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第五代人”的提法在中国的出现,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事实?弗洛姆曾提出过“社会性格”这一概念,并认为通过它可以解析社会现象、了解社会过程。如果在“第五代人”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使他们具有一种社会性格,那么或许通过分析“第五代人”的社会性格,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当今中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实,“第五代人”的出现是由当代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因素所致,“第五代人”的社会性格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关于"第五代人"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人”年龄段划定 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一般机理 代际更换与文化进化的特殊机理 “第五代人”:尚在塑造中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时尚作为在某段时期内为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所认同与追随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天生属于“权力——知识”的讨论范畴。该文试图从形象设计、格调孕育、人际沟通等角度,对时尚这一与“第五代人”的生存状态相互契合的力量,是如何参与“第五代人”自我建构的过程,做一番考察与解说。  相似文献   

4.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出于本世纪10-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30-40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于“迎接解放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文革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70-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  相似文献   

5.
“第五代人”研究首先是一个前瞻性的课题。它的前瞻性在于:有学者认为,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五代人”是否成形,甚至前四代人的划分是否科学、准确,还有待商榷。另外,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确实已经壮大。他们的未来即是中国的未来。认识与把握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认识与把握21世纪的中国。由此,也可以说“第五代人”研究是一个现实性的课题。前一阶段,不同领域关于“新人类”、“新新人类”、“70年代人”、“80年代人”,以及“卡通一代”、“读图时代”、“韩寒现象”甚至“美女作家”的争论,已显…  相似文献   

6.
时代精神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变化的。“第五代人”作为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一代,充满了让他们的前代人艳羡的机会和选择,他们不应该仅仅是适应这个时代,而是也要改造这个时代,以使其适应自己,并在这种适应和改造中不断创造弘扬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人们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核心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 因此,面对“第五代人”,成人社会的态度应是:在向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正确引导。“第五代人”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确实不能再用过去的框子去套现在的青少年,用自己“想当然”的好心去“引导”和“教育”他们。我们应深入下去,去接触、去倾听、去理解、去掌握他们的“话语”和“秘密”,去认识这一代青少年的特征、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了解他们在求学、求职、生活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是成人社会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是我国“第五代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3亿多个家庭,7000多万“独生子女”。1995年后大学校园“独生子女”开始成为主体。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社会。最近,我国医学研究人员用国际公认的儿童智力研究方法,经过10年跟踪研究,逐一分析了影响儿童智力的43个环境因素,证明家庭教育对儿童智商影响最大。研究证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智力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生长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美学趣味和时空观念与前几代人不同。跨国的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当代中国的“独生子女”中学生与日本、韩国、美国的中学生相比,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乔翔 《前沿》2004,4(1):13-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内涵。“三个代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保证 ,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确立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科学价值观 ,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轿车长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爱之者,甲乙丙丁……数不完它的优点;恶之者,也是甲乙丙丁……数不完它的缺点。提出“轿车进家庭”口号者则援引产业政策、专家论证、综合评估等等,不一而足,大有轿车不进家庭则国民经济难兴,家庭不旺之势。笔者才疏学浅,数不出轿车的多少好,也数不出轿车的多少恶。只是在大家的谈论声中静下心来想了想。忽然觉得这轿车有些与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与“现在时”》的文章 ,作者是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文元。文章的主题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反科学。不能不引起我的关注。一、文中说到 :“科学像洪水猛兽 ,冲刷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 ,似乎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 ,可以让人拥有想拥有的一切。”“洪水猛兽”一直都是人们用来形容邪恶力量或灾害的贬义词 ,作者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科学 ,这是所有尊崇科学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同时 ,还要请王先生证明“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这一结论。这里 ,首要的问…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离不开“势”的影响。在军事领域,“任势取胜”是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将“势”的概念引入到侦查活动中,通过分析“势”的形态、“势”的谋划、“势”的运用,说明侦查之“势”对侦查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与人的力量发展的“盲目自发”、“局部自由”、“自由自为”的三个阶段和人的能力发展的“原始的丰富”、“畸形的发展”、“全面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人的素质发展也必然会是历经“盲目自发”。“片面发展”和“全面发展”三种历史形态;与之相对应的人的发展的三个形态是“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与之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的三个形态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以知识经济为前导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取向。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要抵御和消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劳动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重塑“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必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公正,营造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提升劳动者素养,以确立对“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认同,重塑“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刘亭 《今日浙江》2002,(10):24-25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观察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和动态,我们注意到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园区经济”,正以波涛汹涌之势向我们迎面扑来。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高教园  相似文献   

16.
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大学生"入党热"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敌视中国的反动势力,妄图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但都认为共和国的第一代,第二代人没有可能,希望在第三代、第四代。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图谋已成为泡影,共和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仍坚定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算来已是共和国的第五代。第五代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持什么态度?他们能不能继承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担当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任?可以说是国人关切,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7.
宋君修 《前沿》2004,(4):163-165
“人性”是一个久远的主题 ,本文以“人之性”来涵称在人性中的各层次意义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 ,试图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人之性”上的某些思想 ,提出“人之性”有“天性”和“本性”两层内涵 ,是一个以“天性”为基础 ,指向“本性”并使“本性”无限发展丰富的过程概念。  相似文献   

18.
张久深 《春秋》2009,(4):42-44
山东龙口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荟萃,久负“胶东少林”之誉,仅清代260年间即出了武进士、武举人68个。清末民初以来,武林界尤以六合螳螂拳风行。这期间涌现出在县城开国术馆的六合螳螂拳第五代传人丁子成,一拳击趴惊骡子的六合螳螂拳第六代传人越乾一。嗣后,自张样三、刘云樵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单香陵来了—他一路拳脚,  相似文献   

19.
这些“顶风”者之所以有胆量“作案”,首先固然是缺乏法制意识。为所欲为;其次,则须问一声,“风”是否还太弱,未呈强劲之势。足以让人从容“逆风而行”?  相似文献   

20.
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分裂动乱的时期,从来被视作“乱极矣”的时代。欧阳修说:五代“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此后历代封建学者大都认为这个时期根本无什么礼乐制度可谈,对于其法律制度也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王夫之认为自唐宣宗以后,“天下之无法”将近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