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边区法院两则判决书 ,注重证据论证 ,说理充分 ,情理法融为一体。对今天裁判文书制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加快裁判文书改革的步伐 ;裁判文书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说理  相似文献   

2.
公信力是法院裁判文书的生命,一个没有公信力的裁判文书,它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却没有生命力。应从增强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性;加强判决书的说理,公开法官做出判决结果的心证过程;正确引用法律、法规,充分体现裁判文书的权威性等三方面提高法院民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己被明确写入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民事审判改革中,如何针对当前民事裁判文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改革,是提高民事裁判文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法院改革近期将要完成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事裁判文书理由阐述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加大裁判文书的阐述力度,增强其透明性与说服力,以实现裁判的公正与正义,已经成为裁判文书改革的重点。目前,民事裁判文书不注重说理、说理不够,无说服力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既损害了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影响了公正司法。本文就民事裁判文书的透明性和理由论述的充分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助于提高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载体 ,理由是裁判文书的灵魂。而如何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 ,是我国目前裁判文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三个方面 :理性展现的对象、理性展理的必要性、理性展现的路径 ,论证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加大说理力度的重要意义及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中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强化了庭审的功能,明确了辩论双方的举证责任,引入了举证、质证、认证的程序。这一改革成果理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充分反映,然而,目前民事审判实践中的做法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民事裁判文书,使之适应庭审方式的改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判决书、裁定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体现.法院裁判文书,是整个司法文书体系的核心,是特定时代、特定法律制度下法律文化的真实写照.裁判文书的结构和风格,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的折射.裁判文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司法改革成果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判决书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千案一面"的判决书如何"变脸"?究其根本,只有裁判文书的制作主体发生"变脸",才能推动它的法律产品——裁判文书进行"变脸",而制作主体的"变脸"取决于管理、奖惩、考核、监督等一系列配套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业务文书的制作,属于知识性、技能性相结合的脑力劳动,需要制作人拥有专门的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实行公安文书制作专业化,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安机关分工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中,我国公安文职队伍的探索,为公安文书制作专业化提供了人员保障;法院、检察院实行的书记员职业化制度,为公安文书制作专业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判决和民事判决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均存在一定模糊性。应从挽回损失、补偿受害人的角度实行民刑分立,同时启动程序分别进行审判,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既判力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具有维护司法权威、稳定社会关系、实现诉讼经济价值。而再审是在平衡司法公正与司法安定的基础上为弥补既判力的价值缺陷而设置的补充性救济程序。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司法公正。新修改的民诉法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摒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在程序正义的框架下理清再审程序的性质、功能和结构,构筑更加完善的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律中,因刑事与民事法律规定不统一,导致了同一法律行为被不同评价。特别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法院在对投资人财产权救济上存在不同的审判标准,进而在合同效力认定、利息保护、判决执行等实务层面产生了不同影响。建议在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以"刑民并行"原则为主,"先刑后民""先民后刑"原则为辅;合同按照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处理,合同若有效,投资人应当给付合法利息;民事裁判作出后,刑事裁判认定所涉合同无效的,法院应对民事裁判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15.
民法总则系关于民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私法全部,其理论的变迁攸关民法的发展及进步。查阅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国九。年度以来的相关裁判,发现了若干具有价值的指标性判决。所谓“指标性判决”,其意义有二:(1)法院提出了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法律见解;(2)在法学方法论上有启示性。从这些判决,我们可以看见实务上为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法的价值理念,持续不断地致力于阐释补充民法的基本原则,丰富了法律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在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处理顺序上,无论是“先刑后民”“先民后刑”还是“刑民并行” ,均是一种既定的程序处理模式,省思当下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现状,其程序处理应当立足于更深层次的因素。从分类上来看,传统的界定标准与类型划分存在一定瑕疵,类型化的程序处理机制只是一种表象适配,以案件事实为中心的界定与分类才更为妥善。在此前提下,较为妥当地处理刑民交叉程序冲突的进路应当坚持以前置关系判断为主、利益保护判断为辅的原则。优先判断是否存在前置关系,存在时适用“先刑后民”或“先民后刑” ,不存在时适用“刑民并行” 。同时,以利益保护作为辅助性原则,重点考量依据前置关系判断的程序适用是否对涉案人或单位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如具有利益保护的重要性,应重新判断程序适用模式。贯彻层次性的理念,也能为刑民交叉案件中较为疑难的程序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诸如生效裁判既判力、证据交叉适用、涉案款物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缺席判决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古罗马到近代,它不断发展、完善。缺席判决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实现着在特定情况下,解决纠纷、简化诉讼程序、经济诉讼的目的。缺席判决制度从其确立,历经缺席判决主义——一方辩论主义的变迁,其价值取向也从惩罚主义走向追求制度的正当性。而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法律规定粗疏,存在忽视程序独立价值的缺陷,需要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再审程序 ,但并没有对再审立案的标准和再审改判的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将“确有错误”作为再审改判的原则不严谨。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再审民事案件改判原则首先要纠正“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这一不符合民事审判规律的指导思想 ,树立程序公正、实体合理的观念 ,其次要正确处理维持法院终审裁判的权威性、稳定性与纠正有错误的裁判之间的关系 ,再次要尊重和维护原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民法总则系关于民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私法全部,其理论的变迁攸关民法的发展及进步.查阅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国九○年度以来的相关裁判,发现了若干具有价值的指标性判决.所谓“指标性判决”,其意义有二:(1)法院提出了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法律见解;(2)在法学方法论上有启示性.从这些判决,我们可以看见实务上为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法的价值理念,持续不断地致力于阐释补充民法的基本原则,丰富了法律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民事强制执行请求权是与民事强制执行权相对应的专属于执行债权人享有的一种独立的、基本的权利,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法应以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执行债权人的权利体系。对民事强制执行请求权的保护前提是立法,关键是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