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的论战性著作《论住宅问题》,深刻揭示了住宅问题的实质就在于资本的矛盾性,论述了资本控制的历史必然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克服对资本的盲目崇拜、如何有效地控制资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1989年8月26日,在台北市的主要街道上,数万名民众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地价暴涨,造成许多中低收入者无法购买住宅。这场运动是由刚刚设立不久的台湾住宅运动团体“无住宅团结组织”发起的。在1990年3月召开的“全国”(即台湾省)土地问题的会议上,这个团体也提出了积极的提案,对现有的台湾土地住宅行政影响很大。台湾和日本一样,在80年代后半期,住宅价格明显提高。关于这一点,可以用第1表(80年代台北市居住面积30坪、35坪——1坪约等于3.3平方米)的住宅价格与平均年收入的比来证实。如后文所述,居住面积为30坪、35坪的住宅,在台北市决不是特别宽敞的住宅。可是,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住房年”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会副理事长苏星同志的新著《我国城市住宅问题》。这本书在弄清城市住宅的商品属性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经验,进而寻求我国实现住宅商品化的途径。这一新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界在城市住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达到的认识高度,它对我国城市住宅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值得向大家推荐。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这是我国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从79年至82年,国家用于住宅投资412亿元,建房4亿平方米,占解放三十年累计建房的50%.但是城市住房的紧张状况至今仍未根本好转.问题的关键是:房租的价格背离了它的价值.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还住宅的商品属性,使城市住宅问题能够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商品货币关系与国民经济其他部分建立有机的联系,尽快回到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住宅商品化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问题。本文试就其中两个问题谈点浅见。一、确定住宅商品生产经营的模式和方案要把住宅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商品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必须确定住宅商品生产经营的模式和方案。要在有10亿人口的我国进行住宅商品化改革,没有切实可行的模式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合作住宅问题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公司的工程师于凌罡在多个知名网站的房地产论坛发了一个集资盖楼的贴子,引发了全国范围对住宅合作的热议。很快这一话题又从民间走到“两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不合理的虚高房价第一次集体大规模抗议,也是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不同利益阶层发出的影响面最广的截然相反声音。住宅合作事业究竟是落后还是进步?目前的房价究竟是高还是低?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要求究竟是基本需求还是奢侈需求?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炎兵及该会资深研究员王宗赋最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多套推进城市合作住宅发展的建议和构想。本刊全文刊登,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反响,并希望广大读者就这一问题开展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六年建设工作的主旋律──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宅问题晓梅日前,国家建设部副部长毛如柏赴安徽视察期间传达了中央领导近期关于城乡建设工作的主要指示精神和建设部下一步工作布署。五点指示精神为:1、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是抓好城市住宅建设.抓好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商品房需求的增加,迫使住宅设计师们必须重新审视一些问题。什么样的住宅是好住宅住宅设计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成为很多建筑业者关注并探讨的课题。一、讲究“物有所值”从福利房到商品房,我们跳开了受面积限制的束缚,开始讲究“厅”的设计,住宅设计注重了人的需要和居住行为规律,但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很多作法变得不“理性”了。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2m2左右,卫生间被炒到18m2,这就成为不是一般常人所能接受的东西。住宅的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侵入城市居民住宅犯罪呈严重化、技术化、多样化、全天候等特点,导致城市居民住宅被盗、被抢劫等案件量多、面广、危害大.诱发侵入城市居民住宅犯罪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经济存在的负面影响、公共关系的淡化、公众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存在防范盲区及有利于犯罪分子作案的环境等.因此,需要采取加强对人民进行安全防范的教育,加强技术防范的含量和建立动静结合的安全防范网络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员俊雅 《桂海论丛》2011,27(1):64-67
恩格斯在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中认为:辩证法的规律也存在于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正确的认识路线,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决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是有细微差异的,恩格斯的解释并非马克思哲学的本真意义。恩格斯解读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扩大了辩证法的使用范围;二是在认识论问题上也不够彻底;三是在历史观方面有经济决定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是解决住宅产权多元化情况下小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2007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2007]第165号)以及各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政策的相继出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住宅小区的管理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建设和谐宜居社区的要求相比,不少地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仍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应充分借鉴某些地方的政策做法或实践经验,着力完善以下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集约与城乡统筹中的"小农"改造(一)理论借鉴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即对传统"小农"经营模式的改造,这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途径。理论界对小农的认识主要沿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指出小农"这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界对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基本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类观点:一是认为恩格斯晚年肯定了合法议会斗争的策略,同时也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斗争策略;二是恩格斯晚年确立了合法斗争的战略,暴力革命只是作为议会斗争的辅助手段或暴力革命没有必要;三是恩格斯晚年彻底放弃了暴力革命,把合法斗争作为唯一的斗争策略,恩格斯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集中供热、户用燃气炉和电采暖 3类主要供暖方式分别做了介绍 ,指出其适用范围 ,就如何认识“住宅供暖方式多样化”发表了个人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宅产品的本土化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住宅业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 ,表现在早期对西方建筑的模仿以及近年来对方生活模式的模仿 ,这些模仿由南到北非常普遍。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及自然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不可盲目效仿西方。本土化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将中西方文化相融合 ,进行住宅产品的研究开发。本土化问题的出路 ,在于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发展与创新 ,结合科技发展与工业化趋势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余玮 《北京观察》2002,(7):26-30
在热热闹闹的房地产市场中,"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环保住宅"、"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如同一个个令人欣喜的跳动音符,给普通百姓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遐想,也成为发展商推广项目的新卖点.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3):96-96
廖丹在《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住宅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各国宪法都将住宅权作为基本的人权加以保护,但是当前宪法学理论对此研究的并不多。宪法中的住宅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而对于住宅概念需要从多角度来审视。宪法上的住宅以通识上的住宅为基础,根据权利的目的和性质,分为作为财产的住宅、作为隐私的住宅、作为社会保障的住宅三个层面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市住宅经过10年的发展,迅速跨越了以区位优势为主导的“第一代住宅”和以项目基本配套为主要卖点的“第二代住宅”两个重要阶段,目前处于以环境为主要卖点的“第三代住宅”阶段。而以生态住宅作为“第四代住宅”的类型,代表了一种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生态住宅又称绿色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绿色住宅是遵循“节能、节水、低污染、优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内函包括三大主题:绿色生态住宅其内涵包括三大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与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  相似文献   

19.
著者在该书《前言》中介绍说:“对住宅法的研究,在我国尚是一个空白。《中国住宅法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的问世将填补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本书是以公民住宅所有权法律保护以及确保每一个公民享有公平的住宅权法律制度为核心展开的研究。作为理论性著作的重要内容,本书从中国住宅问题分析人手,对中国住宅私有化的进程、社会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实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增值,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既关系业主个人利益,也关系社会稳定。国家要积极创建相应的市场机制,并通过法律进行规范管理。建立这一机制,首先要解决的是管理主体问题,政府代管与业主自治都有明显的弊端,基金公司应当是保障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增值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