉令。不日,另一个乞丐来自首,说他在地下通道打死了个乞丐。命案这么快告破,办案人员非常高兴,立刻录了口供,提请检察院批捕,检察院遂向法院提起公诉。由于被告人说自己从小乞讨没有名字,  相似文献   

18.
晓勇  潍河 《法庭内外》2010,(8):4-12
2010年4月2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法行医"案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双方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北大医院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赔偿死者熊卓为家属共计75万余元。对于广受争议的北大医院"非法行医"问题,法院没有给出结论。此时,距离原告王建国之妻熊卓为的离世,已有4年多。  相似文献   

19.
鞭打小华子     
在高中毕业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又见到了华子.几杯酒下肚,华子泪流满面地告诉我,两年前,他爸爸突遭车祸离世,妈妈因极度悲痛于次年因病去世.他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和爸爸好好沟通过. 华子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的邻居.他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子,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的父母是双职工,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华子常常被华爸用皮带抽得嗷嗷大叫.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4,(14):38-38
瑞典谢莱夫特奥市有一名叫库特·德格曼的流浪汉,一年半前,德格曼突发心脏病离世,亲戚们震惊地发现他竟留下了至少110万英镑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