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确立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内容、追求企业创新与企业个性结合的现代管理新模式。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为产品品牌、厂容厂貌、规章制度等物质和行为形态,而内在则表现为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等精神形态。有人统计过,光企业文化的定义就不下100多种,这些定义众说纷纭,给人感觉是云里雾里的“文化迷宫”,企业文化理念又具有抽象性,因而,使许多人望而怯步,觉得难搞、难推、难开展。  相似文献   

2.
鞠九江 《人权》2012,(1):8-12
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疾病更难治愈。对历史的遗忘、知识的残缺乃至价值观的混乱、信仰的迷失是当今社会的尴尬。我要发挥舍热,在家乡建一座博物馆,以传承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给后人留下一笔永久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建议把会议主题“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中的“精神”二字去掉,“注”改为“融”字(“精神”一词让人担心要把我们的文化彻底改变,“注”有强制、单向的感觉,二者恐怕均不太符合当前科学普及的发展趋势),叫“将科学融入我们的文化”就显得不那么过于强势.  相似文献   

4.
对当过兵的人来说,部队的“大锅菜”总是让人一辈子难忘。而在嘉兴,有这样三个退伍军人,他们将部队的“大锅菜”文化搬进了一个个企业、厂房,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部队“大锅菜”的别样美味。而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又将厚重的军旅文化带入了自己的公司,给公司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落实”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渗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理念。它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我斗胆将一些不正常的“落实”分个类儿.也许能从中领悟一点扭曲“落实文化”来。  相似文献   

6.
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企业文化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来路不明的新规定:让人欢喜让人忧 “艾经理,刚刚罗贝来找我们财务部结算工资和奖金,你看我们还要不要按照上次新发布的规定给她算呢?”听到“新规定”一词,艾经理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对于物流行业的M公司的员工来说,最近公司出现的很多新规定都给人一种“来路不明”的感觉,仿佛是经理拍脑袋拍出来的,而这些规定又常常以牺牲员工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容易产生推行不顺畅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现状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描述叫作“三叫”、“四难”。“三叫”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的意思是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短短四个字,诙谐幽默。然而,简短幽默的文字背后,却是对现实的沉重与无奈。如何破解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这个难题,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化即人化     
究竟何谓文化?据说近百年来,中外学者给“文化”下了百余种定义,这些定义自然可在一定语境中加以使用而无伤宏旨,但却都不足以概括文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所谓文化,最本质的核心含义不是别的.而是人。毋宁说,人类在这个世界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都是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古斯 《前沿》2008,(3):48-50
学校并不是与文化无涉,它是根植于文化之中。那么何谓学校文化,对于我国来说,它是既新又旧的概念,因此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不容易,存在着“总和说”、“同心圆说”、“精神文化说”、“群体意识说”、“力量统一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看是反映学校行为的价值观念;从性质上看是属于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是属于学校性质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学校行为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弱势文化占主导,裙带关系现象严重,过于重情,学校文化与学校制度两张皮等不良影响因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无用论、夸大论、领导论、政工论、标签论、速成论、难办论、典雅论、模仿论、娱乐论等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这些年“走出去”是好事,但是文化传播的首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将外邦中华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功能即从外面照镜子,重新认识自己;“文化走出去”某种意义上也是让中国当代文化在国际秩序中通过检证而看清自己,因而代表着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2.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守旧派代表人物林纾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陈独秀、钱玄同、胡适等新文化人士。小说的主人公“荆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一个迷恋旧文化、手握重权的军阀政客徐树铮?小说是在暗指?是在求援?  相似文献   

13.
何怀宏 《政策》2004,(1):46-48
(一)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但大家所理解的又不尽相同。在我看来,“文化”定义的歧异往往发生在外延方面 (而这往往又只是由于观察立论的角度不同)。但是,大家对“文化”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即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留下的痕迹,并对人们继续发生着影响。最广义的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文化的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和传统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给自己鼓掌.是自信的体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对自己生命潜能的激发。当然,为自己喝彩,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以为对自我鼓掌是“出风头”.是不稳重、不成熟的表现.因而不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使自己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有的人自我估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拿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潜意识。这样一来.不但失掉了很多机会,而且给人留下了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的印象.自然得不到好评和重用.、到头来,不免发出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叹息.陷入苦闷之中,由此看来,必须学会给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15.
金沙沙  茧子 《小康》2009,(5):88-91
人活七十古来稀?早是老皇历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活个百八十岁又有什么问题!除了养生“技术”,你需要的是聆听古老文化的声音,让自已“素”、“慢”、“简单”与“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袖珍式的,是单位里的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中既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开放的条件下.融合了西方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企业的主导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高层次是企业的哲学。我们讲企业文化建设,其主旨是自觉主动地用先进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克服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剔除企业中存在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保守的甚至腐朽的文化,促使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领导者或称之为企业家的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17.
靳登永是我区民营企业中的传奇人物。我第一次见他是1985年,那时兴和县议论他的人很多。当初小伙子二十八九岁,已经升任兴和县石墨厂副厂长,可谓前途无量。可他偏偏不吃“官饭”,决意自己办企业,一头“跳下海”。多数人对他的选择不理解,认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下海’容易,‘上岸’就难了。”就在人们众说纷纭的时候,靳登永百般辛苦,跑资金、跑项  相似文献   

18.
好马也吃“回头草” 在现代企业人才管理上,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观念已经过时。真实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与企业有过一段联系(如曾经在这里工作、参加过面试、曾拒绝过企业的录取或提升意向等).雇用他就比较容易.因为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你的企业,把工作推销给他会更难。  相似文献   

19.
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重要特征是让干部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目的,安全文化建设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求职难”与“求贤难”、高校“供”与企业“需”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应实现校、企文化的交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选择。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交融是可能的、必要的、必然的。作为独立学院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也是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成功交融的产物。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交融对高校和企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学生更是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交融的直接和最终受益者。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实现校企共赢共建,达到实践育人目的,提高高校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供需之间的错位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