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之一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论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于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顺利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坚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重大措施,需要在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中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为前提.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等式说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方式需以深化领悟经济增长方式为逻辑起点.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心还在于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但它却是基于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重大新问题,在尊重经济发展研究的逻辑演进基础上,注重从拓展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涵体系入手,从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递进与理论创新的思路,既符合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新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构调整变动处于活跃期,成为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型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冯学庆 《前线》2008,(6):56-56
把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创新和亮点。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0,(11):9-10
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生活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务繁重。石嘴山市委、政府坚持领导班子推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蓝军 《新长征》2010,(7):6-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我们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我们松原市坚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进行了不懈探索,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更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化和经验的总结,是应对全球市场需求重大变化的客观要求,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_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2):34-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目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上强调,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展观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结构转变+可持续”的过程。从“增长”到“发展”是一个认识上的渐进过程,充分体现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立足优质化、强调内源化、突出入本化、注重协调化、追求持续化。  相似文献   

14.
王霖 《先锋队》2011,(10):19-19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大工程,迫切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GDP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但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也在逐步累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执政理念的转变、领导方式的改进、"两型社会"的全力打造、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入手,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和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握好这个主题和主线,是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建议>精神的关键,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化”互动,要抓住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刘晓光 《奋斗》2008,(5):40-40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伟 《新长征》2010,(8):12-1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白山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当前,白山经济工作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