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政治   9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晋江~[1]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各国。据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4.45万人,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65万,占晋江籍华侨华人总数的68.6%~[2];旅居港澳的同胞29.85万~[3],二者合计比晋江本地人口总数还多十几万。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用足用活中央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借助侨外优势,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三资上路,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衣食不足的地瓜县,1991年跨入“全国百…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国民认同和族群认同均表现出相当的强度,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双强”的特征看作是走向多元文化主义的马来西亚华裔集体自我意识的结构特征。而“祖籍记忆”正是华裔构建其族群认同的意识和文化基础。一方面,华裔可能通过和祖籍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来维持和加强祖籍记忆,以达到强化族群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背景下,为立足当地生存和发展,将祖籍国“对象化”也成为其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南亚民族问题研究》一书是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多年从事东南亚史研究的陈衍德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潜心合著的一部颇具深度的学术著作①,它以新的模式解读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核心和热点——少数民族的边缘化和分离主义运动,对这一专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华侨社会逐步过渡到华人社会,新一代华人在政治认同、身份意识、文化认同等方面都与老一辈华侨有很大的不同,马来西亚也不例外。2003年开始,我们在部分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来福建的部分青年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另外还委托在马来西亚的王董教总做了问卷。我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部分马来西亚华裔新一代的现状、认同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等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海上贸易史上,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贸易往来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暹罗一直是中南贸易中的一个主要国家。本文拟就十八至十九世纪前期的中暹贸易情况作一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对其性质及影响贸易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以期有助于中国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侨乡民俗是侨乡人社会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文考察了闽南侨乡在家庭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当代的侨乡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或改变传统民俗,而是使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侨乡民俗服务于新的时代需求。侨乡民俗不管如何变迁,或多或少总会刻上来自海外华人社会影响的印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侨乡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族群关系的视角,论述了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对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产生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新经济政策的正面效应可以说大于负面效应,它提高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种族冲突的经济根源,从而为种族关系从隔阂对抗向共处共荣的转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对族群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是长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五缘文化与泰国华侨华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泰国,古称暹罗,是个盛产稻米的国家。十八世纪时,暹米通过海路大量运进我国,缓和了当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缺粮形势。本文拟就这一时期中暹大米贸易的兴衰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