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强 《党建》2012,(1):47-47
《民情观察员》栏目编辑同志:“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但目前部分农家书屋存在图书更新速度慢、图书内容针对性不强、图书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何让农家书屋实实在在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希望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董维仁 《党建》2012,(9):39-39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逐步铺开,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开始思考如何高效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引导农民走进农家书屋。2009年,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了“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广泛宣传、活动引导、典型激励”的活动方针,决定组建专家读书辅导团开展读书辅导活动。通过专家读书辅导,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屋”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的强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国家从2007年开始,从各级财政划拔经费,实施“农家书屋”公益性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旨在通过建立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2010年冬闲时节,在宝坻区大白庄镇朱家窝村,进农家书屋“充电”“淘金”,成为村民的新时尚,村民们常常结伴来到书屋阅读农业、科教等书籍,为发展农业生产储备能量。据了解,宝坻区今年将累计建成340家农家书屋,目前已有216家落成使用,拥有各类书籍22.4万册,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免费的致富“学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选择也逐渐趋向多元。许多农家书屋以其藏书科普性和实用性强,“农味”独特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徐州市实施“农家书屋”工程,5年内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将实现“村村都有图书室”。笔者不禁为此叫好。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农村文化设施萎缩,农民读书求知欲望不能满足,农民富了口袋,穷了脑袋。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农家书屋”能够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有了“农家书屋”,农民可以从中学知识、学法律、学政策、学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对“农家书屋”,城里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给予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除了引导农民买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三农…  相似文献   

7.
刘洋  谷丰 《新长征》2011,(1):56-57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建设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民心工程,是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的书香工程。“农家书屋”不但是开展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基层文化阵地,更对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党和国家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湖南农家书屋建设十余年,已成为全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聚集乡村文化资源、创新“三农”工作的有力平台,被农民群众形象地誉为“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2005年,农家书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2006年,湖南农家书屋试点200家;2007年,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9.
李旭红 《党的建设》2011,(12):18-18
如何更好地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一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大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当地农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民生文化“大礼包”。  相似文献   

10.
田圆  季卫斌 《学习月刊》2013,(13):36-37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各行政村。然而,在"农家书屋"工程不断推进中,却面临着重重  相似文献   

11.
“以前养鱼,由于没有技术,鱼一犯病就束手无策,现在好了,有了农家书屋这个好帮手,养鱼也有经验了,现在我只要一有空就到这里来学习。”尝到甜头的岳池县乔家镇南山村村民王刚谈及“农家书屋”的好处时一脸喜悦。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决定从3月起在全省开展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本次活动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通过诵读、演讲、说唱等多种表现形式,讲述农民读书用书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展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单庆  黄武 《党建》2012,(8):53-54
近几年,农家书屋工程堪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点睛之笔。从2007年开始,5年时间,这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全国统一推进、服务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全面铺开。农家书屋为农村、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家书屋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农家书屋工程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创建了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乡镇文化站为支撑、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公共图书室服务体系。“农家书屋”的建立,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就近、便捷享受阅读乐趣的需求,为农民学习休闲、增长知识、致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的途径,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金塔县西坝乡共和村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农民朋友正围坐在一起,争相学习讨论有关香梨修剪、日光温室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年味还没有散去,但村民们一早就来到农家书屋,翻看相关书籍,为今年的香梨增产增收做准备。目前,全乡已建成了百亩香梨连片示范点1个、大拱棚210座。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文化粮仓”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3,(1):53-53
截至2011年12月,广东省累计投入农家书屋资金约3亿元,按标准共建设农家书屋20106家,发放岭南流动书香车98台。广东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已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目前在2009年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西部地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农家书屋建设已进入高潮期。到明年春节前,全国将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40%-50%的行政村,可以提前完成原定的“十一五”建设任务。其中,中西部地区将建成农家书屋近17万家,占全国总数的70%。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会上透露,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的支持.2009年和2010年的专项资金划拨将达13.954亿元,以确保提前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东市以打造“三新”阵地为目标,积极发挥农家书屋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聚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文化站等阵地建设,让书香浸润文明实践,让文明之花在海东大地绽放。搭建理论学习“新载体”。以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推动理论学习教育向基层延伸为出发点,积极发挥农家书屋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的职能和阵地作用,丰富农家书屋内涵,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家书屋学习,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培训辅导,同时开展学习讨论、交流互动、解答难点、畅谈心得,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等,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学理论、学文化的“新载体”。以谈心得、讲变化、话发展的方式,畅谈生活新变化,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相似文献   

19.
“真的要好好感谢农家书屋,是村上的农家书屋帮我走出困境,带我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每当说到农家书屋,南溪县青龙村的左非总是夸个不停。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8,(12)
《人民日报》刊登了宁夏西吉县农民赵志云的"书屋里边长本事"的切身体会:"农家文化书屋给我们山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没啥文化,吃了不少亏。农民致富也要讲科学,还要学维权!我在新疆承包田,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