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2.
“五四纪念”的历史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久。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一年了,但对“五四”的纪念却延续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念”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理解,而理解———如伽达默尔所说———本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的情景的一种调解或翻译。人们通过纪念的方式表达对过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确认,乃至对未来的设想。每一时代的人都按适合于该时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释历史,纪念过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纪念都会构成一种新的五四话语。五四的形象由此变得变幻不定,五四的意义也就在纪念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湖北日报社、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省社会学学会、省中国历史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省哲学学会、省政治学会、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联合召开的“湖北省社科界‘五四’运动与面向新世纪理论研讨会’于五月三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叨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与会者一…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四周年,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和老一辈青年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座谈会。胡桥木同志在会上说: 从“五四”运动到今天的六十四年的历史,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过种种困难和曲折,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历史。今后的历史,仍然是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说“五四”。前不久,有学者对“五四”的起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就“五四”若干问题的评价,谈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激进主义的产物,是非理性运动。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妥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激进主义的产物,而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和政治复辟逆流而发起的。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首先是袁世凯称帝,实行卖国独裁,提倡尊…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这场以深刻的痛苦为代价的民族觉醒,不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还是炎黄子孙心中升腾不熄的火炬。点燃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重温历史、缅怀历史,而在于让点燃的历史照亮今天。“五四”精神,作为传承文明的历史火炬,其意义也正在这时。 80年后的今天,重访“五四”先锋、重访红楼、重访北大。我们听到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迈进生生不息激情满怀的历史脚步!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才与社会创新环境--纪念"五四"运动82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82周年了。今天,我们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谈纪念“五四”。从82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在漫漫的历史长卷里,每逢谈到“五四”,人们都会恰似有一股热血在冲动,激奋之情难抑。这是因为“五四”她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推毁黑暗势力的号角和重获新生的力量。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特点,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依然责任担待。值此之际,本刊邀请了5位青年才俊,来谈今日的新话题:青年-人才-社会-创新-环境。读者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经受了20年中国改革开放风雨洗礼的一代年青人,所表现的朝气、睿智和锐气。  相似文献   

8.
五四前后民主和科学涵义的历史演进沙建孙五四运动发生以来,80年的时间过去了。80年后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个运动,可见它具有多么深刻的内容、历史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环境,与80年前已经迥然不同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五四”,当然不需要...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应该发扬“五四”的科学精神,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五四”运动提出要发展科学的口号,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四十年,我国的科学事业已取得了惊人的飞速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纪念“五四”运动,我们就要奋发图强,加强我国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主义是非常激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条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正续写着新的辉煌:“五四”解放思想的话题与课题仍在继续,“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仍在高高举起,“吾人最后之觉悟”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本世纪70年前的“五四”运动,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以磅礴的气势掀起了伟大的启蒙运动,把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青年登上了社会的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也留下了许多需要中国青年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作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一直被全国青年视为精神圣殿,怀着一颗虔敬之心,记者驱车来到了著名的北大校团,并走访了北大团委副书记彭华彰,就“五四”的话题谈了起来。戴着近视镜,一副清浪的学者风度的法学博士彭华彩,在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与记者对坐,侃侃而谈。“我认为‘五四’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民族危亡之际,热血青年们提出的“外乎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又衍生了这样两大时代主题,一是救亡图存,另一主题是思想启蒙。作为‘五四’运动的准备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时代都有社会理念。当社会发展滞后或停滞时,理念陈旧、僵化。而在社会加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转折关头,社会理念也随之转换、创新,甚至发生根本性的突破。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尤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后,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理念发生转换的历史关头,其对中国革命行程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也是极为深远的。一“五四”时期的学运、工潮,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五四”时期,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否定了旧的封建理念,尤其是尊孔读经的旧观念,在社会上初步树立起了科学与民主的理念。但是,从1915年开始的以民主和科  相似文献   

15.
从(新青年)杂志创刊的1915年9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称之为“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有既相关但又各具内涵的两个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伟大的革命运动唤醒了万千群众,它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在这不平凡的岁月,出现了以陈独秀、李大创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他们上承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下启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同为先驱者,由于社会历史与个人因素的种种限制,他们的命运归宿以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却不尽相同,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代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工业社会的历史过渡,中国近代经历了一场深刻而又曲折的价值观念的变革。“五四”时代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时期,它以百家争鸣的文化革命形式提供了新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运动的产物,对“五四”价值观念作出了特定的选择。70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返顾这一历程,为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价值迷失的困惑,必然会对“五四”理想作一次新的选择。这种历史的回旋表明,“五四”理想至今仍然是可供社会选择的一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主张用文学改造国民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并挽救民族的危亡,是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面对艰难时世所作出的智慧抉择。它赋予文学以厚重的实践着的历史品格,并促使文学走向严肃和崇高。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将文学革新、思想革新和政治革新组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为20世纪重功利的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举行了“奠基礼”。新民文学思潮及其所发动的包括诗界、文界、小说界和戏曲界在内的文学革新运动,既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体推进的、全方位的文学革新运动,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推进中国文学革新的运动,其人文性质和文学性质都确实是前“五四”的。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爱国的、正义的青年学生,在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时候,谈谈青年干部应当树立“创新意识”的话题,是十分有意义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创新意识”,对于青年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处于世纪之交历史转折时期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西化”的经历,一次是东汉末年的佛教东进,一次是“五四”后传来马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西化”,并非对方的强加与侵入,都是国人自主选择与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