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素有“治乱世用重典”法制传统。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根本的经济利益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都将法律作为一种有效统治工具,尤其是刑事法律更为统治者青睐。刑罚以其强有力的威慑性,执行刑罚残酷性,在统治内部的权力斗争,在镇压被统治阶级暴动起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现代的法治实践中“重刑主义”思想,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仍然根深蒂固。一直以来,我们将刑罚视为犯罪的必然结果,但实际上刑罚制裁、威慑犯罪的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差得多。  相似文献   

2.
所谓受诉,亦即立案、理诉、受案,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按照管辖权限,决定接受控告,准备审理的一项诉讼活动。在我国古代,统治者为了从根本上维护其专制统治,一方面要求各级司法官吏对于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行为所提出的控告,必须依法及时地受理和审判;一方面又对那些违法受诉(即不依据法律规定受诉)的司法官吏予以严惩,这样就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法官违法受诉的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6,(4)
一国的统治权是与法制密不可分的。法制是统治权的标志。世界各国,自古至今,莫不有法,之所以如此惊人地相似,就是因为法制体现着统治权力。自社会分离出居于社会之上并掌握政权的统治者后,就要制定各种法律以强化自己的统治。然有了法律,并不等于就有了法制。因为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制订法律之后,还要能够凭藉这种权力有效地执法、司法,教育民众守法,使法律能贯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才可算有了法制。法制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权力稳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法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保护,宗教活动逐步趋于正常,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大大加强,我国的宗教管理工作出现了空前大好的局面。随着各项工作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宗教活动和宗教工作也需要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和法律都是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列宁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刽子手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暴动。牧师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远景……,从而使他们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发展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内部,也逐渐形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当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时,就要组成统治机关——政府,并制定法律。刑事案件中最难审清的是冤狱,冤狱中判处最重的是死刑,判处死刑的根据在于案情,搞清  相似文献   

6.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和政策的特征什么是法律?法律是阶级统治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分化以后,统治阶级为着保护自己的利益,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便组织了国家,定出了法律,作为他们的统治武器.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院士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经典著作,给法律确定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适用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在于保护、巩固并发展有利和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解释法律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自己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谈死刑     
死刑,是用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方法来达到统治阶级预期的政治目的的一种刑种。它是阶级专政中最重要也是最严酷的手段。历代剥削统治阶级,在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时,总是把法律中的极刑看成是加强或挽救其统治的有效良方。尤其是当着这种统治秩序受到严重威胁的时  相似文献   

8.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者个人还是法律制度?在统治方法上,主要依靠统治者的道德感化还是法律强制,这是自古以来"人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赋税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一种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赋税制度是随着政治和经济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就必把这种制度形成法的形式即赋税法律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次的赋税法律制度变革,它们的变革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赋税制度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概述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的赋税变革,并揭示了其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税改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是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广大劳动人民反抗,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一种残酷野蛮的审讯手段,是反革命暴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刑讯逼供也就成了反动统治阶级国家司法机关审判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刑讯逼供在我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可以随意打骂和处死奴隶,根本不需要经过法庭审讯,因此那时不存在刑讯不刑讯的问题.到了封建社会,封建主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镇压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加强内部派  相似文献   

11.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均把制定和实施法律看作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在《旧唐书·刑法志》中,就将法律视为“安民立政,莫此为先”的大事。因此,每当统治阶级建国以后,无不迅速制定本朝律令,抓紧恢复法律秩序。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就曾制定过一些法律,据说周穆王时就制定了五刑三千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时期的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重视统治者对智慧的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着对法律的推崇。但二者都是都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只是通过不同的治理手段而达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关注。对清朝统治者用法律手段处理回族事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仅就雍正、乾隆两朝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请前辈同仁指教。一、“因俗而治”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中国当代民族的分布格局已基本奠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回族人口众多,“大分散、小聚居”,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统治回族人民,雍、乾两朝针对回族崇信伊斯兰教、善于经商等特点,提出了“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法律实践活动的状态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法律文化,它以法律思想为核心,包容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诸方面。在我国,法律文化自产生直至清末,虽经数度改革与演进,但仍承前启后,不绝如缕,延数千年而未断绝,我们就把这种一脉相传、独成体系的法律文化,称之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起源于夏朝和商朝。在这个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时代,统治者利用人们普遍信奉的迷信,宣传“王权神授”和“代天行罚”的神治思想,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天的意志,把对奴隶和平民施行刑罚说成是秉承神的指令。由于受“神治”思想的支配,其  相似文献   

15.
夏淑云  张美琳 《中国法律》2008,(3):41-42,109-111
[德主刑辅]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与其他法律思想的有机融合。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中.它一直作为主流法律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袭.决定着封建时代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并成为历代统治者[安人宁国]治国方针的思想基础,它对於维护统治秩序.理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保证封建国家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封建社会十分重视惩治官吏赃罪的立法。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司法原则。那么,我国古代惩治官吏赃罪的司法实践究竟收效如何?不能根治官吏赃罪的原因又在哪里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惩治官吏赃罪是统治阶级加强立法、司法,加强吏治的重要内容。古代惩治官吏赃罪司法实践的收效,难以一概而论。在政治比较清明,统治阶级上层领导核心较有朝气,所谓“英主”、“贤相”统治时期,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自我调节措施,把阶级的、民族的矛盾维持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力求不使矛盾激化,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剥削和比较稳定的统治。为此,他们就要充分利用法律调节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死刑,又称极刑、大辟,它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在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中国古代的死刑制度是为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它的矛头所向主要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历代统治阶级都把死刑视作维护统治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法律中规定了一套严密的死刑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法律和道德是任何一个步入文明门槛的民族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犯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对已经被统治阶级确立了的现行法律的否定,也是社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是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威胁和危害,正是因为它的社会危害性,如何预防犯罪,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历来为领导者或统治者、学者甚至普通民众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100年,中亚游牧部落民族希伯来人(犹太人的祖先)的先祖亚伯拉罕(Abraham)就已经开始了与古巴比伦人的交往活动.公元前11世纪,由部落民众大会选出的扫罗(Saul)成为希伯来人的第一个国王.公元前1013-973年,犹太部落的首领大卫(David)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国家.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在位期间(前973-93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国家组织.在此过程中,希伯来统治阶级不仅需要国家机器,也同样需要法律规范调整其内部关系,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统治秩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伯来法与希伯来国家一起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曾出现过历史上最严重的贫困问题,贫困和流浪普遍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这引起统治者的关注,为了维持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确立了济贫原则,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下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济贫法的国家,其立法精神一直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救济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