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江是福建最著名的侨乡~[1],亦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其人民乘搓浮海,历史悠久:出洋旅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商品经济意识传统的晋江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经济综合实力据全省各市(县)前列。在这一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晋江籍华侨、华人与港澳同胞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拟以捐赠这一侧面来论述其对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捐赠在晋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晋江籍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对家乡各种公益事业,如教育、卫生、医疗、体育、修桥造路、兴修水利、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的成果陆续发表①。总体来看,在国际移民方面,主要关注各国移民史和移民政策的研究;在华侨华人方面,从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做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不过,现有的成果也表明在国际移民的理论和发展趋势、华人移民政策、国际移民政策比较研究、各国华裔比较研究、不同移民群体比较研究等方面,国内学术界还非常薄弱。2005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其荣教授著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是一部有份量的、在…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是我国第二大侨乡,闽籍海外华人约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起飞,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兴起。这些颇具规模的华人企业集团,已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并逐步向海外扩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对我省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投资,加快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在70年代形成,而其资本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则是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这是就广西华侨华人人数及其海外分布和影响整体上低于粤、闽两省而言。但是,广西华侨华人史上也涌现过一批在全国特别是在八桂大地上广有影响的海外精英。他们身上既有一般海外华人所常见的优秀品格,也闪现着广西人特有的气质。今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海外乡亲的整个群体,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体的华侨华人史。  相似文献   

5.
晋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的晋江人,具有“勇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浓厚的商品意识,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抢得先机,不断进取,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晋江模式、晋江速度、晋江效益,使晋江顺理成章地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列。晋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60多个国家(地区)的114万晋江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是晋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是晋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纵观晋江“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三资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三闲”,是指改…  相似文献   

6.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7.
一、侨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78年以后,中国当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经济在近20年里以近1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的侨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产业升级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更快。20年来,广东、福建沿海侨乡地区约25个县市、3,000万人口的经济增长率几近20%,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活力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以我们的重点调查对象——福建晋江市为例。改革开放以后的“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晋江经济发展速度分别…  相似文献   

8.
晋江~[1]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各国。据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4.45万人,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65万,占晋江籍华侨华人总数的68.6%~[2];旅居港澳的同胞29.85万~[3],二者合计比晋江本地人口总数还多十几万。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用足用活中央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借助侨外优势,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三资上路,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衣食不足的地瓜县,1991年跨入“全国百…  相似文献   

9.
关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8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的发展便逐渐吸引了全球的视线,ZI世纪也被认为是“亚洲的世纪”或“亚洲太平洋时代”,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经济在内的中国经济和海外华人经济又被认为是亚洲经济成长的动力。其中,华人(华裔)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甚至“令全世界的产业界‘惊叹”’”。在这样的背景下,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探讨亚洲企业集团、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和经营问题的论著也多起来了。90年代以来,陆续有研究亚洲、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专著问世,还有一些介绍华人企业家成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关于华人企业集团的研究成为探讨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引进外资进行四化建设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前些年的研究动态作一简单回顾,对中、日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说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随之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战后海外华人资本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海外华人资本发展规律必然反映。所谓华人人企业集团,是指以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华人企业群体。东南亚各国没有专门的企业集团的法律规定,因而难以准确界定华人企业集团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华人企业存在着与其他资本合资的形式。因此,华人企业集团一般是指以华人控股为主、由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更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拟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从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投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并与近代华侨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对比,提出一些看法。一、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据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资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年(1979—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金门、台湾仅一水之隔,是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地区,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全市地域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素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改革开放以来,偏居一隅、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晋江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成为福建省首强县。可以这样说,晋江迅速发展和巨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从经济发展速度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年均递增8%;“六五”…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来,大多数有关菲律宾华人的著作都是从社会和组织的角度来观察、研究问题的。[1]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作为社会和组织的海外华人,是研究一个国家的华人的起点。但是这种整体的、宏观的研究并不能代替个别的、微观的研究,后者或许更能反映海外华人的多样性,更能使人们对海外华人的认识从概念化变为具体化。当然,个别的、微观的研究需要对海外华人进行实地的考察。笔者有机会到菲律宾,较为广泛而深入地接触了当地的华人.对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从个人、家庭、家族的角度来研究菲律宾华人的文化变…  相似文献   

15.
试析晋江侨乡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晋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试图论证地方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海外晋江人,他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设备,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是晋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由厦门大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于1996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回顾与展望。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166人,其中国内代表110人,他们来自15个省市;海外代表56人,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大会收到论文近百篇,内容涉及到华侨华人历史、现状、前瞻等方面。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说。前者论新旧民族主义与海外华人,后者谈中国研究华侨华人的概况。与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汕头大学举行了世界华侨华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中国学者一道,研讨了世界华侨华人经济中的若干问题。现将会上的一些看法简述如下: 一、对世界华人经济力量的估计要实事求是近年来,日本以及西方的某些报刊不断地渲染海外华人的资金如何雄厚,其估计数字也日益增大,甚至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资金也算在华人资金的名下。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也人云亦云,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非洲华人在1949~1999年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适应能力,分析了海外华人的持续生命力。50年里,非洲华人从1949年约2.7万增至13万以上。华人因具有对当地文化和国际经济的适应性而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非洲华人经济的发展是对居留国的贡献1.在华人定居较早之地,华人以经商为主要职业,为激活国内外贸易、联接国内各地经济、沟通城乡间关系作出了贡献。2.从60年代起,即有少数华商从香港、东南亚和台湾等地移民非洲,从事新的创业;从80年代后期起,一批华商来到非洲。他们携带资本技术,在非洲或创设制造业,或推广贸易,或投资工业自由区。这些新的华人产业既为所在国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为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还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无疑给当地的华人经济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力图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开展“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为贯彻此一意图而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1999年,[1]在我国华侨华人研究力量颇为雄厚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已有多年积累的曾少聪博士,成为了该所的第一位博士后,师从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郝时远研究员,从事民族学专业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在师徒二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3年后,原隶属该所的“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为整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力量的又一基地。此期间,正值国内开始酝酿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公益活动中地方政府与华侨华人互动的过程与特征。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社会资本,利用各种场合与海外华侨华人直接互动。同时,政府也采取“间接”互动的方式,广泛接触海外华侨。另一方面,海外华侨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紧密互动,不仅卷入侨乡的公益事业,而且融入当地的经贸活动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在此基础上的双方互动,促成了侨乡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侨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先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