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一条产生误解的逻辑“: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为本”——“以个人为本”许多人之所以会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个人为本”,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把“现实的人”直接理解为“个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抽象地看待人的,把人看作抽象的类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要现实地看待人,而现实的人,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人。因此“,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只能是“以个人为本”。二、澄清几点认识之一“:以个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绝大多数人本主义的普遍特征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区分“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异同的意义“以人为本”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现在许多人对“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的理解各不同,对二者的异同有些模糊。其实“人本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人本主义”英文是“humanism”,系从德语humanimus译过来的。马克思不是人本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与抽象的人本主义简单地联系在一起,现在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提法,笔者感觉不妥。党中央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其内涵,即共…  相似文献   

3.
李春生 《理论探讨》2006,1(2):119-121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它也是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以人为本”科学性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而非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科学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理念,但它又不同于抽象人本主义,在历史观和世界观上,唯物史观又与人本主义历史观存在着原则分歧。如果把“以人为本”进行抽象人本主义的哲学阐释,那它就是一个非科学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略论"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进平  张剑锋 《理论导刊》2005,20(12):32-34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起点,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和结果.因此,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人格的主体.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关键在于对"人"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主要关注人的共同性,这并不意味着它等同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在于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普适性的原则,它在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上有共同性时具有确定性,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世纪里,人的发展被推到历史的前台,以人为本成为学界和实务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命题,这一古老命题在广度、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增强。 一、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涵义 以人为本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以什么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这里要着重理解两个概念,即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 “本”指什么?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9,(3):59-59
小产权房:所谓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颁发产权证的房产,是相对于商品房而言的,实际上是不具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乡产权房”。说的再直白一些。“小产权房”是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出售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农民自行组织建造的“商品房”。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房相比,“小产权房”没有土地出让金概念,也不像开发商那样攫取大的利润,其价格一般仅是同地区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7.
朱海风  景中强 《理论探讨》2007,5(2):104-109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古语新用。从内容上看,它既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西方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实质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对它们的批判、继承和扬弃。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它的提出,既不是对党的传统执政理念的“颠覆”,也决不是对传统执政理念简单的“重复”,而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重构”。因此,以人为本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所谓“根本”就是最高的出发点和最后的根据、最后的落脚点、最后的归宿。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22006理论参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要求以…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质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活动的最终目标的管理。人本管理不像传统科学管理那样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把人单纯地理解为只追求物质需要的“经济人”,把“以人为中心”变成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题。以人为目的,必须从伦理角度给“人”在现代企业中重新定位,要把人看成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追求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复杂人”、“文化人”,这样才能在管理中真正体现人本管理。(一)以人为目的的人本管…  相似文献   

10.
方建敏 《学理论》2009,(9):46-49
“以人为本”是一个很简约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中国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为了人民又依靠人民,坚持人类、群体、个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就是要以人的需要为本,通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有两个显的特征:一是反科学主义;二是非理性主义。其偏颇之处在于:一方面,把科学狭隘地归结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以“人”为本,并将人精神简单地等同于艺术精神。其结果是人为地大大加剧了科学与人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化、时代内涵及终极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这里的“人”是一个包括弱势群体和“未来人”在内的“大写的人” ,这里的“本”指的是“社会发展之本”。以人为本以关注人的利益、倡导民主和平等为基本原则和行为取向 ,同时要求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 ,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互动和人性关切中实现自然与生命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一直把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或是“多数人的统治”。这种空洞口号永远也产生不了民主的理论。在“人民”的大概念下,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个人被淹没了,他们的意志得不到体现,利益得不到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只不过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人民”,那么,你、我、他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民主的主体,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  相似文献   

14.
“人的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笔谈1.1黄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人学内涵。1.3李文成科学人本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1.5陈新夏以人为本的人学意蕴1.8杨金海“以人为本”与“为人民服务”辨析“东方管理思想”笔谈3.60李萍论东方管理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人本主义”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为马克思确立科学的人学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对人性、人的本质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界定,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导致的是人的片面发展,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要以人为本位。在世界万千事物中,人是最为宝贵的,人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以人为本,将人放在本位。人之所以能够为“本”,首先,人类能够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当作是属人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人类的。其次,人类认为这个世界不但是属人的,而且是能够被人类改造和利用的,人类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可以变物为宝。再次,人类改造任何事物都不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而都是有目的地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第四,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人类智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原动力是永恒…  相似文献   

17.
人本行政文化将人本化作为构建行政文化的应有之义,坚持万物人为本、万事人优先,牢固确立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本文从行政文化的角度对“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从行政文化意义上加深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推动人本行政文化的构建,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客体论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由主体、客体、载体三部分组成。主体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客体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载体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笔者认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泛泛地确定为“人”,是不够准确的,这种做法容易把主体的着眼点引导到改变和约束人的行为上,采取的措施也就是立规矩、定制度。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应该是人的“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应是向人们灌输一种思想、理念和文化,而不是定规矩、立制度。工作的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而不是管制人的“行为举止”。现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两…  相似文献   

19.
人本法治观即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对人的主体性进行关怀为最终目的的新法治理念,指出入本法治观不同于与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它的科学内涵包括:尊重个体,倡导人性,保障人权.人本法治观的出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以人为本”不仅是各类文件、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几乎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但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算做到了“以人为本”?不少人其实并不了了,甚至有人以为,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中心,以个人为目的,其价值取向只能是以个人利益为归属。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心理上患得患失,工作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贪图享受,作风上损公肥私……却振振有辞地归结为“以人为本”。如果说这不是有意曲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至少也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误读。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